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张树庭

今天,在繁华喧嚣的中国城市大上海,张树庭先生不得不正襟危坐的在会议看一群人忙忙碌碌的在研究他的“学术思想”,而我在一次远行的疲惫后,独自坐在即将被拆迁的陋室里,歪头斜脑的在想着和张树庭先生的交集,默然的慨叹!

据说一个人看一个对象,自己什么水平,就能看出人家多少水平,所以像我这种种菇的,就看到老爷子一点学术,思想什么的,那是老实承认,没想出来头就痛了。张树庭先生的努力和斡旋,对中国食用菌产业走向世界的过程功不可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他能够得到行业无上敬仰的核心贡献所在。而我居然对老人家的学术思想一无所知,也难怪没资格前往。

鄙人之敢说张树庭先生的一些事情,当然是缘于和老先生有少许交往,而这些交往完全是生活的,不是场面的。如果说这是一面,不够形成对张树庭先生的完整反映,应该算是我看不出老先生“学术思想”的另一个理由。

笔者与张树庭先生

张树庭老爷子在我心里的凡人形象,是因为他说小姑娘郭艳整的山西口味非常令他满意,回到澳大利亚后还特意电邮致谢;是因为他说机会难得,要多喝一口汾河源头的清泉;是因为他坚持要自己背着那个随身的双肩包,坚持爬数百级台阶不要人背,说,你只要抬着我的手借点力就行;是因为他说你妈妈爱吃糖的事情不要说了,我糖尿病,听了流口水;是因为他在太原说枝荣啊,过来陪陪我,我成了没人要的糟老头子了;是因为他在祖坟前的坎坷彳亍后,一掬浊泪两行流;也因为他念念不忘张金霞熬的小米粥……

张树庭先生在我的感觉里,完全是一个凡人,一个做下许多事迹的凡人,如此而已。从张树庭先生的实际生活来看,他八十岁之前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而之后,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所有活动都不得不减少,逐渐的淡出了中国菌业越来越闹腾的各种商业性“学术活动”。今天的中国菌业,如张树庭老先生这样治学行事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而抬着张树庭先生的衣钵轿子欺世盗名之辈则层出不穷。

中国菌业的头面人物里,与张树庭先生交集最多的,莫过于他的亲传弟子梁枝荣,受过张树庭先生真实教诲的还有张金霞女士,不知道他们二位有没有研究出一些“学术思想”?

所以我认为,张树庭先生是个凡人,凡人很无奈,就像李玉先生,据说也因为各种应酬而深感无奈,几天前,他老人家也很无奈的从张树庭先生手里接过了“戴芳澜终生成就奖”。当然,我也让老爷子很无奈的题了一幅“不大不小菇”的字。

一起展示题字,大家乐呵呵

曾几何时,我在某曾经最大的食用菌论坛里写过一点梁枝荣先生《菇海耕耘录》的读后,忘乎所以的玩笑说,我开启了“梁学”,结果被某些人指为马屁。以我和梁枝荣先生的个人缘分来看,这个就很冤枉,我们之间相互指手画脚已然成为习惯,我也成了他山歌的首听之一和骚扰对象,他又成了我无事叨扰,惹是生非的对象。

今天研究张树庭老先生的学术思想者,也许日后要开创“张学”了,只是可惜了,我们这些受张树庭先生益处的普通菇农,只关心老先生的学术内容,而不了解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很有点买椟还珠的意味。

所以,我只能在这个日子,再借中秋明月,遥寄一点念想,祝愿张树庭老先生学术传千秋,思想泽n人!

这话不洋不土,半桶水晃荡,老爷子念在我乃一无名后学的份上,权且收下,不笑而纳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