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9德衰不一朴散情伪
题文诗:
及世之衰,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也,
吟德怀和,被施颇烈,而智乃始,昧昧晽晽,
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
故其德烦,而不能一.乃至神农,黄帝之治,
剖判大宗,窍领天地,提挈阴阳,嫥捖刚柔,
枝解叶贯,万物百族,使其各有,经纪条贯.
于此万民,睢睢盱盱,莫不竦身,而载听视.
是故治而,不能和下.迟至昆吾,夏后之世,
嗜欲连物,聪明诱外,性命失德.及周室衰,
浇淳散朴,杂道以伪,俭德以行,巧故萌生.
周室衰而,王道废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
分徒而讼,博学疑圣,华诬胁众,弦歌鼓舞,
缘饰诗书,以买名誉.繁登降礼,饰绂冕服,
聚众不足,以极其变,积财不足,以赡其费.
万民乃始,慲觟离跂,各行智伪,以求凿枘,
错择名利.百姓曼衍,于淫荒陂,失大宗本.
世之所以,丧真性命,衰渐以然,由来已久.
至德真情,德衰情假,情假世乱,舍本逐末.
【原文】
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吟德怀和,被施颇烈,而知乃始昧昧晽晽,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是故其德烦而不能一。乃至神农、黄帝,剖判大宗,窍领天地,袭九窾,重九垠,提挈阴阳,嫥捖刚柔,枝解叶贯,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于此万民睢睢盱盱然,莫不竦身而载听视。是故治而不能和下。
栖迟至于昆吾、夏后之世,嗜欲连于物,聪明诱于外,而性命失其得。施及周室之衰,浇淳散朴,杂道以伪,俭德以行,而巧故萌生。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于是博学以疑圣,华诬以胁众,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繁登降之礼,饰绂冕之服,聚众不足以极其变,积财不足以赡其费。于是万民乃始慲觟离跂,各欲行其知伪,以求凿枘于世而错择名利。是故百姓曼衍于淫荒之陂,而失其大宗之本。夫世之所以丧性命,有衰渐以然,所由来者久矣!
【译文】
时代发展到伏羲氏的时候,天下道术仍然浑厚茫然,蕴含道德和气,布施德泽颇为盛广,但人们的智慧开始萌发产生,似乎若有所知,并开始失去童稚蒙胧之心,观察起天地间的各种事物。所以伏羲氏的道德杂乱烦多而不专一。到了神农、黄帝时代,他们开始分离道统根本,通理天地,顺循自然法则形制,掌握阴阳变化,调和阴阳刚柔,分解联贯,使万物百事均有秩序条理。这样百姓无不张目直视,无不踮脚仰视聆听君主命令,仰头察看君王脸色。所以神农、黄帝虽然能治理好天下,但却不能够和谐自然。社会延续到昆吾、夏后时代,人们的嗜好欲望被外界诱惑,聪明受外界引诱,因而失去了天然本性和赖以存在的道德。到了周室衰亡时期,敦厚淳朴的风气被冲淡散失,办事行为背离道德、偏离德性,因而奸巧狡诈也随之产生。周王室的衰败使王道废弛,墨、儒也开始宣传标榜起自己的学说来,招聚门徒争论是非。于是各家学说均以博学来比拟圣人,实际是用华而不实的言辞来欺骗胁迫民众;他们行施礼乐歌舞,拿《诗》、《书》来文饰门面,为的是在天下沽名钓誉。与此同时,他们又实行繁琐礼节,装饰绂冕礼服,并使之等级化;聚集民众变化着无穷无尽的花样,积聚财富来满足无法满足的消费。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老百姓也开始误入歧途,不明事理,却又想施展智巧,迎合世俗,不择手段捞取名利。这时人们都奔波于邪道斜路上,丧失了“道”之根本。世人之所以沦丧纯正的天性,并日益衰落,其产生根源由来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