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重建问题的思考
北京教育学院季苹老师的《“学校文化”的反思与再建》中一些观点非常有启发:
1、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组织中人们的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
[评议]学校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中深层次的东西;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这个组织中大家所认同的,并实际左右着大家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理念(人性观、人才观、教育目的观等)。也就是说,学校文化不在于学校中的人说了什么,而在于学校中的人行为背后的实际支撑的思想观念。
2、物质文化是组织中的人对待物质的态度和方式
制度文化是组织中的人对待制度的态度和方式
精神文化是组织中的人对待精神的态度和方式
[评议]物质、制度本身不构成学校文化,而师生对待制度、物质、精神传统的态度和方式才是学校文化的内容。所以学校文化建设不在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制度的完善,而在于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和生活方式,改变组织成员的心智模式。但是,物质条件的改善,制度的完善,传统的影响对心智模式的形成是有巨大作用的,以文化的态度对待物质、制度、传统是必要的。
3、“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
学校文化是一棵生命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状态是生命之树的叶子;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学校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及行政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土壤。
文化是依附于行为、现象中的。
学校文化是可以诊断、改造的。
[评议]学校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要以生态的、复杂的观念对待它。
学校文化的重建可以通过环境重塑、行为改变、制度变革、精神(思想观念)转化等途径进行操作,观念的引导,评价的促进等是有效的策略。但是,文化重建是一个“慢”过程,需要有水磨的功夫和耐心才成。一所学校优秀的文化的确立,是历史积淀的成果,是长期有意识塑造的成果。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态度不适合学校文化建设。
4、学校的文化改造就是在诊断到学校中的某种“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之后对其进行的改造。改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但是,这种学习的成果是体现在“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的改变上。
[评议]通过对组织成员的外显的行为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可以对学校文化的优劣、存在问题进行诊断,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物质的、制度的改变来促进学校文化表现的转变。但学校文化的真正转型的实现,则要完成组织成员心智模式的的转变,形成新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才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实践是必须的“修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