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气汤 立方旨意方义析义

黄元御(1705年~1758年),名玉路,字元御,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四库全书》收录黄氏医籍十一部,计一百零一卷,近二百万字。近年来其医学著作受到重视,学术思想与经验亦得到传播与应用。其中《四圣心源》一书,最受青睐。
麻瑞亭(1903年~1997年),山东安丘人,曾任西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麻瑞亭弱冠之年,卒遭时疫,病至危笃。幸得黄元御四传弟子舅祖李鼎臣精心救治,方得脱险。由此拜舅祖为师,弃文习医。李鼎臣三世为医,均宗黄元御之学,对《四圣心源》之下气汤运用自如。麻瑞亭把脉看病六十余年,对下气汤体验尤深,将其灵活化裁,用于内伤杂病及疑难重症的治疗,屡显奇效。
一脉相承
下气汤出自《四圣心源·气滞篇》。方药组成为:甘草二钱、半夏三钱、五味子一钱、茯苓三钱、杏仁三钱、贝母二钱、芍药二钱、橘皮二钱,共计八味,主治“滞在胸膈右肋者”。此方看似平淡无奇,所治范围也仅言“胸膈右肋”,但仔细思忖,此“滞”乃由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所致,“肺气不降之原,则生于胃,胃土逆升,浊气填塞,故肺无下降之路。”(《四圣心源·气滞篇》)故其方(下气汤)应为调理中焦气机之用。人体之气机若能升清降浊,廓清三焦,何病之有!
李鼎臣推崇并善用下气汤治疗内伤杂病及疑难重症,这对麻瑞亭影响匪浅,麻瑞亭则继承之,应用之,发挥之,他在《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点校后记》中说:“得以潜心复习四圣典籍,先师医术,历代医哲名著。并进一步探索业师三代精研之下气汤,施于临床,化裁治疗急危重症,绝大部分内伤杂病,及妇科、儿科诸证,均感得心应手,疗效颇佳。”此段文字说明,看似平淡的下气汤到了名医手里,竟然变成了可以起死回生、挽救沉疴的良方。每读于此,颇受启迪,随之对《四圣心源》进行了细致学习,并将下气汤应用于临床,虽未完全掌握,但委实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
立方旨意
黄氏在《四圣心源》一书中,多次讲述阴阳五行的升降秩序,他在“天人解”中说道:“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旋,则为戊土。”又道:“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他将中土脾胃列为阴阳之气的枢纽。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一旦中土不安,胃土当降而不降,脾土当升而不升,就会出现阴阳五行乖乱之局。这种土踞中央,枢运四旁的认知,可以追溯到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列中央为五行之土,土为中轴,木火金水顺次位于东南西北四位。黄氏云:“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言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四圣心源·天人解篇》)中气之分,脾为湿土,胃为燥土,湿气过则伤阳,燥气过则伤阴。而黄氏认为,“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四圣心源·六气解》)又说:“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原总由于湿盛也。”(《四圣心源·六气解》)这是他强调五脏之病以湿病为多的理论依据,所以他在“劳伤解”篇中指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麻氏在其《医林五十年》中,开篇所言“阴阳五行”“天人相参”等,基本是黄元御《四圣心源》的简化篇,但阐述的更直接、更明白。湿浊盘踞中焦,必碍气机之运行,故祛湿必健脾,亦必调理气机;湿浊运化,气机运行,中焦升降有序,四旁自然转动不息,人的生生之气如环无端,病患自然逃遁。
方义析义
《伤寒论》361条云:“少阴负趺阳者为顺。”少阴为肾水,趺阳为胃土。中土健旺,则土能克水,中气不败,则生生之气不绝,故为顺。黄氏云:“水负则生,土负则死,故少阴宜负而趺阳宜胜。以土能胜水,则中气不败,未有中气不败而人死者。”(《四圣心源·六气解》)麻瑞亭则云:“伤寒如此,内伤杂病十之八九,亦属少阴负趺阳为顺。所以治疗内伤杂病,首在调中健中,旁及四维,随证施治。中土健运,升降复常,气血畅旺,经脉调和,则病剧者可瘥,病轻者可愈。”(麻瑞亭《医林五十年·治疗大法篇》)基于五行之中,以中土为轴;中土致病,以胃气不降,湿盛为患,所以黄氏特立下气汤为治疗胃气不降、气滞湿阻之主方。
是方君药为半夏与茯苓,半夏专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下冲逆而除痰嗽,降阴浊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胀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茯苓泻水燥土,冲和淡荡,百病皆宜,至为良药;黄氏认为,“半夏辛燥开通,沉重下达,专入胃府,而降逆气,胃土右转,浊瘀归荡,胃府冲和,神气归根,则鹤胎龟息,绵绵不绝竭也。”(《长沙药解·卷一》)“茯苓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长沙药解·卷四》);臣药当是陈皮与杏仁。陈皮手太阴肺经,降逆止呕,行气开胸,“最扫痰涎”;杏仁为肃降肺气之要药,最利胸膈,兼通络脉。佐药为贝母、五味子。贝母苦寒,清金泻热,降浊消痰;五味子敛肺以止咳,以防气脱。芍药与甘草为使药,既有酸甘化阴之功,又有缓急(缓解病势之急,缓解药物之急)止痛之效,为经方中疏肝解郁要方。所以说,下气汤是和胃方,是祛湿方,是疏肝方,是理气方,不可因药少而小觑。
临床指征
麻瑞亭经过六十年的揣摩、实践、心悟,对下气汤之应用可谓日臻娴熟,堪为一绝。据笔者统计,麻瑞亭在其《医林五十年》一书中,所述内科病证52种,而首选方以下气汤加减者就有47种,所用比例为90%有余。但麻瑞亭在应用时,对下气汤原方进行了增减,最常用的药物为半夏、茯苓、杏仁、甘草、白芍,常以活血疏肝之何首乌、牡丹皮取代五味子与贝母,又常以橘红代陈皮。这可能是考虑五味子之收敛、贝母之寒凉,不大适宜于湿气之消散与胃气之下降。而牡丹皮化瘀血作用比较强,何首乌补肝肾,以顾护下元。
下气汤的临床应用指征不是可以用几个症状所概括的。以麻瑞亭所言,下气汤适宜证候应当是:脾土不升,运化失职;肝木左郁,失其疏泄;肾失统摄,腰冷宫寒;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心火上炎,神不守舍;肺金右滞,咳喘痰逆。脾胃犹如树干,树干既瘁,未有枝干不摇者。“所以心肺肝肾之病,多因脾胃燥湿之偏胜,气机升降之逆乱所致。”(麻瑞亭《医林五十年·脏与腑篇》)中气立则四旁和,中气健则五脏安,这就是为什么下气汤可以用于五脏六腑疾病的缘由。
麻瑞亭应用下气汤(包括经麻瑞亭改进过的下气汤),其随病随证的化裁规律如下:
肺热咳喘 加北沙参、芦根、薏苡仁、全瓜蒌等;
咳嗽吐血 加棕榈炭、生地炭、柏叶炭等;
遗精盗汗、气短 加生龙骨、生牡蛎等;
胃脘痛 加元胡素、郁金、乌贼骨等;
臌胀 加猪苓、泽泻、泽兰、丹参、车前子等;
胃下垂 加苍术、枳壳、白术等;
泄泻 加肉豆蔻、干姜、党参等;
溃疡性结肠炎 加枳实炭、罂粟壳等;
肠结核 加厚朴、火麻仁、泽兰等;
冠心病 加郁金、元胡素、柏子仁、丹参等;
心肌炎 加柏子仁、白蔻仁、龙眼肉、白茅根等;
眩晕 加夏枯草、杜仲、茺蔚子等;
半身不遂 加决明子、杜仲、地龙、白僵蚕等;
慢性肾炎 加猪苓、泽泻、桂枝、泽兰、车前子等;
淋证 加桉树叶、白檀香、半枝莲、冬葵子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加红参、沙参、补骨脂、鹿角胶、当归等;
阳痿 加阿胶、淫羊藿、阳起石、补骨脂等;
癫狂 加小陷胸汤、蜀漆、朱砂等;
风湿历节 加鸡血藤、路路通、土茯苓、青浮萍等;
瘿瘤 加蒲公英、昆布、海藻、全瓜蒌等。
书中还有下气汤治疗妇科疾患的经验,值得借鉴。
对比应用
既然下气汤应用那么广泛,它与比较常用的健脾养胃方如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益胃汤等,如何鉴别应用呢?从作用机理上讲,小建中汤得以温中,黄芪建中汤得以补虚,补中益气汤得以升清,益胃汤得以滋养,而下气汤得以降浊;如将它方作为补益剂、升清剂,那么下气汤就是祛邪剂、降浊剂。
考《四圣心源》在叙述下气汤证候时言:“凡痞闷嗳喘,吐衄痰嗽之证,皆缘肺气不降。而肺气不降之源,则生于胃,胃土逆升,浊气填塞,故肺无下降之路。”此文是说,由于胃气逆升,才使肺气不降,胃气逆升是源头,而肺气不降是支流,故应用下气汤时,常以胃气不降,湿浊不运为证候指证。麻瑞亭在具体应用时,特别注重舌象。在所述47种病证中,都有舌象记载,几乎都是腻苔,多数是白腻苔(或薄腻或厚腻),少数是黄腻苔。这是湿邪内停的重要指征,舍此就应慎用下气汤。在遣方用药时,笔者也慎用五味子,感觉到它有点酸收,不利于湿浊之运化。而常常加入藿香三味饮(藿香、佩兰、砂仁),以加强芳香化湿的作用;或三花汤(厚朴花、代代花、佛手花),以利于湿浊秽气之消散;或三芽汤(麦芽、谷芽、稻芽),以疏理肝气之郁滞;确实有热象者,可以加入黄连(左金丸)、连翘,以清散中焦之湿热;或呕恶不止,可以加入刀豆子、竹茹、炒莱菔子等。
《四圣心源》中还有达郁汤、地魄汤、天魂汤等,都含有调理中气,以运四旁的含义,这是黄元御留下来的一笔财富,是中医花园里的一枝奇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的认知会越来越清晰,而造福于百姓的事例也会越来越多。(毛德西)
(0)

相关推荐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8)

    二十六薏仁 薏仁,甘香之性,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清金,利水泻湿,补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气,润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沥,最泻经络风湿,善开胸膈痹痛. {薏仁附子散}   薏仁 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 ...

  •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以升降理论诠释的“劳伤”(一)

    腔调中医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简蠹 ,作者一行爹 简蠹人无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间可以增山岳之气.表五行之灵者,只此文章耳.--傅山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 ...

  • 黄元御“下气汤十二方”治诸多内科杂病疑难重症

    先师黄元御于1752年创制了著名的下气汤,载于其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此方功能清肺降胃,为"气滞在胸膈右肋者"而设. 其组成为:茯苓.甘草.芍药.橘皮.杏仁.贝母. ...

  • 《幼幼集成》指纹析义

    指纹析义 幼科指纹,总无正论,且游移不定,莫可稽考.有谓不必用者,有用而至于怪诞不经,诬民惑世者,是皆未明纹中之理,所以有用不用之殊议.请以一得之愚,聊发其要.盖此指纹与寸关尺同一脉也.按<内经 ...

  • 本草析义:瓜子金、远志

    本草析义:瓜子金.远志 现今不少学者.专家认为自秦汉以来瓜子金便与远志混用,依据主要是宋代苏颂<本草图经>的记载.苏颂对当时药用远志的种类记载较多,其中有"叶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 ...

  • 李氏清暑益气汤析义与应用

    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清暑益气汤,为治疗"长夏湿热胃困尤甚""暑伤胃气"的方剂.全面理解该方的组方思路可以认识暑证治病特点.李东垣脾胃病学说.临床上,李氏清暑益气汤 ...

  • 伤寒兼证析义1卷.清.张倬撰.清康熙7年金阊书业堂刊本

    伤寒兼证析义1卷.清.张倬撰.清康熙7年金阊书业堂刊本

  • 田定方 | 孙军义和荔北战役之后泉战斗的故事

    孙军义和荔北战役之后泉战斗的故事 文/田定方 陕西省有一个县叫蒲城县,蒲城县有一个镇叫桥陵镇. 人们知道桥陵镇,是源于桥陵.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其建制与乾陵相仿,依山为陵,凿石造墓,绕山筑城,陵区 ...

  • 比肩析义:如何区分自己与别人

    怎么看这灾祸是自找的还是天定?怎么看偏财是凭自己实力挣的,还是上天为你安排的?怎么看你去犯官还是官来整你?怎么看与熟人发生纠纷还是同陌生人打官司?--这些,原来都不是很难,十神和宫位早就泄露了天机. ...

  • 【右边总是胀,研究这张方】/【下气汤】/【验效方34】

              人体小宇宙,一气有周流.           左升关肝脾,右降系胃肺.           清代有御医,山东黄元御.           气机升降论,开辟新天地.         ...

  • 地理辩证析义

    地理辩证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