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的“艺术性”?为啥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书法?

关于书法到底是不是艺术的问题,这种争论由来不久,基本从近几十年来才有人提及,这种艺术性的说法也是源自于西方的观念!

我们知道伟大的艺术品都是在某种特定时空所形成的,王羲之在饮酒乐甚之际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序》,此作意态飞扬,有着晋人超迈的独特内核。

千古神品《丧乱帖》写于王羲之家族“衣冠南渡”之后,其祖先之墓被胡人荼毒,他听闻此讯之后,通篇哀痛欲绝,你能从用笔的节奏和结字的效果读书,其文字背后的强烈情绪。

而当颜真卿见到死于安史之乱时候的堂兄与侄儿残缺不全的尸骸之时,怀着极为悲痛的心绪,写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此作更是通过笔法的连贯与势态的韵律感,谱写出了一段哀痛的节奏。

书写时候的心境是会严重影响书写技巧的,这当然是情感的自然书法,而非刻意安排的结果,高明的艺术源于自然的生发,是“无意佳乃佳”,“天然去雕饰”之感!

关于书法的艺术性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是作品的张力变化所暗示的情感活动

这种情感变化会影响作品的张力,只要是人写得书法,都会带有书写的感情,将每一个字写得一模一样,写得转如算子,只会成为写字的机器,诸如“田楷”一般,又如何去抒发精神内涵呢?

第二:书法表达作者的气质,性格,学养

我们都听说过笔迹鉴定,每个人写得字都不一样,正常书写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与性格以及修养。

这是书法极为重要的表现内涵,只有当观者有了一定的感受能力之后,才能体会更高级艺术品的内涵!

第三:书法能反映时代特征,民族性格,哲学思想,美学观念

能从书法层面感受这些内涵,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储备,一个人若是缺乏足够的对线条与空间的感官认知,缺乏对于历史文化基本的修养,看不懂一定阶段的书法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