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在儿童节做成年人营销,为什么?
每到儿童节,总少不了许多写给大人看的品牌借势营销内容,比如今年:
名创优品
在这里,你永远都是孩子
只管撒野
卫龙
童年玩的游戏越来越少
爱吃的辣条一直都在
杜蕾斯
快快长大!
毋庸置疑,这些品牌打出六一儿童节的大旗搞事情,但营销的对象显然并非儿童,而是成年人群体。借势儿童节这一热点,吸引成年人的关注,甚至激发他们的购买力才是这些品牌真正的目的。
那么,品牌借势热点,为何六一儿童节变得这么重要?或者说,一大波早已成年的大人,叫嚣着“老娘/老子还是个宝宝,还要再过一次儿童节!”,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因儿童节而让他们魂牵梦绕?
成年人喊着过六一或者对儿童节的内容感兴趣,大部分是因为怀旧。
怀旧一词最初取自希腊文“Nostos”(返回祖国)与“Algos”(痛苦悲伤)的合意——因思念故里而产生的情愫,即乡愁。最初怀旧被认为是一种脑部疾病,是思乡病的表现。而现在,怀旧已不再被视为一种简单的身心疾病,而成为了一种跨年龄、跨文化、跨群体的心理体验。怀旧是自我意识在情绪上的投射,是个体怀念过去时的复杂情绪状态,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亦或是喜忧参半的。
童年经历则在怀旧中扮演着格外重要的特殊角色,因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并不会随着童年的过去而消逝,反而会持续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按照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说法,童年的经历甚至是最可怕的深水怪兽,极有可能在身体的幽暗处控制着一个成年人的一切行为。
在社会层面上,怀旧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价值。许多营销学家发现怀旧广告可以促进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感、提高产品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甚至可以提升品牌态度。
而当下的儿童节,恰恰具备成为一场大型怀旧营销的所有要素。
1、有强烈的仪式感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而当代中国人尤其注重仪式感,比如各种节日、各种庆典,与古人相比反而越来越多。
人们参与一个节日,也与仪式感息息相关。比如,每当到儿童节,我们脑子里会自然联想到玩具、糖果、游乐园等代表儿童的符号,这些符号并不是零散的分布,而是有机地结合成“六一”的象征意义,概括起来打造了具备“欢乐、成长、轻松”等体验的仪式感。
这种浓烈的仪式感,对借势传播非常有利。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在其《作为文化的传播》论著中提出“传播的仪式观”。在他看来,传播的仪式观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把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所谓传播,并非立足表面简单地完成信息的搬运与扩散,而是一种能够有效实现社会关系维系和信仰共享的仪式,本质上是传受双方就同一话题共同参与、体验、创造、共享,实现集体认同行为构建的过程。
六一儿童节是每个人的共同经历,当下新媒体作为引发媒介仪式的主场地和传播主载体,又破除了参与者的时空限制,发一条“祝自己儿童节快乐”的朋友圈,在微博上晒自己“童年照”等都可以参与其中。成年人的六一变得越来越平常,自然有更多商家愿意借势六一做成年人营销。
2、有深刻的群体记忆
每到儿童节,微博话题就会探讨“小时候的零食”、“小时候的动画片,电视剧”、“小时候的游戏”等等,网友往往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就是因为中国大一统的文化传媒环境中,一代人的童年往往有着许多共同的群体记忆。
在许多80、90后童年的童年里,小卖部里20年前才有的零食泡泡糖、麦丽素、大白兔奶糖、麦芽糖;“上树捉鸟”、“打弹珠”、“滚铁环”等娱乐玩法;七色葫芦、梦窟迷境、绝路逢生、水火奇功、巧夺如意、七子连心等动画片内容;孙悟空、葫芦娃、黑猫警长、哪吒、阿凡提等人物形象……都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
童年独有的事物和情感被反复提起,这些符号化的记忆引起我们对过去身份的归属感:童年的我们不懂得社会的复杂,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记忆中的自我偏向使得我们会选择性遗忘消极事件,沉浸在童年回忆里的我们,会获得现实生活中不会有的美好,从而完成对自我的建构和对群体身份的认同。
因而,以这些深刻的群体记忆为基础的相关营销内容,也最容易唤起大范围的群体认同。无论是唤起过去的记忆和情感,还是把过去的儿童身份投射到今天,总是能激起许多人的情感共鸣,善于借势的品牌们对此营销逻辑显然洞若观火。
(如果觉得文章还OK,记得关注我吧)
视频号开通了,有兴趣的关注下呗:
DoMarketing-营销智库(ID:Domarketing-001)创立于2012年,系Domarketing.cn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专注泛营销、热爱大文娱、发掘新商业,致力于做百万营销人首选的思想加油站。
投稿或商业合作请加微信:
Domarketing(注明你是谁,来自哪家机构)
如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在看”哦
点击下列关键词 读更多精彩文章
易烊千玺 |宜家 | NFL |刘希平 |养蛙 | 品牌复刻 | 前任3 | MUJI酒店 | 无问西东 | 渣渣辉 | 生肖营销 | 肯德基 |Blue Bottle | 猪猪女孩 |跨年 | 污营销 | 日清 | 丧营销 | 脏脏包 | 差评危机公关 |电影广告 | 余文乐 |Nike | YSL |奢侈品 |黑公关 | 熊青云 | 品牌MV | 刘昊然 | 霍普金斯 | 奚梦瑶 | 正义联盟 |John Lewis | 戛纳改革 |TFBOYS王源 |乔治·路易斯 | 演员的诞生 | 妈宝男 | 户外广告 | 广告节 | 金拱门 | 酒品营销 | 撸猫 |创意中插 |微信改造 |抖音 | 中国新歌声 | 虚拟代言 | 白夜追凶 | 品牌自黑 | 羞羞铁拳 | 返乡报告 | 明星品牌 | 电线杆广告 | 魔幻的零售 | 鹿晗 | 薛之谦 | MarTech |信息流广告 | 甲方告乙方 | 保温杯 | 蟑螂咖啡 | CP营销 | 安卓营销 | 海底捞危机 | 二次元营销 | 姜思达 | 4A的忧伤 | 二十二 | 喜茶 | CMO魔咒 | 台湾广告 | 日本广告 | 亚文化 | 化妆品文案 | 物化女性 | 我的前半生 | 快闪店营销 | 星巴克的杯子 |爆款 | 李叫兽 | 马薇薇 | 李三水 | 明星丑闻 | 欢乐颂 | 罗永浩 | 双IP运营 | 赞助商宫斗 | 明日之子 | 苏宁818 | luckin coffee | 火箭少女101 | Dior | 华帝 | 江小白式营销 | 刘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