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善读21:白起
文言善读21
白起
一、故事新编
87、 望
三月之望( ),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日夜望( )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 )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 史记》 ,名望( )震于后世。
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日夜望(盼望)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 “此等君王,望(远远地看)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 史记》 ,名望(名望,声望)震于后世。
88、 微
李密身份微( )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 )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 )者为辞拒,且曰:微( )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 陈情表》 其辞微( ),而旨意深远。
李密身份微(卑下)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秘密地)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 微弱 )者为辞拒,且曰:微(没有)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 陈情表》 其辞微(含蓄),而旨意深远。
89、闻
祖逖虽博闻( )强识,然乡里无闻( );后以闻( )鸡起舞,而名闻( )于世;初,逖立志北伐,以北伐上闻( ),未报;乃组义兵,渡黄河,为击楫中流。
祖逖虽博闻(见识)强识,然乡里无闻(名声);后以闻(听见)鸡起舞,而名闻(以……著称)于世;初,逖立志北伐,以北伐上闻(报告),未报;乃组义兵,渡黄河,为击楫中流。
90、恶
屈原学高且性刚,子兰为人不良,常造恶( ),尝构恶( )屈原于楚王前。屈原恶( )其行为,曰:“此人行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国恶( )乎定?”
屈原学高且性刚,子兰为人不良,常造恶(罪恶),尝构恶(诽谤)屈原于楚王前。屈原恶(讨厌)其行为,曰:“此人行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国恶(怎么)乎定?”
二、追本溯源
87、 望
【本义】月亮出来后人们抬头仰望——向高处看、向远处看。
【成语举例】东张西望——望风捕影——望风而逃——望梅止渴
【成语例释】昂首望天: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〇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〇望尘莫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经典文言】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〇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引申义】(一)
1.向远处看时常是一种——盼望、期望。
【成语举例】喜出望外——望眼欲穿——引领而望
【成语例释】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〇大喜过望: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〇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经典文言】遗民泪尽胡尘里,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〇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盼望的事物等不到就会——埋怨、责怪。
【经典文言】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司马迁《报仁安书》) 〇敢用是(因为这)为怨望。 (高启《书博鸡者事》)
3.登高远望前方事物都能出现在——视力范围之内、视野。
【经典文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引申义】(二)
1.月亮的光辉远方的人也可以看到,人的名声很大远方的人也会知道——名望、声望。
【成语例释】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经典文言】先达德隆望尊。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名气很大的人物出现的家族——名门、望族。
【经典文言】吾子楚国之望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
【引申义】(三)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月亮最亮——农历十五日。
【经典文言】此七月望日事也。 (袁枚《祭妹文》)
88、微
【本义】人在隐蔽处行走——隐行。
【引申义】
1.隐行的目的是要遮掩自己——隐蔽、藏匿。
【成语举例】微服私访
【经典文言】从数骑微行人古寺。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在隐蔽处行走要——不显露、悄悄地。
【经典文言】微察公子。 (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〇微指左公处。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在隐蔽处行走动作要——微小、轻微。
【成语举例】见微知著——具体而微——微不足道
【成语例释】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〇防微杜渐: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〇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经典文言】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苏轼《石钟山记》) 〇故圣人见微知著(看见微小的事物就能察觉它的发展壮大),睹始知终。(袁康《越绝德序外传记》)
4.秘密行动的目的难以察觉,非常——微妙、深奥、精细。
【成语例释】微言大义: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〇洞幽烛微: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微:微末,精细处。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5.要想动作轻微,只需稍微用力——稍微、稍稍(副词)。
【成语例释】拈花微笑: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经典文言】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魏学洢《核舟记》)
6.秘密行为大家不能看到,没有印象——(如果)没有、无、不是(副词)。
【经典文言】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引申义】(二)
1.不能光明正大活动的人——地位低下、卑贱。
【成语例释】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经典文言】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 (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
2.不敢明目张胆活动的国家——(国运)衰败、衰弱。
【经典文言】周室卑微,诸侯相并。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89、闻
【本义】把耳朵凑在门缝上——听、听见、听说。
【成语举例】百闻不如一见——闻鸡起舞——耳闻目睹——骇人听闻
【成语例释】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〇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〇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经典文言】项羽卒闻汉军楚歌。(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〇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引申义】(一)
1.下级让上级听到工作的进展——报告。
【经典文言】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韩非子·五蠹》)
2.能让许多人知道的事物非常——闻名、以……著称。
【成语例释】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经典文言】事母以孝闻。(《隋书·李士谦传》)
【引申义】(二)听到并了解许多事情可以增加——见闻、知识。
【成语例释】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〇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经典文言】 (屈原)博闻强志,娴于辞令。(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引申义】(三)大家都能听到名人的——声誉、名声(此义项古代读音为wèn)。
【成语例释】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〇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经典文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引申义】(四)人的感觉相通,听觉可以转换成嗅觉——用鼻子嗅、闻到。
【成语例释】臭不可闻: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经典文言】扫后更闻香。(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90、 恶 wù wu
【本义】心中讨厌丑恶的形体(上半部分像鸡胸驼背的人)一厌恶、憎恨。
【成语例释】好逸恶劳: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〇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经典文言】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〇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苟子·天论》)
【引申义】(一)对于自己厌恶的人常加以——诽谤、诋毁。
【经典文言】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战国策·燕策_》)
【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è)
1.之所以厌恶是因为对方——(形体)丑陋。
【经典文言】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说林下》)
2.人的品质丑陋会导致——过错、(做)坏事、罪恶、不良行为。
【成语举例】疾恶如仇——十恶不赦——不念旧恶
【成语例释】除恶务尽:恶:邪恶;务:必须。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〇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〇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经典文言】无恶不惩,无善不显。(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经常做坏事的是——坏人。
【成语例释】惩恶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3.坏事做到极点会变得——凶暴、凶险。
【成语例释】穷凶极恶:穷:极端。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经典文言】君之病恶,不可言也。(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此梦甚恶
4.话语和道德品质上的丑陋是——坏、恶劣、恶毒。
【成语例释】居心险恶: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经典文言】“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wu 哪里怎麽: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先生恶能使梁助之?
三、经典人物
白起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