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实际上为我国大西南的后门
缅甸,地处我国西南,其地理环境虽优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却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缅甸国家虽弱小,但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古代时,中华和印度两大文明交相辉映,而缅甸地处两大文明之间,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桥梁。随着海洋时代的到来,缅甸毗邻世界的交通大动脉印度洋,背后为广袤的中华大陆,缅甸的地位更加的重要,为我国的后门。自元代云南并入我国版图后,我国元明清王朝,都无不积极经略缅甸,即使在我国国势虚弱之时,我国都不能对缅甸放松警惕。剖析地理,梳理历史,我们会发现,缅甸之所以重要,其实和一条交通大动脉息息相关。
中印缅
这条大动脉,便是贯彻缅甸南北的伊洛瓦底江。伊江主要有两条支流,东支为独龙江,也叫恩梅开江,西支为迈立开江。两江在密支那(Myitykina)合流后,往南经八莫(Bhamo),曼德勒(Mandalay),马圭(Magway),兴实达(Hinthada)等地而入印度洋。
伊洛瓦底江上游的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独龙江)
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在我国古代记载中,伊洛瓦底江叫“大金沙江”、“丽水”等,沿岸为缅甸历史、文化与经济的中心地带,缅甸的大城市几乎都在该江沿岸。由印度洋沿伊江而上,可以直抵密支那,缅甸北部各地出产的各种珍贵的玉石、琥珀、宝石以及缅甸中部的农产品大都是通过伊江输送到仰光出海。故伊江为滇缅贸易,缅甸交通运输的大动脉。该江在缅甸国内的地位,可以和我国的长江相媲美。
伊洛瓦底江沿线重镇
伊洛瓦底江除了是商贸大道,更是用兵的主要通道。尤其在海洋时代到来后,由伊洛瓦底江北上缅甸腹心,已成海上势力入侵缅甸的传统通道。在19世纪时期,英殖民者入侵缅甸,即由伊洛瓦底江北上。第一次英缅战争时期,英军先是由印度阿萨姆、缅甸-孟加拉交界处的阿拉干地区进攻缅甸,吸引缅军主力,然后以万余人在缅甸南部的仰光登陆,沿伊洛瓦底江北上,攻陷沿江重镇卑谬(Pyay)。由于时值雨季,英军不敢北上,便试图和缅军谈和,但在英方提出割地、赔款等苛刻条件下,缅方难以接受,于是缅方又组织兵力向英军发动进攻,但缅军又遭惨败,英军遂顺势沿江北上,攻陷蒲甘城(Pagan),逼近缅甸首都阿瓦(今曼德勒)。此后的第二次、第三次英缅战争中,由伊洛瓦底江北上都是英军入侵的重要路线,直到攻破缅甸都城阿瓦(今曼德勒),彻底灭亡了缅甸的封建王朝。
日军入侵缅甸的东西两路
英殖民者在吞并缅甸后,又修通有由仰光往北经勃固(Bago)、东吁(同古,Toungoo)、曼德勒等地至密支那的铁路,曼德勒的形势更加重要。此后,由仰光北上,即可由水路溯伊洛瓦底江北上,又可由铁路北上至曼德勒。在二战时期,日军侵入缅甸,即由东西两路,其中东路由勃固沿仰光-密支那铁路北上,西路则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北上,二路直指曼德勒。在东路的同古战役中,我军失利,而在西路中仁安羌(Yenangyaung)战役中,我军则大胜,被称为“仁安羌大捷”。
曼德勒到云南的路线
在伊洛瓦底江中游,有一条重要的路线通往我国保山、大理地区。其路线为由曼德勒往东北经瑙丘(Nawnghkio),腊戍(Lashio),兴威(Hsenwi)而到木姐(Muse),然后由瑞丽入我国境内,又由瑞丽溯瑞丽江及其支流芒市河谷而上,经畹町、遮放、芒市等地而到龙陵,然后越高黎贡山至潞江镇,渡怒江而到保山,从而抵达大理、昆明。这条路线以横穿掸邦高原而闻名。在明代时,掸邦北部兴威、腊戍一带本为明帝国疆域,明帝国在此设木邦宣慰司,制所在今兴威,但由于明帝国政治腐败,地方官员贪婪,向木邦土官勒索财物,导致其投向缅甸东吁政权,致使瑞丽以南的大片土地非我所有,至今已成缅甸疆域。
缅甸掸邦
这条路线不但是滇缅贸易的重要路线,还是重要的用兵路线。在明末时,明永历帝由云南逃亡至瓦城(今曼德勒),缅甸王莽达将其收留。随后,清军为剿灭南明残余力量,便命吴三桂率大军征讨。吴三桂由昆明经大理至保山,又渡过怒江,南下畹町,攻陷木邦(今缅甸兴威),兵锋指指缅都瓦城(曼德勒)。此时,缅王莽达病死,其子莽白即位,新王莽白摄于清军兵威,于是夜袭永历帝驻地,将永历帝随从的遗臣武将杀死,而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本来吴三桂可以收复腊戍、兴威等明初木邦宣慰司领地,但吴三桂邀功心切,在俘获永历帝后即立即撤军,导致占领的土地又失去。
到了乾隆时期,清帝国征讨缅甸,此道为重要的用兵路线。清帝国对缅甸共发动四次战争,由于缅甸都城为曼德勒,此路有两次为清军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第三次为甚,乾隆三十二年,乾隆帝命云贵总督明瑞为将军,率精兵3万,兵分两路入缅。其中一路为由明瑞统兵万余人出今畹町、瑞丽,由今兴威、腊戍一路直取阿瓦城(今曼德勒),为清军主力。另外一路,为尔景额率八千兵为北路兵,由腾冲、盈江出铁壁关经新街(八莫)进取猛密,再南下与明瑞在阿瓦(曼德勒)汇合。明瑞抵达木邦后,便留兵五千留守木邦城,自率一万二千精兵继续前进。当前行到新古一带时,清兵粮尽、兵马疲惫不堪,遂退军。缅军大举反击,包围木邦城,将军明瑞在掩护撤退时亦战死。
清军第二次征讨缅甸的两路大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沦陷,这条路线为我国接受国际援助的抗战的生命线。我国修有从昆明经大理、保山、龙陵、畹町到瑞丽的公路,即著名的滇缅抗战公路。通过这条公路,我国就可以经兴威、腊戍通往曼德勒,然后再沿伊洛瓦底江南下或者沿仰光-密支那铁路南下仰光进入印度洋,获取国际支援物资。日军为掐断这条生命线,又发动了缅甸战争。而日军侵入缅甸,在攻陷曼德勒后,日军一路便由腊戍、瑞丽、畹町等攻入龙陵,直抵怒江边,我国整个大后方都震动。
中缅国际铁路项目
直到现代,此路为我同缅甸贸易的重要通道,木姐口岸为缅甸对接我国的国家级口岸。为促进缅甸经济发展,同时打通我国云南通往印度洋的战略通道,中缅两国签订有中缅国际铁路项目。该铁路路线在中国境内基本和抗战公路一致,即由昆明经大理、保山、龙陵、畹町等地到瑞丽。而在缅甸境内,则为由木姐入缅甸境内,经兴威、腊戍等地横穿缅甸掸邦至曼德勒,再大致沿伊洛瓦底江西南行至马圭(Magway),又横穿若开山脉至皎漂港。此铁路线之所以选择皎漂港而不是仰光作为其始点站,盖因仰光港地处河口,易于淤塞,水道很浅,其虽有巨大的经济腹地,为缅甸最发达的城市,但不能通行大船,只能通行停泊万吨级的船舶。而皎漂港却为深水港,港外航道很深,港内风浪小,是天然良港。若此铁路建成,对于深入推动中缅经济交流、加快缅甸国民经济发展、减少缅甸的贫困,助推缅甸国内和解与和平进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开辟一条新的战略通道。但缅甸一些公民组织反对声音较大,缅甸公民组织和铁路途经地区居民多次向缅甸政府抗议,称工程将给地方造成负面影响,并会威胁缅甸国家安全,于是中缅双方不得不停止此项目。
由缅甸入侵云南的传统路线
总而言之,缅甸毗邻印度、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通往印度及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由于大理、保山一带处于横断山脉的尾端,山势已趋平缓,故此区域向来为由云南通往缅甸的出口。滇缅通道很早就形成了,但由于中原势力直到汉代时才进入云贵高原,故很晚才开通。在此之前,汉武帝曾派出多批使者去探索此道,但云贵高原的土著为垄断丝绸贸易之利,极力阻止汉使深入,而将这些使者杀死。直到东汉时期,汉帝国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郡,标志着此道已经非常成熟。在此后的历史里,每当云贵高原发生变乱,人们躲避战乱,往往逃亡两个方向,其一为越南的红河三角洲,另外一个则是保山、缅甸。正因如此,地当入缅之道的掸邦高原为华人后裔聚集地。随着海洋时代的到来,缅甸对我国大西南的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殖民者在吞并缅甸后,为更好的殖民缅甸,便修有仰光通往密支那的铁路。同时,又积极的往我国云南地区渗透,滇缅之间,常有以科学考察为幌子的英国间谍活动,于是我国整个西南地区都不得安宁。在二战时期,我国沿海地区俱陷落,而由仰光北上曼德勒,然后经腊戍、畹町、龙陵等地到大理、昆明的路线,为我抗战生命线,日军攻占缅甸,我抗战生命线遂断,饮马怒江边,我国大后方便岌岌可危。而海上势力深入缅甸,无论是英国、还是日本,无不通过伊洛瓦底江这条交通大动脉北上,自仰光至密支那的铁路修通后,此铁路也成为伊江外的另外一条大动脉。到了现代,马六甲海运路线为我国生命线,但这条生命线却极易被切断,同时,和缅甸隔海相望的印度又为我强敌,作为我国后门的缅甸,其战略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为我国的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