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改作文是语文老师偷懒吗?
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转变原有的评价观念,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应使用人文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具体地讲,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引起学生精神上的荣誉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通过评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促使其在成功或接近成功的快乐中追求高一级的学习目标。因而,作文评价改革必须要发挥好教师的评价引领作用,必须要落实学生自主评价的主体功能。
在作文评价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留给学生自改空间
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必须进入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的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切忌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儿童的语言,要尊重学生的原作的完整性,尽量不要随意改动。
有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把学生写的文章整段删去,这是欠妥的。作文批改,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延续,它不仅有总结和反思,还包含对作文质量的整体评价,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尽量多批少改,鼓励进步,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适当作一些符号,让学生懂得哪些是好的,哪些地方该改正,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作文,给学生留有自改的空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
学生写完自己的作文,常常不太会仔细看,仔细修改,但是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总喜欢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喜欢挑剔同学的毛病。学生们互相修改、互相评议,作文水平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在这过程中也可让学生体会一下做教师的感觉,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灵感。
在互评中,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可以学到他人的长处,激励学生改进不足,赶超先进。叶圣陶老爷爷说过:“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自己学会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这就要求教师把作文批改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而这种自改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无数次的“改”实践中获得,在相互交流中领会。所以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改变以往“学生写,老师评”的单向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向、多向的互动,让学生从中习得自改方法,真正使学生“明其理,会其文”。
在指导学生互评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到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会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写作能力的进展,评价同学的写作能力与表现,学会给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写评语。
对于中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学习作文,教师可以多采用集体批阅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批改中学会批改方法,然后再慢慢地采用互评的方式,由于学生年龄小,教师要多参与学生的互评中,让学生在帮扶中学会独立,也可以宽限时间,向他人、向教师、或者家长求助,使他们有勇气逐步获得成功。
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引导学生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体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从而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感,激活学生积累的语言和积淀的语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从而提高学生习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