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棹仙讲胆腑生理
|吴棹仙(1892-1976),著名中医家,重庆人。曾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教研室兼针灸教研室主任。其编写的《医经生理学》、《医经病理学》二书,曾作为陈老读书时代的中医学教材,为中医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胆腑章
一、胆之部位
胆,中精之府也,附生于肝叶间,位于膈下,长三寸三分,重三两三株,贮精汁三合,色青微黄,而味极苦,其藏其泻,异于传化诸腑,故与脑、髓、骨、脉、女子胞,并称为”奇恒之府”。
二、胆之功用
胆赋中正之气以生,凡人遇事,刚正果决,直而不疑者,胆使之然也。
三、胆体纵横
胆满则横,不满则纵。胆横则勇,胆纵则怯。其纵其横与三焦理同,皆合于少阳之气,故也。
四、胆腑合应
胆与肝合,肝与筋合,而营于爪,故胆与筋相应,筋与爪相应。然筋深而不可见,胆腑之厚薄、缓急、直结,胥于爪部徵之也。
五、胆病口苦
胆汁味苦,咽为胆之外使。胆病则汁溢于咽,是以口苦。然胆之病,有自肝而来者,脏实还腑也;有由胆而及胃者,侮其所胜也;有不关其他脏腑,而胆自病者。
胆为甲木,合于少阳,少阳之上,大气治之,木火上炎,故能令人口苦。
六、胆腑虚实
胆热而病,则多实。胆寒而病,则多虚。热则头痛、胁痛、咽干、气满、饮食不下。寒则眩厥痿躄,目䐠䐠然,其寒其热,皆缘胆气不充,不能托邪出外。
故《千金·疗胆病方》多以千里流水煮令蟹目沸,扬之。然后以煮药者,藉以鼓荡胆气也。
本文摘自《吴棹仙医经精义》
编辑| 肖晔 朱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