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复建筑|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山墙卷涡的仿生建筑“大象屋”
密丹公寓属小型的多层公寓,故其英语名为 Midget Apartments(直译为“微型公寓”),后习称“密丹公寓”。
密丹公寓属现代派建筑风格,采用30年代最为时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五层。建筑平面为三角形,入口朝西,深灰色水泥拉毛外墙面,窗台皆为方形,建筑西、南面及西南向转角处局部均有层层挑出,纵向窗间墙有几何图案装饰,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公寓为平顶,屋顶装饰有巴洛克风格的图案。
密丹公寓还是一座颇具趣味性的仿生建筑,主要表现为建筑形式的仿生。由于山墙呈曲线形,加上其多变的卷涡,建筑立面造型与大象颇为相似,灰色主体搭配两边白色如“象牙”般对称的装饰,人们喜欢将它比喻为“大象屋”。
建筑的入口处理也别具一格,采用内凹的手法,在门上方逐步出挑,处理成装饰艺术特征形象,使人联想到古典建筑的券门和柱式。
公寓底楼转角处现为商店,楼上为公寓住宅。一梯两户,均为2室户,因该公寓建于异形地块上,故而为三角形平面,其楼梯间、卫生问和厨房均为不规则形态,楼梯均多扇形踏步,平面设计较紧凑。
民国时期,密丹公寓曾作为义品放款银行使用。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曾居住于此。造型优美别致的密丹公寓,走过80年的沧桑历程,保存完好,风姿犹存。
密丹公寓是由来自法国的建筑师赉安及其所属的赉安洋行设计建造。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赉安及其团队早已把上海作为了他们自己的第二故乡,将毕生所学及建筑经验贡献给了这块热土。
亚历山大·赉安
亚历山大·赉安(Alexander Leonard)是一名法国建筑师,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1920年来到上海。彼时,邬达克刚在上海生活了不到2年。
复兴西路24号的麦琪公寓
和邬达克一样,赉安依靠优秀的作品在上海获得一席之地,擅长多种建筑风格,经历了从新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转型,是推动上海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摇篮和发源地的重要先驱。“赉安洋行对上海最大的贡献是促进了上海现代建筑的发展。”
高安路78号的建安公寓
建国西路394号的建国公寓
赉安设计的建筑包括:法国球场总会,淮海中路的培文公寓、泰山公寓、光明公寓、淮海公寓,高安路上的高安公寓、建安公寓,复兴西路的麦琪公寓、白赛仲公寓等。
1934年《法文上海日报》上报道
赉安洋行三位创始人(左一为亚历山大·赉安)
与邬达克不同,赉安一旦使用新风格,就不再拾起古典设计,也很少为作品独立署名。1924年,赉安和保罗·韦西埃创立“赉安洋行”,1934年,亚瑟·克鲁兹加入。自此,这三位建筑师名字的首字母缩写“LVK”就出现在不少上海老建筑上。
保存城市记忆、挖掘城市文脉,是我们这一辈上海人与父辈的维系所在。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人文遗产正在消失。老马路中蕴藏的那些歆动世人的逸闻往事,少有人在摹想中投以一瞥。然而,这些故事的断简残片,信手掇拾便是一段沉甸甸的信史。关于武康路与衡复风貌区的更多故事,欢迎前来复兴西路62号衡复风貌馆探寻。
本文文字来源:《梧桐树后的老房子——上海徐汇历史建筑集锦》、《上海大辞典》、《上海优秀建筑鉴赏》、《赉安洋行在上海的建筑作品研究(1922~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