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你的学习天赋,拥有学霸卓越的记忆力,理解力和直觉力
如何提高你的学习天赋?
如何让你的大脑变得聪明起来?
普通学生和学霸的距离,之所以一个趴在地上被反复摩擦,一个被放在天上供人顶礼膜派,差别在于一种叫知识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相比那些提高大脑学习天赋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方法,知识结构化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可以真正有效地提升学霸必备的三大学习能力,从而让普通大脑实现学习天赋的翻盘逆袭。
一、提高知识记忆力
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底层地基靠记忆力。
大脑加工处理信息第一阶段的步骤是:输入,存储,记忆,这个步骤形成记忆力。
普通学生的反省提示:
为什么你一遍又一遍地复习知识点,次数上的叠加并没有让你的记忆更牢固?
为什么你在翻书查找知识点,复习知识点时需要花费那么大量时间?
为什么你在复习的这个过程会出现烦躁不安,屡屡受挫的心理情绪?
问题的根源在哪呢?
知识缺乏结构化的梳理。
结构化的知识点连接紧凑,让大脑的记忆更深刻,能极大减少复习的时间成本。
以新高考一类卷18题为例,语言文字运用是平时考试,也是终极高考必出的一道题。
如果普通学生能把每次学习到的新知识点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依次类别梳理,把书本距离分散的,不同时间点学习的关联性的知识点放在笔记中连接一个紧凑的“知识模块”,就可以从空间上和时间上缩短知识点原本在书本笔记、大脑神经网络中记忆路径“零散、碎片、跳跃”的距离,距离越近关系越亲密,知识点之间可发生的连接程度越高——抬头不见,低头见,记不住才怪呢?
思考一个问题,你对在同一个教室里几十个同学的记忆程度,相比一墙之隔其它班级几十个学生的记忆程度,那个更“透彻”呢?
答案,肯定是前者。
这是因为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你与同班同学的距离关系都更亲密,更紧密。即使你和个别同学交流较少,但也远比隔壁班每天行色匆匆只混个脸熟的同学记忆程度更高。
结构化的知识点连接紧凑,在进入复习这个关键环节时,会爆发出巨大的2个优势。一是方便了知识点进行连贯性地记忆,实现记忆路径叠加的重复刺激,形成大脑的思维通路——提取记忆知识时的快速条件反射,达成知识点的记忆深度;二是极大提高了复习时翻书,知识点遗忘、模糊时再复习的时间效率。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复习时无效的重复刺激,混乱的重复刺激,每一次杂乱无章的复习节奏(秩序),只会给知识点的记忆带来信息上的更加混乱不堪和模棱两可。
二、提高知识理解力
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高级阶段靠理解力。
大脑加工处理信息第二阶段的步骤是识别,联想,比较,这个步骤形成理解力。
普通学生的反省提示:
为什么平时看似你记忆理解的知识点,在考试时你还是傻傻分不清,到底该选择或填写使用哪个答案。
为什么你理解的知识点和考题的答案出现了偏差?
为什么你考试过后花那么多时间进行查漏补缺,下次考试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在同样问题上连续性掉进坑里?
为什么你的努力并没有给你的理解力带来提升?
问题的根源在哪呢?
知识缺乏结构化的归纳,总结。
结构化的知识点容易进行分析比较,让大脑的逻辑清晰,理解力更透彻。
书本、头脑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结构化笔记的紧凑连接,从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上消除了它们彼此之间的阻隔,此时便大脑对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明辨是非的思考活动。
如果你在词语知识笔记上记录:
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相互映衬,互相映照、衬托使显现;修辞方式,并列相反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个知识点的信息在你眼前是一目了然,你可以通过视觉直观地对信息进行快速识别,联想和比较,清晰地分辨出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然后转化成大脑里对知识点认知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意味着你对知识的理解力就越强。
A、B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上进行直观的比较,在头脑中形成的记忆、理解的深度,远胜于在A、B知识点不在一起。
这是因为知识点的笔记被分散在不同书本的页面上,或是记录在一本各类知识点混杂的笔记上,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还是缺乏直观性和逻辑的连贯性,大脑难以清晰地分辨出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在头脑中真正形成有深度的记忆和理解。
思考一个问题:
头脑中分辨两个人同学A、B的外貌特征,哪一个最帅或最漂亮,是把两个人放在你面前进行直观地比较,还是让他们单独前后出现在你面前,然后再进行比较,哪种情况更最容易分辨出A、B各自相同和不同的外貌特征。
答案,很显然是前者。
如上面所示交相辉映和相互映衬放在一起,你可以清楚看到它们都有“互相映照”的意思,这是它们的共性,差异呢?
前者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词语的内涵在于“光辉”,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不仅指具体的光,色彩的美好景象,还大量用于形容抽象、虚拟事物的美好景象;后者意指具体客观事物的相互映衬,也用于写作手法的形容,但不含灯光、色彩的互相映照。
例如,黄山云海与朝霞佛光相互映衬,不可以说是“黄山云海与朝霞佛光交相辉映”,但可以说“黄山湖光与朝霞佛光交相辉映”。很显然,18题材料信息中写道,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这里的传统与现代,非实景,属于虚拟的美好景象,只能用“交相辉映”。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老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能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总结,然后再喂养到学生的嘴里。此时就需要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的能动性,学会自己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如一周前老师讲解了“交相辉映”的这个知识点,一周后讲到“相互映衬”,但他未必会把这两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辨析讲解,此时如果你养成了知识结构化思维的学习方式,那么你在学习完这个词语后,就会自己把它归纳、总结到笔记本上。即使当时你由于学习繁忙,或其他事务的干扰,分心,没有意识到“相互映衬”与之前学习的“交相辉映”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但你在复习词语知识笔记的过程中,大脑也不会轻易地放过对这两个词进行连接。
事实上,大脑自带求知欲、探索欲天然属性的好奇心会促使它自动把这两个“词语”连接起来,对它们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探求——识别,联想和比较,最后做出分析性的归纳、总结。
这就好比,你走在大街上,看他一个熟悉的身影,会不由自主地多看两眼,确认下这个人是不是你认知的那个人,或是喊了几声一个名字,对方扭头过来时,你发现他不是你认知的那个人。这是因为你大街上看到的那个人与你头脑中熟悉的那个人存在共性特征,大脑会不由自主地把这种共性信息连接起来,进行加工处理,产生相关的活动。
换句话说,一旦你养成了知识结构化(知识笔记)的学习方法,大脑会自动对知识点进行研究性的探索,让你从被动记忆、理解知识的机械型的学习脑变成一个具有好奇心,探索欲的研究型的学习脑。这点正是普通学生与超级学霸彼此学习效率,考试成绩拉开距离最关键的因素。
拥有了出色的理解力后,你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完成大脑加工处理信息第三阶段的步骤:重组,建构,创造,既完成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
在考试时,大脑会根据试题的信息和已知道条件,从大脑中快速提出关键信息进行“共性和差异”的连接,进而对知识点形成快速地分析、判断、推理和决策,找出解题思路,完成信息的“重组,建构和创造”,做出试题的解答。这就意味着你在解题时拥有了孙悟空那种“火眼晶晶”,快速分辨真假妖怪,打妖怪的能力,而不是像猪八戒那样总被妖怪所迷惑,避免在解题时出现对知识点模棱两可,左右纠结,难以决断,找不到切入点,不知如何入手的状况。
三、提高直觉力
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顶级阶段靠直觉力。
理解力透彻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直觉力。
普通学生的反省提示:
为什么学霸在解题时往往大脑可以不假思索完成解题思路的探索,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答题?
为什么同样一道题你和学霸都做对了,但你需要花费更长的解题时间?
为什么知识点在你的大脑里反应迟缓,缺乏快速连接的化学反应的能力?
问题的根源在哪呢?
知识缺乏结构化潜意识的条件反射。
结构化的知识点,让大脑可以超越复杂的逻辑思考,不受逻辑规则的约束,直接一眼看穿知识的本质,最大程度上快速作出直觉正确的决策反应。
这就好比一个拥有熟练驾驶技能,丰富驾驶经验的司机,拥有卓越的驾驶车技的本能直觉,既非凡的车感,因此他在面对不熟悉、复杂的路况时,依然可以完成出色的驾驶任务。
直觉力就是大脑对知识本质、原理和规律底层逻辑的认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题感。
知识结构化的知识点通过持续重复的刺激,长期刻录,在大脑神经网络中形成的记忆、理解路已经成了一种具有很高稳定的思维通路,这种思维通络具备了信息条件反射的能力,既部分知识内化成了大脑的思维程序,成为一个本能的直觉反应的思维能力,可用于快速解决部分试题的问题。
简单来说,知识结构化后,这部分知识模块相当于在大脑中央信息处理器的一个区域中升级优化了一个具有高效运行能力“CPU”处理器。
面对材料信息千变万化的试题,没有点直觉力是不行的!
高考教育试题网站2020年语文试卷的评论区里,有一则观点值得学生和家长进行思考和反思。
A说:看不明白了!教科书的内容几乎没有!那教科书有何指导意义!
底下的评论很有料:
B说:我想给你说个呵呵。只考核教科书,怎么区分学生的能力?
c说:教科书怎么没有意义了,教科书是给学生引导,培养学生能力,高考是看能力的。
D说:只有这样考出来的才是能力和努力的综合体现,如果只考那些背背就好的东西,大家不愿去深入思考,只学习到了皮毛,那学习才是真的没有了意义。
C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所在:高考看能力,考核的不是能力,而不是教科书。
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核学生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简单的死记硬背,“脱离教材”知识的考核已经成了当下的大趋势,未来这个趋势还会加剧。
还是以第18题为例,对于考试习惯了教科书范文的学生来说,即使考前有所准备,但考试时试题提供的信息材料的语言背景是时政类的内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语言信息的环境比较陌生,大脑要立马切入这种自己不熟的信息环境,大脑不同程度上还是有点“懵”的状态,此时解题不仅需要大脑有极强的理解力,还需要抗信息干扰,出色的直觉力。
如18题材料信息中的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看到试题提供的选项“交相辉映与相互映衬”,不需要对这个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分析,太浪费时间了,仅凭直觉就知道选“交相辉映”。
直觉力还包括来学生平时自我学习的沉淀。
事实上老师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词语”类的知识点都讲解到,知识是无法穷尽的。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交相辉映和相互映衬这两个知识做讲解,在自己不知道这两个词语含义的情况下,那么你依然可以依赖平时阅读量的积累和在阅读时稍微留心词语在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感觉,凭借内化于心的语感或题感,选择作出直觉性的正确选择。这种直觉力与蒙题是两码事。
做题靠蒙的人,是真的不懂,脑子一片空白;用直觉力做题的人看似不懂,但大脑里加工处理的信息是一种隐性知识。
小结
学霸的三大能力标配,记忆力、理解力和直觉力!普通学生一旦掌握了知识结构化的思维,学会知识结构化的笔记,就可以弥补自己天赋上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达成要高水平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