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1500米取天然气成功,“超深水”取气有多难?遇台风怎么办?

相比较煤炭和石油,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人类厨房的首选能源,正是因为天然气属于民生产品,而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这就导致了东部沿海地区要想用上天然气,需要将西部产生的天然气运输到东部,因此,西气东输工程也应运而生。

西气东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部天然气不足的局面,但是因为运输成本,东部的天然气也更贵些。

那我国东部陆地上的天然气储量相对较少,我国有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如果能够从海岸线附近的海洋中取天然气,对缓解华东、华南用气有积极意义。

实际上,2014年,在我国海南岛150公里的琼东南盆地,探明了储量超千亿方的气田,能稳产30亿方/年天然气,供应10年以上,这个气田取名“深海一号”。

既然,有这么高的天然气储量,那就需要想办法开采,可要做起来,并没那么容易,因为这些天然气埋藏在海平面下1200至1500米,属于超深水域。

或许你对这个还没有概念,打个比方,在海平面下1000米的深度,一平米相当于受到1000吨物质的压迫。曾有海洋学家将一个泡沫杯,捆绑到一个深海探测器上,实验结束后,取出探测器发现水杯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缩小版泡沫杯。

另外,“深海一号”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欧亚、太平洋和印澳三大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凹陷结构多样、水深变化大,地质结构复杂。

所以,在深海取天然气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高科技技术的加持,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具备深水开发技术能力。

当然,这种难啃的骨头向来难不住我们,我国科学家对“深海一号”环境、地形等各方面开展研究,“深海一号”能源站应运而生。

经过20个月不懈努力,在6月25日,“深海一号”能源站通气成功,这个速度确实足够快,因为此前半潜式平台项目,从决策实施到投产,平均周期为38.4个月。#首个自营1500米深水大气田投产#

“深海一号”能源站是中国首个自主设计建造的半潜式生产平台、全球首座半潜式储油生产平台。总重量超过5万吨,最大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总高度120米,相当于40层楼高;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

看到海上浮起的作业平台,或许有这样的疑问,这个平台是如何固定在海平面上?遇到台风会不会吹走?

根据官方介绍,能源站是由16根系泊锚链固定在海上,每根能够承受拉力超过300吨,相当于吊起两架大飞机,即使面对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都不在话下。

另外,能源站还考虑了海水腐蚀等因素,能源站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30年不回坞检修”,设计疲劳寿命也有150年。

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可以直接进入我们家庭吗?

由于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原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重烃等杂质,所以原生气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先进入处理厂处理,然后才能进入百姓家。

另外,由于海底的环境是低温低压,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中有可能含有大块天然气水合物,高能天然气水合物直接进入工厂会十分危险,甚至有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重达1万吨的水合物捕捉器扮演着“神盾”的角色。

写在最后

2021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深水自营大气田。如今,“深海一号”项目坐拥3项世界级创新,应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10多项行业难题,被视作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说,中国去年的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深海一号”气田投产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

更重要的是,我国具备了深海天然气勘探到开发生产的全技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