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女儿把同学的卷子撕了,该不该批评?
Vol.纳本心理咨询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妈妈的提问: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然后坐在她后面的男同学把卷子卷成笔,戳她背,敲她脑袋,女儿转过身,就把卷子抢过来,撕碎了。
这个情况是老师打电话告知的家长,家长在纠结,要不要为此批评孩子?
家长要不要批评?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和更多的信息。
批评不是目的,理解才是。
家长们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板着权威的脸色,带着自己设定的错误标尺,去度量孩子心中的边界,可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NLP中有一句话: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所以,我们看待问题,不要看其行为,要看其背后的动机和情绪。
#01
NLP假定是什么?
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心理学是神经语言程序心理学,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
关于NLP的7个假定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伤害自己,只是误会地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该动机,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
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使人们想去摆脱某个环境或状况。情绪是使我们在该件事情之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
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到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让你去引导他作出改变。
任何一次行为不等如一个人;一段时期不等如一生。
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是两人的共同目标,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
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02
找到行为背后的动机
所以,我们看待问题,不要看其行为,要看其背后的动机和情绪。
坐在女儿后面的男同学,把卷子卷成笔,戳她背,敲她脑袋,这对女儿来说,是一种极不尊重的行为。
女儿感觉到了被欺负,把他的卷子抢过来撕碎,进行了反击。
从行为上来说,女儿好像有点过激。
如果她只是把卷子抢过来,不让他敲,或者警告他,不允许用这种方式来攻击她的身体,两人的矛盾可能不会升级。
女儿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应,一定是激起了她内心很大的愤怒情绪。
她的动机不是为了要毁掉男同学的试卷,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不可以这样没礼貌,不可以这么暴力地侵犯她的尊严。
女儿撕碎卷子的动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面对可能的侵害和威胁,保护自己,有错吗?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就开始批评女儿,就可能是在否定她保护自己的动机,等于是在告诉她,以后遇到危险,我们要忍受,要周旋,不可以采取应激措施。
不要否定女儿的动机和情绪,她的愤怒,带着恐惧,她的行为,是一种突遇恐惧的应激行为。
#03
分析对方的行为的原因
了解女儿的动机,理解她的感受,然后再看她的行为是否恰当。
在分析她的行为是否恰当前,先要分析男同学的动机、情绪和行为。
男同学用卷成笔的卷子戳女儿后背,敲她的头,行为上具有攻击性,肯定是不恰当的。
男同学为什么要戳女儿的后背,敲她的头呢?
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是想对女儿实施暴力,欺负他吗?
如果是,他干嘛用试卷,不直接用拳头?
试卷卷成的笔,相当于一个温柔的攻击道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象征着不具伤害性的攻击,在情感表达上,是既友好又烦躁的感觉。
我们可以做个猜测:
是不是男同学有求于女儿,女儿不理睬她,他就用稍微强硬一点的手段,来激起女儿的回应?
又或者,他是不是有点喜欢你的女儿,你的女儿却无视他,他就用试卷做成的软武器,来表达他又爱又恨的情感?
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单纯的喜欢与不喜欢,是存在的。
再者,男同学本身就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就是有意无意地想敲敲碰碰周围的同学一下?
这些动机,需要向女儿详细了解,不管是哪种动机,都没有错,即使是恨意,也是需求没被满足的情绪,也不是错。
让女儿明白这一点,男同学的行为,可能是对她有所求。
女儿的回应,可能是没明白男同学所求。
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当,但情绪和动机没错,只是表达方式不对,没达到自己要想的结果。
#04
学会合理表达愤怒
正确的行为方式,可以尝试非暴力沟通。
基本做法是:
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要
表达自己的情绪
理解对方的感受
然后明确说出自己的目的
给予对方想要的东西
才不会使一番善意被辜负,一桩好事结恶果。
家长这个时候要清醒,老师未必了解全部真相。
不要武断地惩罚孩子,并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如果处理得当,发现只是误会,女儿和她后桌的男孩子也许能够成为朋友。同时,她也能够明白,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要跟孩子们站在一起,理解他们,并循循善诱地使女儿明白,一件事情有很多处理方式,能够用语言沟通和解决,就是智慧。
当然,如果忍无可忍,那也不必再忍。让对方了解底线,不侵犯边界,也是一种保护自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