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年

本文作者:王文俊


(视频来源于爱奇艺)

一年又一年,年年过大年。过大年也称过春节或过年,是华夏民族的民俗,是几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需约定,无可厚非,准时准点,除夕夜敲响了零点的钟声——过年了!

年,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按科学原理说,年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昨天今天明天三百六十五天,是风霜雨雪从春夏到秋冬。不是物,看不见又摸不着,既不能食,又不能饮。年是抽象而又直观的东西,是想象亦是印象,是回忆也是记忆。

年是时间的见证,又是时间的策划者。似一壶老酒甘醇,似坎坷岁月沧桑。年根岁尾,年头岁首,四季的交替便是一整年,轮轮回回的变迁则是一辈子,弹指间一年开始,挥手间一年结束。年是隆重的传统节日,更是出门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年头看年根似乎很漫长,明日复明日,乍回首又觉得相当不经意过了一年,像流星一划而过。年就这样悄悄流走了,途中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欢歌悲泣,酸甜苦辣……

年是一个黄金分割点,那一头是那些年,这一头便是这些年。那些年、这些年不变的是宇宙万象、日月星辰。变的是无情的岁月,潮起潮落、花开花落,沿途景色装饰了不一样的梦。

过大年是辞旧迎新的开端,是旧年新岁的开启。中国人讲究礼仪,热爱生活,在节日前面加个“过”字,过端午,过中秋……加了过的节日尤为隆重。过大年是最为传统、伟大而振奋的日子,家家户户除尘布新,买贵的,用好的,珍馐美酒,从头到脚荣光焕发。贴春联、剪窗花、挂灯笼,一派火红渲染了年味,一幅祥和装点了盛世。

年是年年过,味却渐渐淡。儿时过年掰手指头盼了,追着娘后面问了。现在过年是得过且过,爱过不过。小时候过年发小们结伴而戏,东家出西家进。花生黑枣炒大豆,千层底子家做鞋,水果糖、炮仗子,新衣服滚成灰圪蛋。吃啥香啥,穿啥爱啥。小手小脸冻得通红,大鼻涕挂在鼻尖,追逐着,跌倒爬起,爬起跌倒,哭着哭着就笑了。

过去生活贫穷,只有过年才有好吃和好穿,人们对过年有着更多的渴望和期盼。那时没有电视、手机,对过年的礼节非常重视。除夕夜安神,烧香敬神,说话要心平气和,接了神地上不洒水,吃包硬币的饺子,吃饭之前先响炮,等等这些神秘的气息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现在村里人少,逢年过节气氛逊色了不少,村子已死。城里人过年更为差劲,已经是人去楼空,一个小区一座城,谁人对面不相识。男女老少宅家,做了一桌子没胃口的好饭,笑着笑着就哭了。

那些年过年是自备自用,自家磨的面,自家养的猪、鸡、羊。过了腊月就是年,开始蒸点心、压粉条、炸年糕、搓麻花、烧肉……虽然又忙又乱,但快乐无比。准备了一腊月的吃吃喝喝,虽有些单调,可是正儿八经的年货,可供一正月享用。

这些年物质生活丰富了,应有尽有,一桌饭少则几个甚至十几个好菜,脑满肠肥的人们挑肥拣瘦的吃不了几口,可惜好端端的年货成了剩菜剩饭。

那些年过年了,熬年夜那是真熬,也真能熬。缸满院净,灯火通明,炉火正旺。麻纸糊的窗棂上,栩栩如生的窗花跃然纸上;单层玻璃窗冻上了几块圣洁的冰花;粉刷的白土墙上贴满了纸质年画,让人喜爱的看不够赞不绝;一铺暖炕被子叠得直边齐棱;满炕的花油布擦抹得锃光瓦亮;大红炕桌一壶刚沏的砖茶冒着热气;连炕大锅头飘出缕缕肉香;燃着的檀香香芬馥郁……一家人暂且放下手中的活,围坐在炕桌前,或抽烟喝茶,或下棋扑克,或小酌几杯,或相依相偎,或倾心长谈。农家小院贴着自家写的大红对子散发出墨香,大红灯笼温馨怡情,今夜无眠,吉祥平安。所以年是老农企盼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是庄稼人单纯的愿望、自信和满足。

这些年过年,准备了一年呕心沥血的春晚,似乎毫无办法调动观众的视觉口味,主持人没有新鲜感、歌曲听厌倦了、小品不搞笑了,就连雷打不动的春晚片尾曲《难忘今宵》也懒得听了。

过年其实是一个过渡,是今年到明年的一个中转点、码头、车站,更是一个温暖的歇脚点。我们过去物质匮乏,缺失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年就是积攒了一年,最后一天的奢侈。吃的穿的都是平时没有的,所以儿时的年味浓,难以忘却。

现在家家户户生活丰盈十足,人们平素里好吃好喝好穿戴,一年内大大小小的婚丧嫁娶随礼,同学聚会,老乡聚会,生日宴,乔迁宴,甚至考个驾照还要庆贺,等等这些让吃对我们来说没有了诱惑和吸引,过年的意义就失去了大半。手机电视的文化传媒,视觉上已经没有新鲜了。所以现在过年是孩子长了一岁,大人们又老了一岁,且肩上的担子似乎越来越吃力了。

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年。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对过年的形容也不尽相同。

王安石笔下的过年是喜庆与热闹:

炮竹声中一岁除,

春分送暖入屠苏。

陆游笔下的过年是丰收与希望: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叶顒笔下的过年是辞旧迎新:

天地风霜尽,

乾坤气象和。

刘长卿笔下的过年是期盼团圆:

乡心新岁切,

天畔独潸然。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过去的年》里说:

也许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我们长大了。

而我与您分享的是:也许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我们口味变重了!


图片和视频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察右中旗铁沙盖镇义发泉人,微信名酒罢落笔。现居呼和浩特市,做建材生意。

(0)

相关推荐

  • 吕淑丽:娱乐至死的年代还剩什么?

    [总第111502期] 娱乐至死的年代还剩什么? 作者:吕淑丽 网络就像透明的触手,无处不在.懂你的喜好,让你毫不费力的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什么事情都被加速-- 这世界精准的不能让人呼吸.在这娱乐至死的 ...

  • 刘立昌:母亲的土炕

    在我老家的冀中平原,家家户户的老屋都有一盘土炕.土炕是用土坯和泥一层层的垒起来,再分割成一块块之间相连的炕道,上面摸成平展展的炕面,上面铺上炕席,便成了一盘土炕.一盘土坯炕,是农家待人接物的重要场所. ...

  • 2021中秋节,老人说有4怕要注意,哪4怕?早看早知道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庆祝丰收.阖家团圆的一个重要好节日.因为中秋节是月圆人团圆,一家男女老少坐在一起赏月吃饼的好的节日,在民间也流传了很多与中秋节有关的俗语.老话今天就和大家来分享 ...

  • 平子:月饼里的思念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躺平在青舟里,飘荡在大海上

    读书有时候像旅游,那些大众的打卡景点,当然是必须去的,可是说实话,那些耳熟能详的书,我20年前就读过了.读书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特长,根本就是童子功,所以对于我这样资深读者,有段时间喜欢去图书馆探幽,就 ...

  • 名家笔下的国画作品,展现了火红年代人们的...

    名家笔下的国画作品,展现了火红年代人们的...

  • 第十六期《奉天诗刊:诗推荐》作者:詹重君 今又重阳

    今又重阳 文l詹重君(江苏) 年少不懂重阳节,懂时已成节中人.小时候读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总以为这里的佳节是指中秋节,对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没什么概念,老是 ...

  • 《香水》读后感

    早上读完<香水>,总体感觉不错.恐惧感和压抑感伴随着阅读过程,看到最后一页,长舒一口气,我心里冒出一个想法:你终于死去. 这个"你",是<香水>的主人公格雷 ...

  • 今又重阳 || 作者 张志谦

    今又重阳 作者    |    张志谦 张志谦老师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冶力关秋游><探源渭河,秋红相伴><秋雨连绵><开学><时到冬至,记忆时 ...

  • 一个来自国外的节日――母亲节

    温一壶心事,淡看世间繁琐 一个来自国外的节日――母亲节 作者 | 雁儿 编辑 | 东方微文学(ID:zwh223223) 古瓷公益片沙画视频▽ 献给所有的母亲 不知从何开始,很多国外的节日在日历上贴上 ...

  • 【阿妮】每日心经 “腊八节"的传说

    「 "腊八节"的传说 Input Title 」    "腊八节"的传说 人常说:"进入腊月天,每天到是节,除了准备过年的礼物,"吃&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