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学!早恋!孩子叛逆行为的背后也许是在拯救家庭
文/托德老师
修改/紫薇
编辑/紫薇
最近我接到的青少年的家庭特别多啊,可以说任何一个青春期所爆发出来的问题,都是杀伤力惊人的。什么网络成瘾、放弃上学、早恋、深夜不归、顶撞老师父母……各种花式叛逆啊!
父母们对这个时候的孩子,也非常的头痛。来到我这里基本上不是捶胸顿足就是痛苦沮丧,他们非常惊人雷同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真的没办法了,只能靠你了!”土豪家长们,最喜欢放一大叠钞票放在我的桌子上说:“托德老师,搞定我的孩子,这些钱就是你的了!”
但问题是,越这样的父母,他们可能就离问题的解决走得越远,因为他们没意识到问题出在谁身上?
那些期望一个救世主一般的心理医生,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妙手回春的人,内心都抱有这这样一个信念:我的孩子有病!所以他才会这么的叛逆,必须治疗!正式因为他们这么想,才让国内催生了“戒网瘾学校”、杨永信电击疗法什么的!但,去这些地方的结果往往是更大的悲剧,这些孩子一旦被“治疗”回来,要不变得更加的叛逆,对父母的仇恨变更深;而有的则完全的意志消沉,变得对什么都没兴趣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们根本没有搞清楚,家里面究竟谁有病!
NO.1
家庭是一个系统,没人可以独善其身
每个人的家庭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在这个系统当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相互作用。我们的痛苦也好,快乐也好,都来自于我们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和连结。在小得时候,为什么孩子会觉得考试考了100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并不是这个100分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而是因为这个100分能让爸妈也开心、脸上漏出笑容,跑到外面去和邻居、亲戚嘚瑟嘛!看到父母快乐,孩子自然也就被氛围感染了,觉得考100分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嘛!
相反,如果孩子看到了爸爸打妈妈,这个过程中妈妈很痛苦,虽然孩子自己没有被打,但在这种氛围下他仍然是痛苦和惊恐的,甚至比他自己被揍还痛苦。因为家庭当中,每个人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家庭中的人会因为系统中出现任何的问题而痛苦。所以,每个人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
我会经常建议那些还没有结婚的青年男女,在结婚之前不光是考验一下对方的爱是不是真挚。更重要的是走到对方的家庭去看一看,看看他的父母、兄弟姐们相互之间的相处模式怎样,他们之间的爱是不是健康的。如果这个家庭爱的流动是顺畅的,氛围是和谐的。大胆的跟多方结婚,如果不是,还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多少人结了婚才知道:“天哪,我哪里是嫁给了他、或者是娶了她,我简直就是在和一个家庭结了婚”。而这一刻,你们两个家庭的命运也连在了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家庭对一个人幸福感,影响这么大的原因——因为陷得太深了嘛!
而一个家庭当中,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和表现都受着父母的影响,他们的快乐、自由、冷漠和痛苦都反映出亲子之间的关系真实状况。
所以那些认为“我家孩子有病,他需要治疗”的人,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到家庭的问题。所以,无论找多好的医生,还是无效,而痛苦将会继续。
NO.2
不是改变某一个人,而是改变整个家庭系统
那这样是不是说,一切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呢?
这种观点比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略有进步,但根本上还是错的。他们只是把专注点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人。有的父母的想:“都是我的错,是我把孩子变得这样的!我非常的后悔!”这种深深的内疚感并不能实际的解决问题。还可能产生一种补偿心理,认为我以前做错太多,所以现在要对孩子更加好——然后,在他们面前失去了原则,而孩子反而一下子失去了束缚,变得完全的放任自己。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说孩子有病不对,承认自己错了也不行。那要我们怎么办呢?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关注谁,而在于你只关注谁!
打个比方,在一个家庭里,做爹妈的想要不骄纵,孩子想要什么玩具、吃的,并不是马上答应,而是要训练孩子延迟满足,学会等待和忍耐。多好的想法,但是如果你们家里需要老人来帮忙带孩子,他们的理念是“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时候家里就会形成两种教育方向,你们严格而老人溺爱,但老人又很难改变,你多说两句可能还会和他们争吵。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光自己改变会有多好的效果呢?
所以,想要改善孩子的问题,必须用系统的观点来思考问题,要考虑到家庭当中每一个人的因素,才能更好的帮助到个人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我接到过一位妈妈的咨询啊,孩子的爸爸常年不在身边,自己几乎是一个人把儿子带大的,丈夫只是会给家里打钱。儿子读高三了,结果临近高考只有半年时间了,突然宣布不去上学了。
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反正也考不上想要去的学校,还读什么。
儿子还说:“这样吧,我现在就退学,给你两条路。要不就给我想办法弄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第二个选择就是帮我赚够一个亿。要不就跟你们没完。”
乍一听,这个孩子说的话,好像有些不着边际。但实际上,我见到他的时候,感觉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而且很有礼貌的孩子。他只会对妈妈去放狠话,怪妈妈没有给他请好的老师补课,怪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几乎是把所有自己做得不好的责任,推卸给妈妈。在我们看来,其实也就是一种退缩,逃避责任的行为。
那么他们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说任何一个孩子的叛逆,都是家庭关系的晴雨表。也可以说,每一个叛逆行为都是有家庭意义的。我发现这个家庭的主题就是:逃避。
不知道什么原因,家庭的男主人选择了逃离家庭,选择了一个人在另一个城市生活的方式,只是周末回家。而女主人面对长期的两地分居,采取了维持现状、回避的态度。即使不满也没有强烈的表露出来,只要家庭维持着表明上的平静就可以了。但作为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非常的辛苦和孤独,一定会把她对丈夫的不满,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孩子将会承受他不应该承担的压力。而当孩子开始叛逆提出无理要求以后,妈妈再次选择了逃避,说“只要儿子不发脾气了,我忍一忍都无所谓。”这个时候,对于儿子的叛逆,父亲的方法是,能够用钱解决的时候,就绝不花太多精力亲自参与其中。
所以,你们看,儿子在遇到高考压力的时候,选择不去面对,而是逃跑,完全值得意外了。因为这,非常符合这个家庭的主题——人人都在逃。
NO.3
孩子可能成为不良家庭系统的替罪羊
你们看,表面上因为高考压力而放弃的孩子,背后所隐藏的家庭内在动力,原来是这样的。要实现真正的改变,就必须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尝试着开始面对,自己曾经隐藏的那些问题,去一个一个勇敢的解决。而不是为了维持表明的平静而保持现状。即使面对是痛苦的,但这就是一次家庭手术,做完了才有痊愈的可能。
所以,叛逆也好,心理障碍也好,都不是个体的单独行为,而是一种家庭的集体无意识。其实,孩子在用自己出状况在警告整个家庭,我的样子就是你们经营家庭的结果。因为年幼孩子一直是家庭系统当中力量最弱的一方,所以他们也最容易成为替罪羊。
我们甚至发现,很多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其实是为了维护这个家庭不会解散。虽然他们病了,但是家庭关系可能因此而获益。
我们在病房里面已经看见好多这样的例子了,孩子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来我们医院住院。在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很多孩子的精神病症状的严重程度,直接和他的父母的关系好坏相关。
我有一位病人是一个高中的女生,被诊断为分裂症,她入院时也正好是她父母闹离婚最凶的时候。
当她发病以后,父母不得不把焦点转移到女儿身上,重新的团结在一起,而当父母之间的关系得到缓解的时候,这位女孩的症状恢复速度也惊人的快。而一旦她的父母有要冲突的苗头,她的状况就会变得糟糕。
可以说,很多患心理疾病的孩子在潜意识中是在用自己的病症来维系父母的婚姻关系。
所以,这样看来你们在遇到子女问题的时候,先别去急着逼着他去看病或者关到哪里做训练。而是先审视一下,你整个家庭系统,有没有爱,爱能不能从一个人的身上流到另外的人身上,是不是一个循环的回路。如果不是,就应该对你的家庭做一些改造。
NO.4
如何改变不良家庭系统?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对于具体的问题,需要当事人去敏锐的观察。我提出的,可能只是思路。
比如说,一个家庭当中,父母和老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究竟是去讲道理、争吵,让老人接受你们的观念。还是调整你的工作,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孩子,以及亲自的执行你的培养观念呢?
如果孩子出现了很多叛逆行为,会不会是因为你们的夫妻关系渐渐冷淡,才使得照顾孩子的母亲有了更多的焦虑,从而把这种压力又施加到了孩子身上呢?与其治疗孩子,你们夫妻是不是也可以勇敢的面对,你们的情感当中问题,去做一次婚姻治疗。
而当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一个儿子,儿子闯祸不断,而自己也心力交瘁的时候,是否考虑可以为家庭补充一名成熟的男性,来填补那失去的父爱呢?
你的家,具体要做什么,我现在不知道。但家庭的每个成员,为了更幸福都值得去尝试。改变意味着打破舒适区,和那些家里的旧条约,这肯定会有镇痛。但是,改变一旦成功,每个家都将获得新生。而孩子身上的问题,将会自愈。这其实也是当代家庭治疗的核心思想。
最后,我对每一个父母还有个建议,下次如果想要带孩子来看心理医生,千万别说:“我们为你找了一位心理医生,要不要去看看。”我想八成他们不会来。而你们应该说:“爸爸妈妈今天要去看心理医生,为了让医生也听听你的建议,你可以陪着我们去见他吗?”我想,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家的问题的转变就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