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六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六

 

我有一个堂弟叫作雄,他跟我一样在家里排行老四。他从小喜欢跟我一起玩,我们一起放牛、割猪草,又一起下河游泳、摸鱼、抽藕梢子(武汉人称藕带)、摘莲蓬。他目前一直在武汉生活,我们虽然在同一座城市,但一年也难得见几次面,不过只要有机会我们也会在一起小聚,如果是春节或是其他节假日回老家也是要一起坐坐的。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谢家两个老四从小结下的友谊一直维持到现在,我们手机电话、微信、QQ都有联系,有事随时随地可以打电话,哪怕是半夜三更也不例外。
我们俩的童年都是在牛背上度过。春天和秋天放牛相比夏天来说要轻松一些,夏天吸血的蚊虫蚂蟥多如牛毛,它们像钉子一样的钉在牛身上,尤其是蚂蟥、车蝙、牛坨,这些臭水沟里生长的寄生虫,无比贪婪地吸附在牛的大腿上,有的直接吊在牛的肚皮上,牛一边吃草一边抬起后腿踢肚子上的牛坨,但总是踢不着,于是我找来一根木棍使劲将牛坨扒下来。
牛腿上的蚂蟥、车蝙,我只要看到就直接用手揪下来,痛恨它们时就用树枝把蚂蟥、车蝙翻过来,或是找块砖头直接拍死它,有时候用火烧,看到蚂磺车蝙牛坨在火里挣扎,那种来自全身的快意简直无法形容。
为了让牛不受蚊虫叮咬好好休息,大人们特意在靠近水塘边的坡地挖好泥坑,再往泥坑里灌满水,坡边栽上拴牛的木桩,这样牛就有一个相对安全又没有蚊虫蚂蟥的地方可以好好睡觉了。
其实放牛是个苦差事,早上从泥坑爬起来的牛身上糊满稀泥,牛尾巴一甩到处都是,有的稀泥竟甩到我的衣服上、脸上,这些稀泥带有浓浓的牛粪味,在牵牛吃草前先要将牛赶进池塘,给牛洗掉身上的污泥后才能让牛上岸吃草。
如果有母牛刚生完产不能下泥坑的,大人们就找来许多艾草蒿草之类的,然后在牛的上风口用火点燃,这样可以薰走一些蚊虫。
上小学时为了筹学费,那个时候学校也提倡勤工俭学,我们总是约好一起到土里湖抽藕稍子。土里湖水下泥土肥沃适合荷莲生长,被我们抽出的藕稍子又粗又长又嫩,最长的藕稍子二米多长,那天我们一群小伙伴上岸后,顾不上洗净身上的泥污,也顾不上身上有没有蚂蟥,各自将藕稍子摆在一块有些平整的草地上,抽出最长的一根出来比长短,结果堂弟作雄拿了冠军。
老实说: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藕稍子,大湖小湖河塘沟汊里生长的藕稍子我们都抽过,而这是唯一的一次重大发现,我敢说那次抽的藕稍子是世界上最长的藕稍子。
土里湖蚂蟥多沙瘪子也多,那个时候我们都不怕蚂蟥却唯独怕沙瘪子。因为沙瘪子小颜色又跟人体的皮肤接近,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据说沙瘪子喜欢从肛门进入人体,然后寄生在肠壁内吸血繁殖,一旦进入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从湖里上岸后首先赶紧要做的事情,就是光着屁股去隔壁汉沙河里用清水将身体洗干净,然后像牲口一样撅起屁股让别的小伙伴检查,大家是相互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背着长长的藕稍子,我们一个个像凯旋归来的勇士回到村里,逢人就炫耀今天的战利品,很多老人都说没有见过这么长的藕稍子。
大雨过后小河开始涨水,鳝鱼像疯了似的,它们成群结队在岸边乱窜,这个时候正是我们捉鳝鱼最好的时机,常常不到半个小时我们鳝鱼篓子就装得满满的。
我们捉鳝鱼通常用的渔具是赶罾子,往往是左手拿罾子右手拿竹子做的三角架子,然后将鱼赶进罾子,所以我们通常叫赶罾子。
这种捉鱼用具大人一个人可以操作,我们小孩就得两个人配合,一般是我将罾子按在水下,作雄用竹架子把鱼往罾子里赶,等鱼进到里面后我用力将罾子提出水面,这样鱼就被捉住了。
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不用竹三角架子赶鱼的,因为有些河沟里杂草丛生,竹架子 施展不开,所以干脆就用脚在杂草堆里使劲踩,原本一个平静祥和的杂草堆,突然遭到海啸般的震动,为了活命鳝鱼泥鳅财鱼鲫鱼都会向四处逃窜,有的直接往罾子里钻,我看差不多了赶紧把罾子提起来,钻进罾子的鳝鱼、泥鳅、才鱼作无谓的挣扎,最后都进入了鱼篓。
谢作明 
2021.5.20.草于武昌8号地铁上
作者简介:谢作明,男,66年生,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微信名 ,麻雀。浑浑噩噩半辈子,经商狼性不足,入佛门又六根不净。从小喜欢文学,一直追求完美的人生,但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在人生的后半场,愿将所有的痛苦就地掩埋,将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荆州市作协会员。
社长 主编:风云  淡然于心
编辑:花倾城   雪儿  江南月
法律顾问:关中毅
平台主播:伟先森 笑春风 阳光
编委成员:
随遇而安 惟吾德馨 火凤凰
蓝天白云 冷暖风 海鹰
星落雨夏 寒冰 解语花红
清风明月 学韬 柳暗花明
麻雀   张军朝   诗和远方
古风悠悠 沣渭庶人 野鹤闲云
古今詩詞天地编辑部
投稿公告
古今诗词天地欢迎您
作品题材
投稿古诗词,现代诗,小说散文,艺术品等。作品体裁不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投稿附带简介和照片。师友请关注公众号,随时看见自己和师友们的佳作。
温馨提醒
(0)

相关推荐

  • 男子下河摸鱼,不料摸出一条蚂蟥王,随后发达了

    近日,由于连续的大雨,各地的水位都涨了很多.一男子家附近的小河沟也变成了大河沟,许多鱼从里面游过. 男子就想趁着这个机会,摸一些鱼来吃.不料鱼没摸到,却摸到了它! 最初男子还以为摸到的是一条大蛇,想想 ...

  • 荆州的特色美食这么多,你吃过几种?

    荆州是湖北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荆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2 ...

  • 看,动物们这样挠痒痒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动物们挠痒痒? 我如此胡乱联想,源于自己坐得腰酸背痛时,总喜欢将身体靠近椅背,抵住左肩膀,挠起痒痒来.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挠痒痒,而是在椅背寻找支点,进行准点推拿,如果不这样推拿,比身上 ...

  • 旗山脚下我的家

    旗山脚下我的家 文/王群丰 正是山头集市日,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而我却似乎与喧嚣的市声绝缘,我的双足把我带向村庄深处! ➤ 是谁守着千年的家园? 石块垒成的老墙脚上 ...

  • 冬天这10大碗菜,温暖着很多人的记忆,大家都爱吃,上桌都抢着吃!

    不知道大家的记忆中,是否有关于自己喜欢的10大碗菜,虽然那时我们生活不算富裕,物质条件也不怎么好,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做出大鱼大肉.下面来看看冬天这10大碗菜,温暖着很多人的记忆,一上桌一大碗很快就被吃光 ...

  • 天门蒸菜

    天门蒸菜 天门蒸菜,湖北省的特色传统名肴,属于鄂菜系.蒸菜起源据考证有近4600年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石家河文化时期.几千年来辗转相传,代有增益,天门蒸菜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技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三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三 老屋坐西向东周围绿树成荫,前面两户是二伯和三伯家,后面两户是我们家和大伯家.二伯家和我们家一前一后靠最北边,冬天呼呼的北风从我们家开始往南吹,因此我们家靠北边的墙头总是承受最强的风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四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四 凡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茅草屋应该记忆犹新.我们家也不例外,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家里住的是茅草屋,好像村里大部分房屋都是茅草盖的. 茅草其实就是篙草,上面长有筷子长圆柱形果实的那种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五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五 老屋门前有一个较大的池塘,那是我们队所有农户的饮用水,也是周边旱田水田遇到干旱时灌溉的唯一水源. 清晨,池塘码头上传来妇女们漂洗衣物时棒槌有节奏的击打声,我常见到母亲在月光下用搓板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七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七 七月的阳光毒辣似火烧,田里稻谷都垂下骄傲的头,到处一片黄澄澄金灿灿.知了的叫声伴着池塘的蛙鸣此起彼伏,我和小伙伴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离开村庄沿乡间小道奔向故乡原野的尽头.  一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八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八 我们队里原来有一口烧砖的土窑,至于哪一年建成又毁于何年何月?我都已记不清了,但是当年建窑烧砖的场景还在,它像一幅画又像是一桢珍贵的老照片,时不时在眼前浮现,这个场景永远定格在历史的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一(下) 作者: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一 (下) 作者:麻雀 端午节是一个令人惆怅的节日,每到这一天我们都会想起屈原,想起离骚.尽管屈原离我们很久远,但我们从小在课本上,在小学老师书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中,屈原和离骚就已经深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二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二 每年夏天从武昌江滩往彭刘杨路方向,经过武汉音乐学院时,就会看到一排高大挺抜而又粗壮的柳树,这些柳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生在闹市长在闹市的,而且是长在马路中间,俨然一条天然的隔离带,来去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九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九   童年坏事做最多的是偷西瓜偷红高粱.池塘对岸有一大片四队邱姓人家的旱田,里面种的全是西瓜.一个个圆溜溜的大西瓜在阳光下安静睡在稀疏的叶子下面,我们站在池塘西岸的田埂上看得清清楚楚 ...

  • 寒枝栖麻雀寒枝栖麻雀

    寒枝栖麻雀 ♣ 积雪草 天寒地冻,看见麻雀在光溜溜的树枝上叽叽喳喳,跳上跳下,忍不住心生恻隐.喜欢它们在寒风中顽强的生命力,喜欢它们的调皮活泼,可是多少也为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些担心. 我喜欢叫麻雀&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