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物价真的比北上广还高吗?
新春佳节到来,我们发现周围很多人离开北、上、广、深回家过年。不过那些回到家乡过年的朋友和同事,往往发在朋友圈中的信息是:之前一直抱怨一线城市物价实在不便宜,没想到这次回老家一看,老家三四线城市可能只有房价还便宜一些,物价咋比一线城市还贵呢?
在上海做IT男多年的杨亮,老家在甘肃兰州市,今年春节假期父母一起到当地菜场买菜,发现兰州的菜场食品价格要比自己前几日在上海菜场看到的菜都贵出不少。比如说,在上海一斤猪肉也就是10元钱,而在兰州市一斤猪肉基本都买到14元了。鸡蛋价格上海平均价格是5.5元,而在兰州就要6.2元以上了。一次菜场逛下来,杨亮感叹,二三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也是很大的啊!
另外,工作在北京的张欣由于多年没有过家过年,今年春节就回老家芜湖一次,回家后就要宴请一下老同学,于是叫上四五个人外面去吃饭,但是一顿盛宴消费下来,饭钱居然要五百多。本来认为大城市房租贵,餐饮消费应该会更贵,实际上一些三四线城市,餐饮并不便宜。
原因很简单,在上海商家可以薄利多销,而在小城市消费人口低,薄利无法多销,因此每单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否则饭店将无法维持经营。
为此,专家们却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来解释:即小城市的物价不是以平均收入决定的,而是前百分之七的富人的消费水平和后百分之三十的低收入人群的忍耐度。针对二三线城市的物价贵过一线城市的怪像,只能说中国小城市居民的忍耐能力比较强,而高收入群体却在向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靠拢,所以小城市的物价也会居高不下。
不过,我们认为,二三线城市平均物价高过一线城市现象确实存在,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些城市是商品的原产地的话也会较外面便宜不少。比如,杭州盛产龙井,您要买茶叶身居当地会获得更便宜价格。还有大连市的黄蕉苹果,在原产地肯定要比在一线城市购买要便宜许多。现在问题来了,为啥三四线城市的物价水平要直追北上广深呢?
首先,像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除了人口基数庞大之外,更具有全国商品集散中心的位置。由于其肩负商品集散中心的属性,全国的大量商品都涌向一线城市,然后再分散到其他各地。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看,大量商品涌入一线城市,那么一线城市的物价会被牵牵控制住。
同时,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厂家直销的理念推广,北上广深的很多商品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去中介化趋势和规模效应,这种商品集聚效应只会使商品的价格更加低廉。但是同样的商品要想到达三四线城市,就可能要经在几级经销商的层层加码,所以价格也就比较贵了。
再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主要是海路运输最为发达。而海运则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再加上“现代化物流”行业的快速崛起,各大物流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都有较强价格争斗战,往往是开价低的物流企业能够得以发展壮大。
而三四线城市就不同了,物流领域特别是交通领域没有一线城市发达,而且每次出行都要缴纳高昂的过路、过桥费,这让物流企业只能将价格加在运往三四线城市的物价上面了。
再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由于市场极为繁荣导致了激烈的价格竞争,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不仅拉低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而且大家都不敢卖高价。如果哪个经销商敢于买高价,就会被其他竞争对手所击跨。而在三四线城市,人口不多,商家也少,是一个竞争相对较少的地方,通常某一品牌的总代理就能垄断一个产品的市场上销售价格。
最后,从商品供应的角度来说,一线城市同类商品供应始终是相对充足的。即使有些商品出现了短期紧缺的情况,也能在其他地区紧集征调,并汇总到一线城市来。比如,天气寒冷,上海周边地区的蔬菜都冻死了,这可能会导致当地的菜价短期上涨,但这种情况很快会被外地的蔬菜源源不断流向上海而弥补。
然而再反观一下三四线城市本身供给不全面,往往是短期供应的紧张问题,很容易出现长期的结构性短缺,如果有当地商家加价销售,当地居民一点办法也没有,更无法按照供给和需求进行真正定价。
之前一直在喊要“逃离北上广深!”,但现实是三四线城市生活压力也并不比一线城市轻多少。大城市商品的价格要比小城市便宜并不奇怪,大城市是商品集聚地、物流成本很容易被压缩,而且近年来经销商层层加码被遏制。而中小城市人口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很容易发生物价高涨,商品供应不及时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