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第三期】本期6张图,您敢挑战100分吗?
答案
上期(第二期)图谱的答案是:
图1:多核巨幼红细胞
图2:毛细胞
图3:早幼粒细胞
图4:幼单核细胞
图5:杜氏利什曼原虫
图6:异型淋巴细胞
图7:淋巴细胞
图8:血小板聚集
图9:隐球菌
第二期答案解析
1、多核巨幼红细胞:多个核,经Wright(瑞士)染色后,原巨幼细胞的胞浆呈深蓝色,核圆形,染成紫色,最显著的特点是染色质呈颗粒状,彼此隔开,隔开处比较透亮;当细胞逐渐成熟,染色质保持其颗粒状结构,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缩块状物。巨幼细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结果,核的发育和成熟落后于含血红蛋白的胞浆。
2、毛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呈圆或多角形,直径为10~20μm(似大淋巴细胞),毛发突出的特点是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或伪足状,有许多不规则纤绒毛突起,但有时不显著,而在活体染色时更为明显。多毛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以脾切除为首选。
3、早幼粒细胞:核大,圆或稍卵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核仁1-3个,但有时核仁少而小,染色质颗粒较原始粒细胞稍粗糙,呈均匀大沙粒,核膜不清楚。胞浆量较多,分布可不等量,淡蓝色,无核周界,有嗜天青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阳性。常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4、幼单核细胞: 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折叠之折痕,凹陷或切迹。染色质较原单核粗糙疏松些,丝网织状结构或模糊不清,淡紫红色,核膜不清楚,核仁有0-3个,不太清楚,较大。胞浆:中等量,灰蓝色,无核周界,可见嗜天青颗粒,密集在部分胞浆中。常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5、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虫体卵圆形,大小为2.9~5.7×1.8~4.0μm,常见于巨噬细胞内。瑞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常引起黑热病,病死率高达90%以上。
6、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返祖现象”)。这样的变化通常是由病毒或者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也增大,细胞浆颜色加深,出现空泡等。这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有明显不同。这时候,就应报告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如: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Ⅰ型
又称空泡型或浆细胞型。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细胞核为圆形、肾形、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
Ⅱ型
又称不规则型,或称单核细胞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个伪足。核形状及结构与Ⅰ型相同,或更不规则,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深,一般无空泡,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
Ⅲ型
又称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型。胞体较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7、淋巴细胞:血液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核相对很大,细胞质极少。核内染色质多,染色较深。核圆形深染,核周围浅染,胞质蓝灰色。
8、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呈团,易导致血常规仪器对血小板的计数偏低。
9、隐球菌:周围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料不易着色难以发现,称隐球菌,用墨汁染色镜检,可见到透明荚膜包裹着菌细胞,菌细胞常有出芽,但不生成假菌丝。
来吧,接着干,看看这期能否超越自己。。。
本 期 仅 有 6 张 图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