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文的逻辑起步在哪里吗?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二十七
承前篇
“宪象”(范式)象形是具有理论支持的。理论的起步就是逻辑。
“书同文”规范化后,“日”字不从“乌”,太阴即太阳,故“日”是女0人0胸0奶x子的正面形象。用太阴来表示太阳。所以“月”字从“
”演化。是男0根0勃0起的正面形象,用太阳来表示太阴。太阳即太阴。这是相对应的。内在逻辑非常清晰。
之所以要用“太阴即太阳,太阳即太阴。”来作为象形的范例,就是因为这是逻辑认识的起步。学文字学的第一步就要学会逻辑思维。“太阴即太阳,太阳即太阴。”的道理与“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的逻辑是一样的。逻辑是导向的通路。学通《逻辑学》才是通晓文字的途径。这才是象形的重点。
逻辑背后有着经典作导向才是象形的依据。所以所谓象形应该知道有《易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维方式在主导。所以象形是象“宪象”(范式)之形。“宪象”(范式)是具有导向性的典范式样。在“宪象”(范式)参照体系下的象形更具有意义的导向性。
用“日、月”作为象形的案例,第一、让我们知道象形背后是有思维逻辑的。形象会变化,离开思维逻辑的象形会变得非常单薄而不值得信赖。只有在符合思维逻辑下的象形,才是准确的宪象。不论怎么变化,都在“宪象”(范式)之中。象形指的是象“宪象(范式)”之形。
有西方人居然说中文没有逻辑。却不知道中文的逻辑要比西方的逻辑学(以黑格尔《逻辑学》为标志的话)要早至少五千年。黑格尔认为他的《逻辑学》是从佛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参悟而来。并认为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渺;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太玄近巫。并以此认为中文没有逻辑。
却不知道“有无同出而异名”就是黑格尔《逻辑学》:“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的最初版本。因为有、无是同一的却又有差异的。所以很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逻辑的大门。黑格尔《逻辑学》:就是从“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开始讲述逻辑的。
从文字的演绎来看。“太阴即太阳,太阳即太阴。”的观念形成在伏羲时代,要比老子《道德经》要早三千年。而老子《道德经》老比佛教《心经》早近千年。佛教《心经》要比黑格尔《逻辑学》早近千年。在这里要说的不是传承有序。而是不要把中华文化孤立在世界文化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