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苦涩的土豆

苦涩的土豆

2002年春节刚过,已然是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正月初九,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陈河镇党委书记文京在镇机关小会议室召集班子成员会,专题研究全年的农村工作。文京书记在会上布置了一道课题让在场的班子成员讨论:今年镇里农业一定要致力探索一些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作法。

尽管是个老话题,因为关注度高,大家讨论得还是很热烈。与会者各抒己见,共献良策。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思路:

——在农产品上下功夫,通过调整农产品种养殖结构,提高农产品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在劳务输出上下功夫,通过鼓励和引导农民外出经商打工增加收入反哺农业;

——在集约经营上下功夫,用办工业的思路将更多的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和拥有雄厚资本的市场主体手上,真正盘活农业,富裕农民。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农民只能是一个生产者,对市场的驾驭能力极差,调整农产品的难度大风险大。而农民外出经商体现不了镇政府的作为,文京想把着力点放在集约经营上。

大家正在激烈讨论的时候,文京接到一个电话,陈河镇晓阳村的陈卓说是要来镇里拜访他。文京问他什么时候到?对方回答:“春节回来还没返回广州,就是想见你文大书记一下,再启程回广州。”

陈卓在陈河镇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巳是花甲之年的他总穿着颜色鲜艳的外套,头发染得黑油油的,再梳个纹丝不乱大背头,看上去像一个港商。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早年出去闯天下靠的是贩卖老鼠药,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赚到了第一桶金。见国家对老鼠药打压后他立即调转船头,与江湖上的一广州朋友一道,做起了包工头,在广东沿海专门承包电信布线埋电缆的工程,发了大财。文京到陈河镇任书记的第一年,想修一条通村水泥路,途经晓阳村,打电话向陈卓求援,陈卓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下来,他对文京说:“您先找其他人筹钱,最后缺口不管是多少我买单!”表这个态,让陈卓最后拿出40万元。去年他春节回来拜访文京,又拿出150万元作为教育基金,一方面扶持镇内贫困孩子上学,一方面鼓励陈河镇每年高考中考上985高校的学子。

这次陈卓回来莫非又想为家乡作点贡献?文京想着并立马答应陈卓,下午设宴招待陈卓。

宴会厅里见到的陈卓依然风光无限,除了大背头上了摩丝且梳理得油光水滑外,上身还穿着一件桔红色的短装皮夹克,不仅颜色耀眼,而且显得十分年轻、干练。

握手寒喧之后,文京马上问陈卓:“陈老板,这次非要见我是不是又想支持家乡一把?”

“惭愧,惭愧!”陈卓接过话题,说:“这次我倒是想文书记帮个忙,让我赚一把!”

文京不解地问:“你个大老板,老江湖,赚钱的事还用得上我帮忙。我们先喝酒不谈公事。

喝酒文京根本上不是陈卓的对手,陈卓喝了三杯依然谈笑风生,毫无醉意,文京才喝一杯多就不敢应战了。

酒足饭饱,散席的时候,陈卓表示要单独与文京谈谈事。

两个人刚坐下来,陈卓就开门见山地对文京说:“文书记,本人在外漂泊了这些年,虽然赚了钱,吃的苦受的罪也不少哇!想来想去我还是想叶落归根,回家乡发展,希望你支持。”

文京答道:“只要做得到,一定支持!”

“那我就靠你啦!”陈卓说,“我看好一个项目,用土豆做环保涂料,我准备投资家乡,种土豆,然后加工做涂料。”

文京听罢吃惊的问:“技术过关了吗?”

陈卓从他提包里拿出一摞文书递给文京:“这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专利书,技术肯定是没问题了,关键是需要大量土豆,我想先弄千把亩田试试,如果成功了,再扩大士豆种植规模,说不准我把全镇的土地都种上土豆!”文京喜出望外,这不正是上午班子成员开会时讨论的问题,现在答案居然送上门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文京紧紧握住陈卓的手,诚意满满地对他说:“我一定支持你!要一千亩地,这可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共同来做!”

陈卓首先提出要求,在他家乡晓阳村先期试种,让父老乡亲沾沾光,也留个口碑。应陈卓的要求,第二天上午,文京把镇分管农业的王副书记,农办张主任带农业专班的同志一道,来到陈卓的家乡晓阳村。

站在村头,眼前是一片绿油油的小麦和那即将绽放出金灿灿花朵的油菜。看着这绿色的原野,文京兴致盎然,对陈卓讲起了一段往事。

中国曾有位分管农业的副总理,两年前与当时在任湖北省委书记一道视察江汉平原,副总理突然问书记:“你知道中国哪里的土地最肥沃吗?”省委书记稍作思索答道:“应该是东北嫩江大平原的黑土地。”副总理接过话茬,笑着说:“是你们湖北省的江汉平原,这里的原来是云梦泽,那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湖泊,后来演化成沼泽地,再后来就形成了广阔的平原。所以,这里的土地是湖泊逐渐干涸后,由湖泊中的大量有机物沉淀堆积起来的,非常肥沃,种什么丰收什么,是全国最肥美的土地。”

听完这段故事,陈卓蹲下身,抓起一块土,用手捻起来,他把那肥沃的泥土碾成粉沫,洒向田间,信心满满地说:“这块是我福地,我的土豆一定会在这里长得又肥又大,让我收获满满!”

一千亩地,要村民全部种上过去从来没有种过的土豆,这篇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找准农户与陈老板的结合点。

“政策我一窍不通,怎么弄你们说了算,只是有一点,你们设计方案时,最大限度地替农民考虑,都是乡里乡亲,反正我不想在土豆上赚钱。”陈卓开诚布公地对文京说。

为了制定出双方都愿意接受的方案,文京叫村支部书记陈卓的弟弟陈军从五个小组找来十名群众代表,一起商谈种土豆事宜。

会议开始,陈卓刚简单地说了自己的想法,四组的群众代表陈庚(属陈卓一个房头的,高陈卓一辈)是村里有名的老精明,一脸胡子拉碴,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慢悠悠地点燃一支红豆牌香烟,猛地抽起来,透过缭绕中的轻烟,他的脸显得更加朦胧迷离。还没等人发言,他冷冷地丢了一句:“我们都是种土豆的门外汉,弄得不好种砸了,那我们喝西北风去?”然后扬长而去。

支部书记陈军气不打一处来,愤愤地说:“说起来还是个前辈,一点面子也不给,也不捧场,请文书记放心,总有一天他会反过来求我的。”

经过几个回合的磋商,终于定下一个初步方案,首先陈卓以租用的方式,与农民签下租赁土地的合同,按每亩六百元计算,确保村民土地的基本收益。然后由农户种植土豆,其中,土地的种子、农药、化肥以及种植技术的指导,全部由陈卓负责,为了确保农户的收益高于一般作物,陈卓不计成本,按时价每斤土豆O.3元收购,陈卓引进的这个品种保守产量为5000斤,农民如果达到这个基本产量可净得1500元收益,如果努点力,达到8000斤,则可以收入2000元以上,加上土地租金,农民每亩收益都近3000元,这比传统种植棉花达到亩千元的标准高出二倍!

初步方案一经制定,多数农户十分满意,准备与陈卓签合同。

迫于绝大多数农户的压力,加上觉得这个账还划算,陈庚果真主动找到支部书记陈军,表示愿意拿田出来种土豆,但随即他又组织一些农户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作为牵头人他直接找到镇里,要见文京。

文京见农户有诉求,把陈卓约在一起见了他们,刚一坐下,陈庚就双手打拱地说:“文书记,您这真是为我们村做了件让老百姓增产增收的大好事,感谢,感谢。”

文京摆摆手:“不客气,说正题。”

陈庚马上接过话题说:“那我就直言,这个方案有问题,要改。”

文京问:“什么问题?”

陈庚说:“我们从来没种过土豆,你陈卓说亩产最低可达5000斤就能产5000斤,如果只能产2-3000斤,我们不就亏了,我们要求收购价格不变,而且要求产量保底,如果今后我们土豆亩产达不到五千斤,陈卓必须按五千斤与我们结算!”

没等文京接话,陈卓立马回答:“没问题,这个品种我在其他地方看别人种过,再低的水平也能达到5千斤,种得好可达产1万斤,这个保底合同我与你们签。”

不足半月,全村170多农户种植土地的合同全部搞定,文京大喜,他认为这个不仅仅为农户增收找了一条路子,更可贵的是如果尝试成功,无疑探索了一条农业集约化的经营的好路子。

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首先是政府拿出一间已停产的废旧厂房作为仓库,由陈卓将近40万斤土豆种陆陆续续地运抵陈河镇,文京亲自看了土豆种,的确与平时所看到的土豆有区别,最为明显的是大,一粒土豆都有一个拳头那么大,文京想:这么硕大的种子一定会长出一田大土豆,难怪陈卓敢将产量保底5千斤的。

紧接着,培训也全面展开,陈卓请的培训技术人员没有更多的把本村农民集中到教室上课,而是在现场指导农民怎样整田,特别强调种土豆要高产,需精耕细作,地要耕得深一点,泥土要尽量使其疏松、细碎。陈卓还按每亩一百斤的量采购了复合肥作底肥,技术人员指导农民逐垅下肥,做到均匀且全覆盖。

这其间,老农陈庚基本不参加培训,他对村民说:“老子种了一生的地,种土豆还要向他学,笑话?”但他十分认真地在打理着他的那八亩地,除了精耕细作,他还在复合肥作底肥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自筹的农家肥作底肥,连培训的人员看到他的田块都对其他农户说:“陈庚这块田是样板田,大家都要学。”

那年3月20号,技术员们开始用空调给存放土豆的仓库加温,不几天那些土豆陆陆续续地发芽了,他们马上组织农户按自己种植田亩领取了种子,再现场指导农户将土豆切成3—4块,洒上石灰土,将种子用人工按每隔15厘米放一粒,再覆盖2厘米厚的土壤。

种子一经播洒下地后,陈卓马上在田头建了一个板房,一方面让四名技术人员住在其间,实现全天候现场指导,同时将板房作为仓库,将组织的农药与化肥堆放其间,用于随时施用。

不足一个月,土豆芽顶破那疏松的泥土,露出了尖尖的嫩叶,也许因为底肥施得足,一个多月后,土豆苗就封行了。远远地望去,晓阳村那一片土地就是一片充满生命活力的绿。

陈河镇将一千亩土地实行了集约经营,这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汉州市领导,市里先是派市委办的一波秀才来调研,写下了《可贵的探索———陈河镇走出了一条农田集约经营的新路子》的调研文章,紧接着,市分管农业的领导在陈河召开现场会,请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到陈河先看壮观的现场,接着请文京介绍经验,文京在台上,口若悬河地讲道,通过这次引进陈老板种士豆,使晓阳全村千亩农田实行了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定价定量收购,进而使农民身份得以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工。其次,由于无需投资也不再对市场,种地实现了零风险。第三,当引进的涂料厂在本镇建成,在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这种通过集约经营让农民致富的全新模式将呈现极强的生命力!文京热情洋溢的讲话赢得场下阵阵掌声。紧接着又是市电视台、报社来记者采访,且点名要采访陈卓。

陈卓非常乐意接受采访,尽管他在场面上很风光,但上镜尚属首次,一面对摄像的镜头,就乱了分寸,笑着对文京说,我只会说白话,官话我一窍不通,你先开导开导我,在一边给我递递词。几经折腾,好不容易把采访弄完,陈卓已是大汗淋漓,但还是喜滋滋的,反复问节目什么时候播出,一定通知他收看。

记者提出要采访村民,挑了好几位都上不了台面,坚决不出镜,倒是陈庚爽快,毫不推辞地接受了采访。陈庚上身穿着一件极为普通的白色圆领衫,花白的头发齐刷刷地站立在头顶,那张布满皱纹的黢黑的脸还戴着些许笑容,在镜头前,他毫不怯场,十分流畅地说:“我的侄子陈卓是我们的财神。”记者马上叫停,说:“你只能说陈老板,不能说侄儿。”陈庚马上改口:“镇领导是我们农民的领路人,陈老板是我们的财神,我活到现在才看到了农民赚大钱的希望……”

记者对陈庚的采访十分满意,一次通过。

那年夏天,天气出奇的热,气候非常适应土豆的生长,陈卓经常把文京拉到地头,看着那块绿色地毯般的土地,充满自信地说:“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如果一切顺利我立马把广东的朋友拉过来办厂,到时我请你吃大餐!”

天气奇热,在政府和新闻单位的炒作下,陈河镇作法也被鼓噪得沸沸扬扬,热火朝天。

到八月初,土豆开花了,花主要是白色的,花蕾是黄色,那年,晓阳村土豆花开得非常繁盛,黄白相间的土豆花将绿色的大地又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技术员告诉陈卓,这花相是典型的品种好的征兆,今年一定是高产年。

到八月底九月初,土豆花渐渐凋零了,土豆的茎叶开始变黄,这意味着土豆已经开始结实了。其间,陈卓多次来到陈庚的田间,陪同的技术员对陈卓说:“你这个叔子不愧是种田的好手,估摸他的土豆产量应该在全村里是名列前茅的。”

人算不如天算:那年出奇地热,也出奇地干旱,正是持续地干旱导致那个季节的蔬菜大幅减产,从而使蔬菜价格直线向上攀升。近几年,新鲜土豆上市一般在0.3元左右,没有超过0.35元,那年新鲜土豆一经上市,价格便飙升至0.80元一斤!这些上市的新鲜土豆往往只有乒乓球大小,是传统品种,比晓阳村的土豆成熟早一点,而晓阳村的土豆离收获还要二十天左右,且此时土豆的大小仅比算盘籽大一点点。

经常在菜市场转悠的陈庚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他率先动心了,九月初的一个夜晚,他将自己田里的小土豆悄悄地掏了两蛇皮袋,连夜弄到市集贸市场卖了,才一百多斤土豆换回了一张一百元红票子,他喜出望外,天亮回家,他扔掉那刚抽完的红豆空烟盒,在村小卖部破天荒地买了一包比红豆价格高出三倍的白沙香烟,并迅速掏出一根刁在了嘴上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憋着气,硬舍不得将醇香的烟雾吐出来。

从这天开始,一当夜幕降临,他便开始偷偷地掏土豆了,凌晨四点左右再拖到市集贸市场卖给菜贩子。他的举动被邻里乡亲发现,不到三五日,整个村都动了起来,甚至还有土豆贩子也开车来到晓阳村采购土豆了。

支部书记陈军开始组织村干部制止,但没有一位村民听他的,照样我行我素,而且大言不惭地说,我掏自己家的土豆去卖你管得着吗!陈军见势不妙,马上到镇里找到文京,文京听罢,勃然大怒,立即召开全体机关干部大会,要求全体机关干部一方面到田间把守,不准任何人在田里掏取一粒土豆,另一方面将镇里的各个路口把守,绝不准放一粒土豆出镇。

镇里机关干部加上临时抽调人员不足四十人,只分了二十人到田间守候。晚上黑灯瞎火,一千亩地范围十分宽泛,那农民要掏自己家的土豆怎么守得住。更何况干部们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了不起守到十点钟就骑车回去休息了,路口守卡的干部也是如此,都抱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去职守,因此土豆的掏挖与售卖依然在暗地里大行其道。

此时的陈卓也顾不上梳大背头,上摩丝了,只见他一头无序的长发耷拉在前额及耳鬓,整日疯也似地在镇里上窜下跳,捶头顿足,苦苦哀求文京给他做主。

迫于无奈,文京把派出所长找来,要求所长抓人关人。顶不住文京的压力,派出所长首先抓了陈庚。

陈姓在晓阳村是大姓,陈庚曾在村里任过村长,在陈家房头有很强的号召力,陈庚一抓,他的儿子马上组织了陈姓的五十多号人闹到镇里要求放人,理由很简单,这田是国家分给我们的责任田,这田里的土豆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种的,我们卖自己的农产品犯了哪条王法!

文京与他们说理:“你们与陈老板签了合同的,必须按合同办!违反合同就是违法!”

“什么合同不合同,不就是一张纸吗?我们只认田是我们的,土豆是我们种的,我们就有权利卖!我们不认那张纸!”

好不容易熬到了九月底十月初,晓阳村的土豆已完全成熟可以收获了,文京来到田头,看到已被折腾得零乱不堪的土豆地,默默无语。

尽管前期农户掏去了大量尚没成熟的士豆,因为土豆太小,所以售卖的数量并不大,农户受益也十分有限,但据技术员估算,这一举动至少使士豆亩减产60%。

陈卓还是每天派几辆货车停在田头,用几个磅称收购着土豆。那土豆粒大如拳,新鲜出土的土豆,嫩黄嫩黄的,十分养眼,陈卓拿起一粒土豆捧在手上,泪不知不觉地从他那眼角爬了出来。

陈卓信守承诺,按0.3元一斤收购着土豆,用了五天时间,土豆全部收购完毕,亩产算下仅2700多斤。

最后五车土豆装车完毕,陈庚率近百号村民堵住了这批货车的去路,陈庚对司机说:“你打电话要陈卓来,我们有话要跟他说。”

陈卓把文京拉到一起赶到现场,陈庚振振有词地对陈卓说:“合同上不是说过要按五千斤保底结算吗?还差2300多斤的尾款你兑不兑现,不兑现这几车货休想出村!”

陈卓面对自己的前辈,一脸无奈,文京只好顶上去说:“既然说到合同,你们违约在先,如果你们不偷挖土豆去卖,陈老板一定会兑现合同的!”

陈庚说:“文书记,你是我们的父母官,要为我们作主呀!我们在自己责任田生产的农产品自己卖怎么叫偷?我还与您算笔帐,现在市面上的土豆八毛一斤,就这2700斤土豆我们卖给他,一亩我们又少收入了1350元,他补我们2300斤只要690元,是我们亏了还是他亏了?”

“为什么你们只算市场差价而不算成本投入呢?”文京反问道。这一问在场的农民总算鸦雀无声了。

看来,这是典型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文京一时气不打一处来,他果断调来镇派出所全体干警和镇干部,对前来的村民说:“今天谁拦车抓谁!农民见此阵势如鸟兽散。”车总算陆陆续续地开出了村。

土豆风波就这样平息了,但文京冥思苦想着要走出一条农业集约经营新路子的愿望如泡沫一样随着这场闹剧的结束而破灭,陈卓想回馈家乡大规模种植土豆,并在家乡办厂也成为了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一向豪情万丈的文京沉默了。

带着深深地愧疚,文京多次与陈卓联系,起初对方始终是空号,后来在得知对方换号的号码后再联系,対方只是应付性接一下电话也完全失却了往日的热忱与真情。此后文京在陈河镇继续工作了三年,他再也没有见到那位梳着油光水滑的大背头,穿着鲜艳颜色外套的陈卓回一次老家了。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刘景岗,男,湖北省仙桃市人。1958年3月生。大学学历,中文专业。当过知青,教过书,做过机关文字工作,担任过镇党委书记,市人社局长,市人大副主任,现退休。在职时,发表过作品多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