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乡愁——印象永安溪③
秋冬季节,永安溪畔的仙居县迎来了难得的干爽天气,一年中,晾晒薯条、磨番薯粉的时候到了。
番薯,也叫红薯、白薯、白芋、山芋、地瓜等等,在中国有着最普遍的种植。但是,来自永安溪的滋润,使得仙居这块土地土质松软,酸碱适中,非常适合这种被称为“仙居番薯”的红心番薯生长。这种番薯,也叫花叶红薯,皮黄肉红,味道鲜甜,据传是清时的贡品。
用这种番薯晾晒的番薯干也是永安溪两岸的特产,它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
以这种红薯作为主料,辅以白糖、蜂蜜、桂花汁、金橘等辅料,可以制作著名的仙居美食“拔丝贡薯”。
然而,最让仙居人念念不忘的,却是仙居粉皮面。
粉皮或者粉丝,在全国各地都被普遍食用,但制作成粉皮面,却是永安溪两岸独特的味道。
制作粉皮面的过程非常复杂,首先,收获的番薯要加工成“番薯面”,然后再根据需要制成粉丝或者粉皮。
收获而来的番薯首先进行挑选,在永安溪清澈的溪水中,反复冲洗掉泥土和杂质,把番薯的两头削掉,洗好的番薯装入箩筐。然后把番薯运到加工小作坊,倒进机器,进行磨浆的环节。一边把番薯放入机器,一边加入清水。番薯淀粉含量越高,磨出来的粉就越多。浆磨完成后,反反复复过滤好几次,把过滤下来的浆液盛放到干净的大桶内。
放置在大桶内的浆液慢慢沉淀为淀粉。倒掉水后,表面摸起来很光滑,很结实,颜色米白,像是一块块大理石。
接下来就是晒粉的过程了。这是一个相当耗费力气的环节,首先要把淀粉一勺勺舀出来,铺在垫子上,用手掰细,放在太阳底下晒成干粉。
晾晒完成后的干粉可以长久保存,也可以直接加工成粉皮或粉丝。现在一般是把这些干粉运到加工厂,按照比例重新和上水,加工成粉丝或粉皮。
不过最传统的做法,仍然是“妈妈自己糊的粉皮”。
过去糊粉皮,一般会在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才会糊。必须先用鸡蛋、米汤、水和番薯粉一起搅拌均匀,沉淀之后,撇去上面的杂质。大铁锅用柴火烧红,这个时候往往是考验制作者技术的时候,火候必须掌握好,火大了容易糊掉,火小了粉皮不容易起皮。火烧起来后,用勺子舀起红薯粉汁在铁锅里转一圈,盖子焖一下,一分钟左右一个粉皮就成型了。掀开盖子,手轻轻一拎,粉皮就离开铁锅了。一个熟练的家庭主妇,半天时间,可以糊很多。不过,这个过程,我并没有亲眼见到,只是听当地人介绍而已。
糊好的粉皮得放在案板上晾凉了才能切成宽宽的面条状,否则容易粘手。清汤在锅里煮开,把切好的粉皮面放下去,稍微煮烫一下就熟了,然后用盐、老酒、酱油调味,撒上一些碧绿的葱花,再浇上一些鸡蛋皮和事先熬好的腊肉猪油,传统的做法,这个油里还必须要有油渣,那种香气,散发着来自永安溪独特的味道,那是乡愁的味道。
这种做法,和我们河南老家的粉皮也没什么不同,老家的粉皮有红薯粉,但讲究的要吃绿豆粉,可能是气候不同吧。老家用红薯做的粉皮和仙居的粉皮味道差了好多,而且粉皮一般用来做凉菜,比如凉拌粉皮、芥末粉皮等等,过年的时候很常见了。只是做不了粉皮面,我也没在老家听说过,因为老家那种粉皮下锅一会就会烂掉,完全不如仙居的粉皮这么经久耐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