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欧阳卉林/茶事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欧阳卉林

平时忙于工作,总期望自己哪天能真正闲下来,一边煮茶一边读书;看窗外梅雪相依,曼舞流年,该多惬意。不曾想,一场疫情让那些挂满树梢的心愿,在2020年这特殊的春天全都实现了。

记得小时候在湖南宁乡老家读书,常看到爷爷他们喝茶,几泡茶汤喝完后,总用三指捏着茶叶送入口中,慢条斯理的嚼着。便也好奇心起,学着大人们吃那泡过后的茶叶,一股浓浓的烟熏味扑鼻而来,冷涩地难以下咽。

长大后才知道,熏茶是湖南宁乡的特产,几乎所有的当地农人都能自己制茶。他们将新鲜的茶叶在铁锅中杀青,然后茶叶装在布袋里,悬吊于火炉上方,再用柴草,谷糠等慢慢烘干制成。虽属绿茶,色却呈黑褐,闻着有股凶猛的烟火味。熏茶茶叶粗老,经久耐嚼,茶味浓郁略有回甘。当地人喝完茶,临出门前一定会用三指捏起茶叶放入口中咀嚼,积久成习。我现在每次回老家也会这样,不嚼上几片熏茶就如同没回过故乡似的。

有粗糙的,便有精致的,茶也和人一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茶也因产地和炒制工艺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品类和特色。哪怕是同一亩茶园,不同的时间采摘和多变的气候条件都能影响到成茶的品质。

文友黛眉是一个典型的爱茶之人,她于文字里这样描述:“喜欢心平气和的顺其自然,索性燃了炭火,在玉书煨的卟卟沸声里沏了最爱的那款野生红茶。水汽在壶口缭绕升腾,渐渐变淡,终散于空中。莫名有点伤感,人间多少爱欢,总是留不住。

持盏,灭了灯。惟余风炉塘里红黄的炭火簇簇温暖着尘心。卷了纱帘,借窗外微雨里星星一般闪烁的路灯,独坐幽暗。”

想她于这孤独世界里也需要茶汤来温润心灵偶尔的寒凉吧?这样知书达礼又超然世外的女子,大方独立于世人之前,如陈年的红茶被光阴浸润,氤氲着她模糊又飘逸的轮廓,我只能在她醉人娴雅的文字里啜饮她不经意的回眸一瞥。虽然做不到她淡然洒脱,但时常能和她在群里“竹窗留月夜评茶”,每次溶于茶情中,身心欢愉,举手投足间,莫不是往返于空间与时间的陶醉里。

年前去一家公司洽谈产品项目,那吴总甚是谦卑好客,他亲自给我们布茶。茶汤色泽金黄透亮,入口醇绵香柔,回味悠长。惊艳之余问起这款茶的出处,吴总只是笑而不答。他们公司的经理却不无自豪地介绍说:"这是云南某某山头的一棵五百年茶树。买下那棵茶树,做出来的普洱茶正好够吴总一年的用度。我也是托您的福,今天才有幸再次品尝。"

吴总是个温润淡雅沉稳内敛的君子,他的手下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向人显摆他的奢华,只是他爱茶,已不觉融入生活。茶已是他不可或缺的社交媒介,既让我们觉得很有仪式感,也营造了宽松舒适的合作氛围。倾水入壶,茶汤迅速倒入匀杯,趁热分给我们。也只有此刻的普洱茶才能赋予共享,共赢之意了。

生活琐碎,商海沉浮。与茶最有诗意的一次邂逅,是和朝晖游完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的“一滴斋”打尖喝茶。

房间古色古香,不论雕花物件、还是素食造型、食材味道都让我俩赞不绝口。最奇怪的是还有一帅哥在一旁专门为我们讲解每道菜品的制作工序。后来服务员告诉我们,他是“一滴斋”茶庄的老板。饭后,老板还专门为我俩送上一壶白茶,惬意随性的聊天里,我第一次知道白茶产于福建。他拿起几片满披白色银毫的白茶说:“白茶素有绿妆素裹之美,你们看这芽头肥壮,冲泡后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可口,还有药理养生的作用,具有很好的退热降火功效。”

我拿起小瓷杯抿了一小口,果然有毫香,虽说入口清淡,但唇齿间清凉萦绕,经久不散。

下楼后看到成列的各种白茶,的确让人有购买的冲动。茶庄帅哥看我们选购白茶,便也不再推介,自顾弹起了古琴,一曲高山流水,世间自有佳客知音。君子不争,孤傲自芳,琴为雅事,亦是君子之器,这样的儒商还真是应了那句:“白茶清欢无别事,风月孤高两相宜。”在帅哥悠扬的琴声里,似乎每片茶叶都有各自精彩的生命故事顺着叶脉倾诉,倾诉它们那清寂又风雨的传奇。而我悟性太低,无法破译白茶和琴声的密语,只能慨叹相遇时幽香弥漫中的那股神秘气息。

至于禅茶,因沾了“禅”字而添了份神秘、庄严。

坐在重元寺“一味禅茶”的门前,师兄沉淀、专注地泡上一壶玫瑰花绿茶,中途不言,掌壶、倒水,动作轻柔,如同对万物掌握在手。在师兄这种文雅、放松的“茶禅”意境下,我也静下心来,慢慢吞吞地细细品尝。

茶色典雅,入口甘柔不腻,硕大的一朵玫瑰花在透明的玻璃茶壶里开放。藉着三月明媚的阳光,听那檐上风吹铃响的声音从耳边掠过,任世间绚丽多彩,也不及眼前流动着生命芳华的茶汤,浓烈又无言的静美。

不去管真正的禅茶是哪种,就让我在此小小任性一回,斗胆赋于禅和茶最自我的涵义。以茶的方式渐次舒展,神游自然,感悟人生,进退得宜不去计较得失。该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茶,窃以为禅茶。

“绿茶是词。花茶是诗。普洱茶是散文。红茶是剧。禅茶是经。”我不是懂茶人,各种茶自说不圆,绝非常人能懂一二,于我,只不过是旅途增长见识而已。茶的味,入口苦,回味甘,先苦后甜,是不是像极了人生该有态度。一杯清茶,袅发或淡雅或清心的香味,它只等待有缘与钟爱它的人品鉴欣赏,是不是像君子不争而立,无欲则刚。天下熙熙,皆以利来,众人攘攘,皆以利往。繁华过后最终归于如茶一般平淡。

以前喝几年的普洱茶是为了减肥抗衰老,但近年来更爱喝花茶,不同季节喝不同的花茶,随心所欲调配,甚是开心。

这些天煮茶,写诗,描画,人间美景也不过如此。享受平淡的日子,活成一只盛茶的玉壶,看一枚枚茶叶如花一样慢慢滋润舒展,嘴里不由然溢出幸福的香气。

作者简介

欧阳卉林,湖北咸宁人。身在商海沉浮,心于文字游弋。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散文选刊.下半月》《齐鲁文学》《西散原创》《海外文摘》《苍梧晚报》等杂志报刊和网络平台。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约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

  • 资深老茶人教你泡好茶,9大关键点,秘而不传的诀窍

    有很多茶友会经常问一个问题, 同样的茶,为什么别人泡得好喝?而且香气四溢? 首先每一种茶都有本身的特性,冲泡的方法也不同 像茶具.投茶量.浸泡时间.水温.方法等等都会影响茶的口感,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

  • 【西南文学•散文】张菊群、张菊秀/四川/母亲的那些民间茶事

    西南文学·安稳 --微刊总第1385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张菊群,张 ...

  • 【散文】欧阳卉林/乡味深处道闲情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欧阳卉林 父亲是湖南宁乡人,母亲是湖北咸宁的,我一出生就有两个故乡.走南闯北,饕餮中国,最怀念的是咸宁的刘记热干面:难忘不舍的也还是宁乡大伯母的 ...

  • 散文:人间花事 | 欧阳文蔚 主播 | 小草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人间花事  欧阳文蔚         人生一世,一生一死,一起一灭,看尽风尘荣辱,知晓世情风霜.喜欢的不是燃烧的炽热,而是烟花落尽的薄凉. 轻启窗扉,任 ...

  • 茶事之七意

    一.人品.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领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鱼虾麋鹿之俦. 二.品泉.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并贵汲多,又贵旋汲,汲多水活,味倍清新,汲久贮陈,味减鲜冽 ...

  • 中国茶事

    第一篇 名茶志   第1章 中国茶叶地图 18 中国古代茶叶种植 20 中国现代茶叶地图 21 江北茶区 21 江南茶区 23 西南茶区 23 华南茶区   第2章 从树叶到茶叶 30 茶树的原产地. ...

  • 节气茶事 | 立夏,一壶清赏涤俗气

    四序推佳候, 胜春正夏初. 名香通静境, 安步薄高车. 赚蝶花藏幕, 惊蝇枕堕书. 茶烟兼墨气, 映带院凉余. 明·沈德符<初夏即事> 2014年立夏节气时,我在新闻晨报物候日志专栏以&l ...

  • 【鄂的事】忆起茶事一串串

    忆起茶事一串串 1 想根是我老家最小的弟弟,以前主要在东部沿海打工:为了多陪家人,近几年才开始转回到内地,在宜昌一带谋生活.弟妹娘家就在宜昌市夷陵区,小两口便在宜昌市区做点小本买卖,志在立足市区,给孩 ...

  • 遂川县的那些茶事

    遂川县的那些茶事                                     刘述涛 应该说遂川县很早很早就有茶,但真正在哪个时代才有,还真的无从可考. 现在很多人说是从神农氏开始就有,陆 ...

  • 茶事不可辜负

    春天标题 偶尔去朋友处喝茶,聊天,见过很多品茶高手,久而久之,觉得别人喝茶是品味,我喝茶纯属娱乐了. 喜欢喝茶,不知道茶里蕴含着什么,只是觉得好,感觉好.至于茶的味道,通常也只会用不错两个字形容,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