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铭医轩|论治外感不宜过分“风寒”“风热”
学生:
请问在学校感冒的时候没有条件开药熬药,怎么办呢?
耕铭:
出门在外记得随身常备几味《伤寒论》的核心药材。我的舍友骑车从四川去西藏的路上我也让他准备着桂枝去芍药汤和生脉饮,用来预防高原反应,效果很不错。再就是要随身备着针灸针和一次性采血针,小病大病都有用,关键时刻还可以用来抢救。
比如说外感,一开始就可以开四关的。你想想合谷是气穴,太冲是血穴,二者合用,气血双调,这不就像是脾胃气血生化输布全身的“解肌”嘛。所以还是离不开之前讲的脾胃核心模型。为了增强疗效,我们还可以加上足三里和四白,促进脾胃的气血生化。合谷、太冲、足三里、四白,这不就是针灸里的“桂枝汤”嘛。伴有表郁的还可以配上曲池和风池。如果患者有入里化热的倾向,出现里热了,再加上大椎刺络放血,这不就类似于用石膏清热嘛,就像桂枝二越婢一汤一样。中暑更好办,双太阳穴配印堂拔罐放血,可以说屡试不爽,起完罐就和没事人似的。之前强调过外感发热不宜随便放血,刚开始的表证,没有入里化热的趋势,放血就等于误治,放了反而会误耗正气,对患者也是不利的。
学生:
师哥治疗感冒不分风热、风寒吗?
耕铭:
不分。风热、风寒是后世内科学处理外感的思路,这与《伤寒论》的辨治思路是有根本不同的。为什么我不按传统的风热、风寒的辨证思路开感冒药呢?很简单,因为我没有把感冒看成一种病型。我讲过,《伤寒论》是一部疾病总论,它与《金匮》《千金》《外台》《张氏医通》等内科体系是有质的差别的。普通人单纯的感冒还可以拿内科学的套路应付,但如果是糖尿病或者间质性肺炎这类慢性痼疾并发外感的患者,我绝对不赞成用风热、风寒证型去辨治。因为风热、风寒针对的仅仅是外感,而不是慢性病患者系统的症候群,如此就很容易犯“乱枪打鸟”的毛病,一辨是风热,银翘散就去了,结果患者还有“消渴”,还有“痹证”……如果你不考虑到六经钤法的思想,你在临床遇上这类患者时会很受挫的,因为你忽视了“一气周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
麻桂剂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吗?非也。它是治疗太阳表证的,管你是什么病,只要是太阳表证就能治。柴胡剂是用来退热的吗?同理,我想你应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