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幽默,这四首诗巧妙风趣,你肯定没读过,读完后你会来点赞

和尚有话说

杜甫是个很幽默的诗人,也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诗人。

唐肃宗上元元年,49岁的杜甫来到四川,在成都浣花溪营建草堂。他拖家带口,跋涉近千里,要营建一个新家谈何容易!所幸,在朋友的帮助下,“大官遣骑,亲朋展力”,他的新家终于初见规模。

这时,杜甫一连写了六首绝句,跟朋友借居家之物。这几首诗,像一封封短信,写得或恭敬谦和,或洒脱随意,或幽默风趣,特别值得一读。

诗评家多评论杜甫不善写绝句,因其写得雕琢工整而失去了绝句应有的飘逸洒脱之致,看这几首绝句,您的观感或许会改变。

笑中带泪!杜甫幽默绝句选读

01.借桃树,巧用典故,既恭敬又风趣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这首诗的标题为《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这是一首向萧实借桃树苗的诗。萧实,排行第八,明府是对对郡守牧尹的尊称。而“桃栽”,俗称“桃树苗”。

杜甫营建草堂,需要各种植物花草和器具,这首诗即是他借桃树苗的诗,写得风趣幽默。“奉乞”,即点出借求之意,“奉”表示尊称。杜甫要求萧实给提供一百棵桃树苗,要在春节前送到,为何?这样春天他正好可以栽种。

二联,“河阳县”是个典故。西晋文学家潘岳曾在河阳当县令,他当县令时,曾在县城广种桃李,春来一县皆飘花香,一时成为美谈,后人也多用“河阳花”来赞颂守牧之官的德政和风雅。这一联对仗工稳,用典贴切。

杜甫用这个典故,暗含深意。

其一,恭维萧实。赞美他像潘岳一样既风雅又勤政,对百姓满怀仁心。

其二,委婉表达不满。萧实在辖区大施德政,已经中了无数的桃李之树,杜甫新家也在辖区之内,焉能不受桃李恩泽?所以他写“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第三,点出借“桃栽”之意。潘岳种桃李,杜甫也想种桃李,故而向萧实借桃栽,典故用来非常贴切。

这首诗,恭维中提出要求,幽默中暗含风雅,用典贴切,写来如话家常,故而读起来很有韵味。想来萧实读罢此诗,也会开怀一笑,慷慨借他树苗吧。

02.借竹子,打感情牌,不容不借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这首诗是向韦续借竹子,标题为《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竹子历来受文人喜爱,它苍翠挺拔,最能代表文人风骨和情怀,故而杜甫在建草堂时候,也需要翠竹来点缀庭院。他就向朋友借竹子。

这首诗写得同样风雅谐趣。首联他先回忆和韦续的感情,说曾经去韦续官署,看到他府衙的翠竹蔼蔼亭亭,很是招人眼目,以至于“出县高”。蔼蔼,写竹翠如云之状;亭亭,写翠竹挺拔,随风摇曳之致,两个词就把竹的形貌刻画得淋漓尽致。而首联既点出两人之间的感情,又流露出羡慕之色,因此下文自然提出索要之意。

杜甫写诗,处处流露出恭谨之意,也暗含赞美之意,俗话说“拿人家手短”,就是此意。夸赞朋友官署为“华轩”,而他所种的竹子又比别处茂盛显眼。如此夸赞,朋友怎好意思不借?

因此,杜甫接着写“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如今新家草成,江边庭院之中尚没有翠竹,如此单调寥落,朋友何不分我一点翠竹呢?“幸分”二字,既点出借竹之意,也暗含恭敬之心。而“拂波涛”,就把翠竹在江边摇曳之美写出来了。

这首诗的“幸分”和上首的“奉乞”意思一样。但整首诗的写法正好相反。上首诗开头即点出“要借”,而这首诗则是先“拉关系”,最后才点出“要借”。这即是章法不同。上首诗二联对仗,而这首诗则是首联对仗。以对仗方式写诗,可见作者文字功力,也可见杜甫写诗之认真工整。

03.借松树,反衬手法,暗露风骨和性情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这是一首借松树苗的诗,其原题为《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这首诗的写法与上两首又不同。这首诗重点来夸赞松树之神貌,这首诗全篇对仗,这两点需要留意。

松树坚贞久大,厚重坚定,挺拔苍翠,历来为人所喜,它与竹和梅被合称为“岁寒三友”。因此,这首诗的首联即从松树的形貌写起。杜甫点出,松树的特点是“落落出群”、“青青不朽”,这就抓住松树的两个特点:高大挺拔和苍翠长寿。

并且,杜甫在诗中用了反衬手法。榉柳虽然高大茂盛,但与松树相比却逊色不少;杨梅虽然经冬犹绿,哪比得上松树“老干岂争众草芳,亭亭独立凌青苍”?以榉柳杨梅做对比,松树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也点出杜甫对松树的喜爱之情。

因此,杜甫在二联说“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这里就点出求借之意,但他仍然围绕松树而写。“千年老盖”即写出松树长成之貌,树冠苍翠如盖,生命力绵延千年;而“霜根”即即指经冬而不凋的树苗。为了渴求松树苍翠如云的气概,所以他向朋友借松树苗。

晚唐杜荀鹤有诗写《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直待凌云始道高。”松树也是从“数寸”长到“老盖”的,杜甫以“老盖千年”与“霜根数寸”对比,更有对松树的期许之意。

04.借瓷碗,层层刻画,写得玲珑可爱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这组诗中,王和尚最喜欢这首诗,普通事物经杜甫稍加点染,即成韵事妙句。这首诗的名字是《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杜甫要向朋友借瓷碗使用,却写得丰富有趣,颇有神妙之致。

杜甫先着眼于“夸碗”,却夸得层次丰富,形神兼备。先点起其产地,乃是“大邑”,即产于大城市之中,以示其出身不凡;再夸其质“(既)轻且坚”,写大邑出产的瓷器既轻巧精细又质地坚硬,这就写出瓷器的形貌质量。

然后杜甫则着眼于瓷碗的声音。由于瓷碗“轻且坚”,故而敲击起来有玉石之声,这就从声音角度将瓷碗写得轻巧可爱。如此瓷器,怎不让杜甫艳羡?况且,它在成都一代本就很有名,所谓“锦城传。”

如此“美轮美奂”的瓷器,杜甫还没完,继续刻画其“色”,并且将视角集中在朋友家中。他说“君家白碗胜霜雪”,就从色彩上着眼,将瓷碗的颜色点染一番。如此层层深入,不断丰富,瓷碗的珍贵可爱就呼之欲出了。

因此杜甫在结尾说“急送茅斋也可怜”,一个“急送”,可见杜甫渴望之急切,一个“可怜”,可见杜甫对瓷碗的喜爱之情。言下之意是:既然你家的瓷碗如此精美,何不赶紧送给我几个,让我也好好赏玩一番?

杜甫这几首诗,以诗作信,求借家用事物,虽然都是平常之物,但是稍加点染,写得风趣幽默而不失恭,且暗含自己的风度和情趣,故而读起来颇有韵味,值得细细赏玩。

另外这几首绝句,或对仗,或散行,均以意命笔,不扭捏不拖沓,洒脱随意,处处妙笔,显得既有生活情趣,又有诗意蕴藉,以此可窥见杜甫性格的另一面。

值得留意的是,杜甫营建费劲心力营建草堂,借桃树苗、借竹子、借松树苗、借桤树苗、借瓷碗、借果树苗,昂然有长居久住之意。此可见杜甫终于有一处安居的快慰之情,也可见他的努力经营,更可见其中他的生活情趣。

但是,杜甫在草堂安居,也不过两年,就又开始漂泊流浪,这不得不让人慨叹诗圣命途多舛,世事苍黄!

头条新闻

庄子的5句至理名言,读懂一生受益,提高大格局,第五条当头棒喝

最美唐人写雪五绝,第一首就惊艳,文人风骨字字神妙,你肯定读过

南宋周密的好诗,唯美精致,第三首让人感动落泪,没读过太可惜

杜甫被忽略的佳作,缚鸡行你读过么,有趣又深沉,包含儒家大胸怀

不自矜 不自屈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