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和高铁投运里程的连续下降,基建的速度正在下降

看到相关新闻,2019年为铁路及高铁开通新线最高峰,2020年开始铁路及高铁投产新线开始大幅下降,分别同比下降41.89%和47.02%。按照国铁集团最新计划,2021年铁路新开通里程将继续下降,铁路与高铁投产新线将较2020年再减少24.99%和44.83%,其中高铁开通里程更是跌入6年来最低值。

原因我想大多数人已经能猜出来了,那就是要开通有商业价值,并且能持续盈利的线路越来越困难。只能建设民生性质的线路,而这种很难盈利的线路是要控制节奏的,因为如果大面积建设,可能会因运营等高昂成本,导致铁总也吃不消。

别小看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上个月就有专家分析,2020年中国经济的拉动因素虽然三架马车中消费要占六成多,但增量的贡献还是投资占大头,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虽然已经不低了,但还是明显低于正常大国的水平。如果投资不跟上,那么GDP的增长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也是一直不敢减少的投资的重要原因。

明年的另一驾马车,出口的情况,目前还不太明朗,但大概率对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于是投资变得就更加重要了。

铁路、高速这种已经投资了很多年,边际效益越来越低的基建项目,本应该继续投入的,但客观情况却导致也要减速,那么就给5G和物联网等新基建留出了较大空间。虽然5G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不太明显,但新事物的商机是在臾展中逐步展现的,不象老基建,效益已经了发掘得差不多了。

但是传统基建中还是有空间的,比如中西部一些城市人口很多,但GDP却不太高,按现有政策不能建地铁等轨道交通,但民众可能还真就需要这些交通工具。这些方面适当的松绑,可能比建高铁和高速的边际效益还要好一些。

水泥、钢材等的产能全球第一,失去了传统基建的大量消耗,还是压力很大的,而这些工厂却有很多的人口就业,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推动基建出口呢?虽然比产品出口麻烦,但还是不错的增长点。只是仍然会有较大的政治阻力,特别是国营体制的大型建设公司,在某些国家会受误解的。

当然,狠抓消费,让其发挥出本应有的贡献,可能才是相对长效的解决办法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