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虚无读经典,放松心态悟中医
小编导读
中国文化很重视“悟”这个字,尤其是与经典有关的学问。“悟”是很多人都在强调的,而且“悟性”这个不可用指标衡量的指征甚至成为古人择徒的重要标准,有时一句“你没有悟性”,就是对你所有努力的全盘否定。那什么是悟呢?
聪明人特别喜欢用大脑来“悟”经典,他们找到经典的一句话,在脑洞大开的想象下来分析理解,根本不重视原意。看看那些对经典概念的解读,越解越玄,那些所谓的悟实际是在冥思苦想下消耗脑细胞来让经典变得高深莫测。很多人说古人太高了!是你用大脑把古人想高了,古人很朴素平和的,而只有朴素平和才符合“道”。这种冥思苦想不是悟。
还有很多人说自己脑子笨,只喜欢照做,经典说啥就照着去做,看似有大智若愚的大智慧,实际是真的笨,而且是一种不开窍的笨。经典哪里有让我们死板地照做的条文?就像搏击一样,哪有固定的套路可以快速击败多变的对手。疾病,有表现相同而根源各异,有根源相同而表现各异,哪有固定的套路能照搬治疗?
有人说口苦、咽干、目眩就开小柴胡汤,这样照着经典条文开方,治一个好一个。对于这样不尊重客观事实的说法,我越来越疲于辩说。真正在临床实践就知道了:有很多按条文生的病,用条文后边的方子不好用。如果不相信,可以问问咽部有异物感的咽炎病人,大多医生都按梅核气治疗,有几个好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大半好不了。你也可以给失眠的病人喝半夏秫米汤,看看有几个会管用?不要过分鼓吹经方的疗效,只有正确地应用经方才会有效,死搬硬套,注定大部分都会失败。医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搞几个特效方,医学的第一目的是真实地看清疾病,这种不探究人体真相的医学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
所谓悟,不是猜测,不是推理,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体会经典所描述的状态,初步形成一个不可言说的模糊感觉。当来了一个病人,我们用心去体会这个病人的脉象、色泽、症状以及这些背后的真相,当我们体会到了,那心中就会非常清晰。再回到经典看对这个病的形容,非常的准确;再去体会经典对疾病的描述,则如同亲见般的真实。当你真实地看到疾病的状态,就知道病人虽然头项紧,但不是太阳病;虽然病人只有口苦、咽干、目眩的一个证甚至一个证也没有,你也会确定就是少阳病。
学习经典没有捷径。真实地感受每一个方剂,真实地感受经典的每一个条文,这就是最方便的捷径,这也是始终保持恬淡虚无状态下学习经典的方法。
读者朋友可以感受一下,放松下来体会经典。所谓放松不是松懈,不是昏昏沉沉。首先调整姿势,让全身的每一个关节都处于放松的打开状态,当全身的每一个关节都放松的时候,人体的气血运行就比较畅通。这时候大脑是没有紧张的清醒,既不昏沉也不紧张。在这种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下阅读经典,就是前文提到的放松下来的专注和不在努力状态下的读经,这是读任何中国传统经典都必须保持的状态。同气相求,当你身心都放松,你会非常喜欢去体悟经典,而这种学习是最高效的,事半功倍,不易偏激。相反,如果我们以征服经典的心,紧张地用大脑去分析经典,学习经典不仅非常痛苦,而且鲜有能正确理解的,误入歧途是难免的事,而且一旦误入很难回头。可以说西方的学问是训练人的大脑,而中国人的学问是训练人的心,必须在安静下来的情况下才能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