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水平的四个基本层面

最近,在我的一些技术讨论文章回复里面,存在一些缺乏最基本技术认识的内容,毋庸置疑这不是个人的品德问题,而是对于技术在科学理论下的表现深度缺乏理解。

如果事情仅止于此,那么并没有必要进行更多阐述,问题在于,这种思维限制,会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升级,近年来,菌业的工厂化设施化程度不断提高,而新建工厂的效果却不甚理想,除东北的黑木耳大基地外(那是得天独厚的自然及气候环境条件,是老天爷的馈赠,与技术水平没有必然关系),基本上没有听到什么比较突出的成功案例,其核心就是因为投资决策者及技术责任人对技术认知的欠缺,这种欠缺甚至在比较高层的人士里都同样存在,我所收到的部分失败案例,皆属于此类。因此强调并阐述对于技术水平的区别认识,无论对于投资决策、用人、以及个人提高,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有实用技术,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根据问题现象,透过思维剖析,总结重复验证,获得本质因果原理,探知关系量化,拓展人为操作,达成保障控制,集成稳定运用,超越自然结果的不同阶段的表达。

所以,这种不同阶段的表达是梯进的,越来越准确的,越来越精细化的,越来越有利于透过设备操控的。那么我们通常就会说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按照一般状态,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基本层面,第一层叫应急办法,第二层叫原理掌握,第三层叫控制量化,第四层叫精深应用。

如果通俗一点来说,第一个层面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二个层面叫知道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第三个层面叫少出或不出问题,第四个层面叫做精做好做强。

第一个层面的水平,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知道是不是还需要同样的做法,通常就会出现“老革命遇到新问题”的状态,当然事实不是新问题,而是老问题的处理要变,但不知道该怎么变。达到这个层面无需学历文凭,不识字也问题不大。

第二个层面的水平,就是情况变化不影响技术发挥,即使略有差池,也很快可以解决,但解决过程不免还是有些模糊,缺乏预见性和准确性,效果也不一定很理想。要达到这个层面,的多少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基础,最低要有中学水平,否则会有欠缺,当然这个层面也必须有产业锻炼的经历,无法凭空理解。

第三个层面的水平,就是可以从起始的工艺和设备方面做预先考量,在执行的时候能够确保不出现意外,但由于防患为主,以及限于研究深度,在控制管理上设置范围相对宽松,导致成本和质量控制不能最优。做到这个层面必须有很好的专业基础,至少有大学本科学历或相当的自学知识内涵,并且有丰富的企业服务经验及管理能力。

第四个层面的水平,不仅能够确保问题不出现,而且在所有的参数方面都考量了质量因素,因此,还能使保障性之下的细节以最佳性价比状况实现,在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的效果都可以控制得更好,到了这个层面,企业和产品就可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那么,会不会有第五个更加高级层面呢?我认为,细化无止境,但已经不是跨越性的进步了,所以不会有更多层面,但会越来越精细。

从菌业来看,第一个层面的技术水平适合农户自己生产或者小范围合作社互助。第二个层面适合小型基地和企业,以较低水平的机械化和设施水平来进行生产的技术指导服务。进入第三层面的技术水平,就必须有更多关于工业的概念,要有检验监测,有控制参数,有操作规范,有记载回溯加入等等,这样才能胜任对大型的“工厂化”层级企业或基地的技术服务需要。毋庸讳言,这个层面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

最后这第四个层面的技术人员,在菌业是不是存在,值得怀疑,因为没有企业长期支持是不会出现的,这个层面的人才不可能来自学校或者科研机构,只能从生产过程里成长起来,而且要成长到这一步,需要很大的培养代价和决策的权力。而中国菌业的老板,最多的是想办法提高市场占有率型的,对于具备长远战略眼光而培养最高端的人才,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唯二令我觉得有点感觉的企业是上海的丰科和顺昌的神农,但也就是有点感觉而已。

所以投资者如果能够理解这样几个层面的划分,就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需要的技术人才,然后想办法寻找考察,最后找到这种人才。不要怕工资高,最后你的意外损失会告诉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是那时候或多或少会感觉悔之晚矣。

另一方面,技术人员也应该可以按照这种划分去给自己定位,不要为了短期高工资去应聘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否则不仅未必获得高收入,连尊严是否能够保持都是问题,这年头老板们既有钱又有脾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