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苦难——憨山大师传【连载(71)】
7继续讲学著述
憨山在广州长春庵过了冬天,万历四十年三月,他接受老朋友的邀请,到端州鼎湖山养病。在直指王公的照应下,憨山办理了几年前遗留下来的“奉赦候题”的最后手续,彻底成为自由人。
端州的儒生们前来请教,憨山便给他们讲述几年前在船上写作的《大学决疑》。关于这部书,憨山晚年遇见钱谦益,曾经说:“老人游戏笔墨,犹有童心。要非衲衣下事也,子其谓何?”钱谦益也承认,憨山这部著作,是“现举子身而为说法”,“扁鹊见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也就是说,憨山是随顺儒生的性情学问,借着儒家经典来宣说佛法。
不久,他又回到广州长春庵,为众弟子们讲述《大乘起信论》《八识规矩》等,并且写了一部《百法直解》。因为以前写的《法华击节》不好懂,影响弟子们学习,他又作了一部《法华品节》。
8最后一次苦难
万历四十一年,憨山已经六十八岁了,这一年,他经历了人生最后一次苦难。
夏天,他在长春庵为弟子们讲述《圆觉经》,刚刚讲到一半的时候,困扰他几十年的背疽又发作了。这一次,病势来得凶猛,背疽生得很大,肿得很高,看上去像个倒扣的钵盂,憨山疼痛难忍。请了好几位医生,都束手无策。
憨山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他的老朋友大将军王汉冲悄悄地准备开了后事。人到七十古来稀,憨山已经六十八了,平生多患难,此时似乎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用禅宗的话说,是“腊月三十”了。
憨山知道,这病是少年时参禅用功过度所致,是自己宿生的冤债。当时他正在参加云谷大师举办的禅期,向韦陀菩萨祈祷,以念诵《华严经》的功德,向宿生债主告假。在过去的四十八年里,每当书写、念诵《华严经》时,这病就要悄悄地发作一下。每次发作,憨山都诚心忏悔祈祷,祈祷后病情就减退了。多年来,一直也没有认真治疗这个顽症,终于从小病养成了大病。
憨山在广州城里素有口碑,市民们听说憨山大师病重,纷纷前来看望。有位市民告诉憨山的仆人,说:“这病啊,只有梁杏山先生能治,快去请梁先生!”说来也巧,这位市民的话音刚落,梁杏山就主动来了。
梁杏山是广州一个酒徒,日日沉湎在醉乡,以善医疡疾而出名。他看了看憨山的背疽,判断说:“这是蜂窝疽,形状像蜂窝。每个蜂孔,每天生三个小疽子,长得很快,长到骨头上就没救了,现在还好,可以治。”
梁先生治背疽不用金石,也就是不用外科手术切割,不用针炙,也不用金石类药物,只使用草药内服外敷。药方很多,有的是止痛的,有的是消肿的,有的是治疗溃烂的。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治哪儿哪儿灵,这令憨山佩服不已。
梁杏山的医德也好,循循谦让,并不以大名医自居。他治了几天之后,有人推荐更著名的医生来,梁杏山便坦然退让,等那名医治不了之后,自己再痛痛快快过来,接着治。这令憨山十分感动。
人到了病危的时候,既信医,也信神。名医太多,不知道该让谁来治,弟子们会到佛前祈祷,请求佛祖菩萨开示。据说,每次祈祷抽签,佛祖菩萨都认可梁杏山先生。所以,憨山定下心来,不再请别的名医,专心让梁杏山医治。
夏六月发病,到秋十月,憨山彻底痊愈。为了感谢梁先生,憨山特意写了一篇《赠良医杏山梁先生序》,文中详细记载了梁杏山的医术和医德,发了一通“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的感慨。最后还说,梁先生给他治好病,积了阴功,得了善报。梁杏山一直没有儿子,在给憨山治病的次月二日,家里就生了一个男孩云云。
这场大病也是憨山一生的转折点,在此后的十年里,风平浪静,晚年的憨山得以平平安安地著述、讲学、授徒、修行、漫游、交友,达到了人生的高峰。
(补充)关于憨山大师的健康状况,福征的《年谱疏》中曾提到,憨山大师当初在狱中受过酷刑,出狱以后腿脚一直不太好。走几步就得有人搀扶,走稍远一点的路就要用轿子抬。看来,当年的刑杖是很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