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贞虎/外婆和她的小巷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王贞虎

外婆住在镇上的那条小巷里,小巷的人家多,拥挤,热闹。小巷怕风雨,因为小巷太古老,禁不起风吹雨打;小巷也怕火,因为小巷全是木房子,禁不起火的燃烧。外婆有很多治病的方法,许多不知名的病,经她一指点,花不了多少钱就能治好。我是乐意上外婆家,最开心的事是穿梭于小巷间的那种感觉。

记得那时,我家门口有棵红石榴,每年夏天,树上结满了果实。待果实成熟时,大姐总会坐在高高的树权上,翘着腿,悠闲地吃着,时不时的响起“叭叭”的果皮落地声,和啧啧的称赞声;二姐、弟弟也会在树的四周,寻找可食的果实。而我呢,由于天生皮肤易过敏,一见虫子,就会全身起疙瘩。面对香味诱人的石榴,还有那树上的毛毛虫,我只能无奈地站在远处,咽口水,叫着,嚷着,要大姐摘几个给我。大姐拗不过我的叫嚷,只好摘几个揣入怀里,然后跳下树,给我送来的一般只有青果实,又苦又涩。

过了几年,二姐、弟弟都能攀上树了。我的心再也沉不住,一次趁母亲下地,自个儿攀上树,摘石榴吃。也许是自己的“劳动果实”甜,自己摘的石榴又软又甜的。当时,我就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自己摘。

待母亲从地里归来,我们几个兄妹早已熟睡了。迷迷糊糊中,我被母亲突然唤醒。母亲背上我,急匆匆地上镇上的外婆家,因为我的全身长了许多莫明其妙的疙瘩。这天夜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住在外婆家。外婆家的木房子高而漂亮,木门、木墙、木窗、木地板、木楼梯、木栏杆,显得格外精致。

躺在舒适的木床上,我希望自己能多病几天,这样就能够在外婆的木床上多呆几天。可惜,第二天,母亲就来接我回去。她带着一把镰刀、一顶破草帽,说我身上长疙瘩的这种病叫“乞丐婆”,要用镰刀把它砍死,病才会好。我吓得哭泣起来,不愿回家。还是外婆有办法,她拿出麦芽糖,让我乖乖地跟母亲回家。那次砍“乞丐婆”的细节,我已记不清,可那又粘又甜的麦芽糖,在我的牙龈间至今还留着余味。

由于经常长“乞丐婆”,我与外婆有了增进感情的机会,我与那条小巷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学三年级,父亲让我转学到镇上就读,我高兴万分,因为学校离外婆家近,以后可以经常去小巷找外婆。

在镇上读书,与外婆家的那条小巷更亲近了,有事没事我总爱往小巷跑,外婆总没让我空手回去,不是麦芽糖,就是铅笔,偶尔还会给我几分钱。小巷让我格外感受到外婆的爱,同时,外婆也让我领略了小巷的美丽与可爱。记得一个大热天,看着别人孩子买棒冰吃,二姐便出主意,要我一起上小巷找外婆,说母亲让我们向她借五分钱,买韭菜。善解人意的外婆从我们童稚的脸上似乎读懂了我们的心思,给了一毛钱,把我们送到小巷口,并交代我俩说:“买韭菜外的五分钱,你们买棒冰去。”谢了外婆,我们一路疯跑着,买了棒冰快乐地吃着。至今,我与二姐还常常谈起这件事。

后来,不知是喜欢上外婆家的那条小巷,还是喜欢摘吃石榴,或是麦芽糖太吸引人。我常常被送往外婆家砍“乞丐婆”。记得最后一次,是我小学毕业那年,也是外婆永远离开我们的那年。那时,外婆家的那条小巷,已剩下一半是小巷,一半是废墟。

1985年,一场火灾,烧掉外婆家的半条小巷。那时,我还在镇上念中学。我不顾老师的劝阻,偷偷从学校跑去看小巷。站着呆呆地看着美丽的小巷变成一片黑乎乎的废墟,我好心疼。外婆家的木房没烧着,只是被熏得黑不溜秋。我哭了,哭得好伤心。但没过多久,外婆也因病离我们去了。

1993年,那剩下的半条小巷又被一场火灾吞噬。那时,外婆已不在了。我已毕业分配在镇上教书,学校不让我们去看小巷灾情,让我们照顾好学生。学生们哭哭啼啼,有的同学已无家可归;有的同学的亲人被烧伤;有的同学虽不住小巷,也害怕地哭泣着。看着这一幕幕,耳边再次响起那火烧木板的“ 口辟 口辟 啪啪”声。我抑制不住自己的伤感,让数学老师看学生,又跑去看小巷。街上,人们拥拥挤挤,人流不断地涌向小巷。仿佛大家都想在心中留住那小巷的最后一段风采,可无情的火不解人情,把小巷完全烧光。我又一次伤心地哭了。

外婆走了,我那“乞丐婆”,也不再复发了。

如今,小巷消失了,换一条宽阔的马路,和两幢高楼大厦。

外婆和那条小巷,在我童年记忆里依旧是那么亲切,那么清晰。

注:“乞丐婆”即一些地方上所说的“鬼风疙瘩”医学上称为荨麻疹。

作者简介

王贞虎,重庆人。有小说、散文、故事、少儿科普等文章散见于《飞天》《雨花》《小说月报》《百花园》《中国铁路文艺》《文学少年》《故事会》《当代人》《绿色中国》《羊城晚报》《儿童文学》等数百家报刊。出版有《植物秘闻丛书》五部。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作品同等质量下,订户作品优先刊登!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一稿多投者,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温馨提示:投稿请附个人生活照及150字以内简介。

本平台每日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