汉字探微(203):男耕女织——释“男”
朱英贵
一、“男”字小引
男人和女人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人类的性别分类,然而“男”和“女”这两个汉字的构字理据却不是着眼于人的生理性征,而是着眼于着眼于男人和女人的社会生产活动的分工,而最能够体现中国农耕社会这一社会生产活动分工的成语便是“男耕女织”。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其中“你耕田来我织布”这句歌词,指的是七仙女与董永夫妻两人男的耕田,女的织布,既体现了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又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方式。从事“耕田”劳作是古代男子的天职,因此,“男”字并不是为了区分性别而造的字,“男”字的最初含义就是在田里从事耕作劳动的人。
此前我们谈过了上古时代的农用工具“力”与“耒”,又谈过了上古时代的农业劳作行为“耤”,其实造字之初的“耤”字的意思大体相当于后来的“耕”字的字义,这一篇我们就接着就来说说从事农耕劳作的人——男耕女织的“男”这个字的字形构字理据及其字义内涵。
二、“男”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男”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男”字的甲骨文为合体会意字(从田从力),而“力”字的造字本义并不是力量的意思,它是指农作器具“耒”,那么“力”与“田”组合成的会意字指的就是用耒在田里耕作的成年男子了,甲骨文的“男”字实际上是一个“田”在左“力”在右的左右结构的字。金文和小篆的字形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只不过已经趋向于上下结构了。今文字的“男”是在小篆字形的基础上发生“隶变”(汉字由小篆变为隶书的过程称为隶变),而成为上下结构的。
《说文解字》卷十三男部:“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凡男之屬皆从男。”
“男”字的造字本义应为使用农耕器具“力”(耒)在田里耕作的成年男子。许慎的解释基本符合造字理据,只是后一句“言男用力於田也”有所不妥,因为其中的构件“力”并不是力气的力,而是“耒”的象形符号。准确的解释应该是“以耒耕田”,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那时候是完全靠人力耕田,而不是像下图那样用畜力来耕田。
三、“男”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男”的造字本义就是在田间耕作的成年男子。例如:“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说文·男部》)再如:“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汉书·食货志上》)又如:“女修织纴,男务耕耘。”(汉·班固《东都赋》)
“男”字由此耕作男子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泛指男人,与“女”相对。例如:“男,男子也。”(《广韵·覃韵》)再如:“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易·家人》)又如:“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此还可引申指具备男子的性功能。例如:“《大般若经》云:梵言‘扇搋半择迦’,唐言黄门,其类有五……四曰博义半择迦,谓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宋·洪迈《容斋随笔·半择迦》)再如:“(河南一巨室)恒蓄幼妾三四人……或以为但取红铅供药饵,或以为徒悦耳目,实老不能男,莫知其审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
其二,指下一辈中的男性(儿子)。例如:“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曰:‘长叔姒生男。’”(《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再如:“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诗)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只听到老妇人上前泣诉着回答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又如:“镇国公诰命生了长男,预备贺礼。”(《红楼梦》第十四回)
由此可引申为儿子对父母的自称。例如:“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修表。”(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再如:“男病已愈,胃口亦渐开;广平亦好,请勿念为要。”(鲁迅《书信集·致母亲》)又如:“父亲大人膝下:男到杭州快一年。”(潘漠华《乡心》)
其三,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五等。例如:“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徐彦疏:“公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再如:“莽乃并录,以小大为差,封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汉书·翟义传》)又如:“那时官客送殡的,有……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红楼梦》第十四回)
其四,指古代“五服”、“九服”之一的“男服”。指王畿外方千里至千五百里之间的地区。例如:“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书·康诰》)孔传:“此五服诸侯服。五百里侯服,去王城千里;甸服千五百里;男服去王城二千里。”再如:“服定贡赋的轻重,爵定位次的尊卑。晋国侯爵,列在甸服……郑国伯爵,列在男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
根据上面对“男”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男”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四、含有“男”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在后世的汉语中,“男”字在常用成语中的含义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常与“女”字对举互现,泛指成年男性。例如:
成语“男耕女织”指全家分工劳动,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而“痴男怨女”这个成语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语见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还有一个成语“红男绿女”是代指穿着各种颜色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至于“善男信女”这个成语本是佛教用语,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意谓男子慈善,女子诚信,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再如“男盗女娼”的意思则是男子成为盗贼,女子沦为娼妓,形容一家人男女都做不善之举。语本出自明·谢谠《四喜记·天佑阴功》:“眼前之报,男盗女娼,灭门绝户,日后之报。”
五、漫议“男尊女卑”
还有一个成语“男尊女卑”,对于这个成语通常流行的解释是:男子地位高,女子地位卑下,这是重男轻女的封建礼教。语见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其实这样的解释是误人子弟的,那么“男尊女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试想,如果“男尊女卑”真的是性别歧视,那么像上文解析的汉语中以“男”“女”二字相对应构成的一些成语诸如“男耕女织”、“红男绿女”、“善男信女”、“痴男怨女”……有哪一个不是将男女平等相待呢?即便是“男盗女娼”也还是要干坏事大家都干哪,我怎么就看不出来其中有什么歧视呢?“男耕女织”自不消说,自古以来男女各司其职,家庭生活其乐融融!“红男绿女”也是对穿着各种颜色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的美称,为什么不让女子穿麻布破衣裳呢?“痴男怨女”用来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你有痴情,我有怨意,这也是很平等的呀。“善男信女”意谓男子慈善,女子诚信,借以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也没听说只有“善男”没有“信女”呀。就连“男盗女娼”都是平等的,男子成为盗贼,女子沦为娼妓,没听说坏事都让女子去干的呀。在“男”和“女”两个字相提并论的成语中,除了“男尊女卑”这个成语之外,谁还能再举出一两个歧视妇女的成语呢?可见“男尊女卑”也不在性别歧视之列。
再来看看“男尊女卑”中的“尊”与“卑”究竟是什么含义:汉语中有一个词语叫“尊贵”,“尊”字能与“贵”字合成一个词,可见“尊”在汉语中有高贵的意思,男性要自强自尊,使人景仰,这就是“尊”的具体所指,那么所谓“男尊”就是说男人只有自身品格自尊高尚,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与尊重。汉语中还有一个词语叫“谦卑”,“卑”字能与“谦”字合成一个词,可见“卑”在汉语中有谦虚的意思,女性要谦和包容,使人亲近,这就是“卑”的具体所指。那么所谓“女卑”就是说女人只有自身品格谦和包容,才能赢得别人的亲近与好感。
因此,“男尊女卑”是倡导自然和谐,阴阳各安其位。其含义是男人应有男人的特质,女人应有女人的素养。这就决定了男女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天生的宿怨。男恩女爱,家庭情感自然和谐,男外女内,社会运转自然滑润,男女各自恪守其位,家道与世道自然兴隆。
一言以蔽之,中国传统思想的“男尊女卑”的真实含义无非就是:男人要干男人的事儿,女人要干女人的活儿,男人要走正路(自尊),女人也不要走邪路(傲慢)。妇女本来该做妇女的事,为什么要“顶半边天”?“天”应该由男人去顶,这是男性的社会责任;“地”才是妇女的根基,易经中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女子如同大地,厚德才能载物;男子若想“顶天”就必须“立地”,有女子“大地”的承载,男子才能真正“自强不息”。男子要自尊(男尊),女子要谦卑(女卑),男人认同这个道理,女人也认同这个道理,这才是对“男尊女卑”的正确理解,不知各位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