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循心电踪迹,探心脏奥秘!
作 者:彭波,易欣,聂旭日
作者单位:宜春市紧急救援中心
[引用格式]彭波,易欣,聂旭日.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0, 29(6):414-416.
摘 要
目的 探讨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0例院前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机检查和远程传输心电图机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的疾病检出率、频响范围,同时比较患者对两种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对疾病检出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机(75%,P<0.05);常规心电图机和远程传输心电图机记录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频响范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远程传输功能心电图机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机(P<0.05)。结论 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可准确记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信号,且诊断准确性高,能提高患者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远程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频响范围;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病变,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疾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稍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可同时伴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严重时可使患者猝死。急救中心是向危重症患者提供院前院内急救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为急危重症患者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在挽救危急症患者生命、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和维持器官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应控制在30 min内,因此院前诊断极其关键,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改善预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具备远程传输功能的心电图机逐渐被运用到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可弥补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不足。基于此背景,我中心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远程传输心电图机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中心接诊病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7(62.21±1.84)岁。纳入标准:① 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② 存在突发性胸骨后疼痛症状;③ 患者了解研究详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② 其他疾病所致胸痛者;③ 认知水平有限,沟通交流能力差者。所有患者均在疾病发作时行心电图检查。
1.2 心电图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平卧于检查床上,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远程传输功能心电图机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仪器为常规心电图机(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型号:ECG-6511),同样按照国际标准确定导联位置。采样频率、增益、输出频率和走纸速度分别为500 Hz、0.1 mV/mm、50 Hz和25 mm/s。远程心电图检查采用北京麦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便携式远程心电仪(型号:MECG-200),根据国际标准确定心电图导联位置。参数设置:频率1 000 Hz,增益0.1 mV/mm,输出频率和走纸速度分别为40 Hz和25 mm/s。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诊断准确率 比较常规心电图机和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
1.3.2 不同诊断方式频响范围 对常规心电图机和远程传输心电图机记录的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T波时限和QT间期进行比较。
1.3.3 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参照自制问卷判定,采用百分制积分法,包括检查舒适度、患者配合度、检查时长和结果准确性4项评价内容,按照得分由低到高分为不满意(0~59分)、基本满意(60~90分)和非常满意(91~100分),满意度=(1-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量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名义变量资料(频响范围)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无序分类资料(诊断准确率和满意度)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对比
远程传输心电图机确诊38例,诊断准确率为95%。而常规心电图机确诊30例,诊断准确率为75%。与常规心电图机相比,远程传输心电图机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χ2=6.274,P<0.05)。
2.2 两种检查方式频响范围对比
常规心电图机和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对急性心肌梗死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T波时限以及QT间期的诊断结果一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满意度的比较与常规心电图机相比,患者对远程传输心电图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χ2=5.164,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进食过多、用力排便、过度劳累、情绪过激也会诱发此病。多数患者发病后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衰与心律失常症状,进一步扩大心肌梗死面积。发病前可有持续数日的先兆症状,如乏力、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以胸痛、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同时伴随胃肠道症状及低血压、休克等全身症状,发展至后期,可导致患者多脏器栓塞,破坏患者心肌功能,遗留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对患者正常生活有着严重影响。为此必须重视该疾病院前诊断工作,以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冠脉再通,恢复缺血心肌血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到入院就诊间隔时间越短,预后就越好。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急救中心开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诊断中使用具备远程传输功能的心电图机,目的在于将疾病诊断与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于患者送诊过程中。远程传输功能心电图系统参数设置不同于常规心电图,可获得更全面的心电图信号,在短时间内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传送检查结果,以图像或照片为传输形式,可提供更为准确的心电图信息,再由心血管医师对接收到的心电图信息作出初步诊断。远程传输心电图机的应用能促进治疗前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患者入院后尽快得到对症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此外,在远程传输中使用12导联心电图,患者无须前往医疗机构,心电图可由现场快速而准确地传递至急救中心,从而为远离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院前诊断,降低信息延迟风险,避免路途遥远加重患者原有疾病而影响预后;且传输过程中图片不失真,可获得与常规心电图一致的时间分辨率。本研究显示,患者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远程传输心电图机是通过无线蓝牙通信方式采集信息,设备微型化,基本不影响患者体位和日常活动。远程心电图机可在短时间内捕捉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有关的信息,为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依据,提高了急救工作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诊断中采用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可获得与常规心电图基本一致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可为院内医生提供更为全面而精确的疾病信息,进而提高诊断工作的可行性,提升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纳入病例样本少,研究时间短,对采样精度、输出频率和模数转换等设备参数变化对心电图机诊断价值的影响尚未形成明确结论,需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增大样本数量,延长研究时长,与其他医疗机构展开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成功率和诊断准确性,充分发挥远程传输心电图机在心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关论文集锦
【论 著】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远程心电监测智能手机记录上传用户心电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