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谈艺》连载 56
吾爱中华文化,又“不爱”。不爱者何?——首推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尝思:吾生幸而未逢于见“今上”不拜即必遭斩之世。果逢之,则以一己这面对神佛及人间一切权要皆不欲拜之“烂德性”,真真将是何以相处……噫吁,吾为向来所深喜之苏东坡等贤哲发一浩叹!盖实不敢信,以彼之独立精神与豪放天性,“面圣”之际必得作战兢兢状、且铁定是得山呼舞蹈伏身叩地,即使见素所不屑之上司,亦须恭恭敬敬“参拜”之,其心之底层,宁得全无一念。委实:人也,可辖千军万马亿兆臣民者为能,可以笔墨言辞撼天地慑人心者亦能,所遣者有殊而已,岂得后者理应畏服于前者若是!是以乃顾明末清初如黄宗羲等“无君”之士,于吾国思想文化,确又是何样珍贵……此议看似与艺文事无甚干系,然读者诸君若同样以世界性连同时代性之目光予以参照,并加以认真思索,则必不至毫无感触。
然我华夏民族之思想精华,毕竟已于先秦时代即见其端倪,个中特出者,甚至迄今为止亦无法逾越之。日前偶属意《老子》中“大成若缺”之语,以乾坤万物之态一一观照,凛然心有所识。转思及艺事,意尤洞明焉。盖一切率性而为之真艺,即使作者再三再四予以注意,其间亦必有些须“失察”或“失手”之处;其与理想境地之“工差”也,正堪当“灵动”与“个性”之谓。若是一丝不苟全然合于尺度,转觉多少有点儿无味了。西人哈代尝云:不完美方为人间之味。今以老聃之语观之,岂特人间之味不完美,便是天道,亦复如是。呵呵,此中深意,还望所有思想文化中人士,特别是各类艺术中人士,细细加以体会。
附识:譬若某国“人造美女”,甚或即使世界某地区纯粹由其爹娘生 养之天然人,若单以“黄金比例”之类尺度去衡量其面部细节,乃何 其精致完善!但坦率地说,以吾观之,则其几至毫无真正动人之处。此倒不知是否己心之“偏见”。不过,总而言之罢,吾人心中的美, 皆是有其“不足”、以至于是略带“疤痕”的。既有此识,也就每每 顺其自然,任彼自存于吾之诗文书画诸艺。
注目《老子》开篇名句,不觉思及吾辈艺事,怔怔然似有所得。彼“可道”之“道”,既非“常道”;“可名”之“名”,亦非“常名”。则吾今每“谈”之“艺”,甚而至于天地间一切“可谈之艺”,又岂是“真常之艺”焉?若此,则至真永恒之艺,已确乎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矣。然吾人间艺事,毕竟又非是既“不可道”复“不可名”者。吾身,形而下之物“体”也;吾口,不过形下物体之“用”。而吾之心,或又时常超越其实体,以作“形而上”之探求。此探求也,虽未可径入“真常之艺”境地,终是日渐接近之,犹徘徊于其左右。噫吁,吾今既识此,何妨便以吾“暂存实体”之“有限妙用”,仍传此沾边挂角得来真艺之一丝半缕旨意哉……
又见诸《老子》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之语,思忖之下,此仅以吾艺事之一斑相鉴而言:天下人尽识翰墨性雅味和而蜂起相趋,则其雅和之味是以既成俗冲;尽识艺须自我超越而群起争相标榜,则其所谓超越多至走火入魔。——凡事必有中正不倚之指称与基本阈限,一经越度,即成悖相。此言是与不是,还请艺文中人士静心省思。
续上。文之第三章,论使民“无欲”以令人世成“圣人治”,其于现实社会人生是否完全得当,固可质疑诟訾,然文尾之名句——“无为则无不为”,用诸吾艺,却大有意焉。试想:如若从艺之士,尽皆心无旁念、尤因无斯念更无彼实际之“为”,是以于虚静之中,一心向艺,则其艺所涵即使浩如烟海,乃又何不可尽“为”之矣!圣哲之语也,于吾辈之启迪,大抵若此。或亦联想:今世之前,彼世之后,论吾人立身之名言“无欲则刚”,似亦应溯源及此。
此前因条件所限,作画多为小幅斗方。即使渐渐条件稍好,因习惯与观念所致,作画大至四尺整纸,已属极限。然此生便真不作大幅耶?近日却趁尚有一铺纸处,乃拼镶了三张四尺整宣,作了幅《虎跳峡》,果觉新奇畅快。且另有感受:同为笔墨布形造意,其笔触与色质感诉诸视觉,其详略要求,是真不同于小幅矣。而掌控其全图气势及使令各细节之统一谐调,又自当为上上之需。回顾早岁,虽亦多次作过巨大画幅,然当时终是皆以他人之样摹写放大,即便稍有创意,其基本构架,仍未为一己独立建设发挥。今之此作也,全由己意,任吾挥洒,纵有约束,不过唯拘造物之理及恪守自家向来之艺术信念而已。所幸者,吾之拙手,为精巧事常有差错,而干脆放开行事,反颇觉顺畅自然。砚边点滴之得,不忍弃之,亦藉此键盘以述,或贻笑大方了……
承上。有鉴于今之印刷术兴盛,既已名世之优秀画作藉此广为流传,而其真迹相对又颇为难见,是以凡画作之印刷效果、包括以数码录入电脑屏幕之视觉效果,亦不能不为观画者甚或作画者所看重。吾《虎跳峡》大幅既成,面对原作所得感受(即感受其大幅面之气势本身),此勿须谈了。而正因又欲了解今所言之“视觉效果”,故尔当即便将其照相翻拍并输入电脑,以与素常所作小幅及此画之小稿两相对照。结果,则觉同处显示器满屏时,大画细节丰富,物象轮廓亦较为实在具体;而小画则涵浑,洒脱,虽多有似是而非之处,然整体却照样感觉完满且复丰厚。困惑之下,一时竟思之:倘使大画之面目,径直便似此小画经投影般放大,又将若何?——唔,此即固然涉及所谓同一作品“远观”与“近赏”、“粗看”与“细品”之异同矣。如何方能将几者完美结合,看来岂单是只凭高手即可为之,莫约还有赖于作画过程中一些偶然的“留痕遗迹”因素……
仔细对着这大画翻拍稿反复斟酌,却也又另有体会。说实在话,单从入屏后的视觉效果看,这翻拍稿比不上素常屏中之稿厚重。盖因虽是所有翻拍稿事先皆未经装裱,然小稿尽可于其底托白板再行翻拍,是以更由经Photoshop“抹平处理”画面“皱纹”之后,则基本能够达到装裱后之感觉。大画则无此条件处理,却是平铺于画室“麻瓜米石”水泥地面,于日光灯下站在重叠桌凳上拍出的,是以先天便已有无法掩盖的“半透明”因素……看来今后即使作此翻拍,地面亦必须垫上平白之纸方可。咳,画者“成功”与否,其区别大约正体现于这些方面罢。——独自一人,也没个“秘书”或“弟子”甚的,凡事皆需想方设法、一脚一手地“躬亲”,也是挺烦累的。当然,如此一来,对各种“操作规程”益见明瞭,又属事之有利方面。此段谈艺文字,丝毫未谈出点儿深度,尽乃琐屑至极的一般体会,让读者失望了,歉之。
………………………………
本人谈艺系列长帖之散论部分。此公众号每期视情形依次发布数则。
吾一生所涉艺文事体庞杂。今自度时光金贵,此余生也,唯限致力于中式传统之画、文、诗、书四艺。又忖之,欲将其品透玩深,焉得不立个章法与规矩,或曰须得定下个追求之目标。故尔,在从前所拟翰墨丹青艺事标杆之外,此亦分别将其他三项依序补足。
吾之文事追求
凡有所感,皆立主旨。
涉笔成趣,郁乎文意。
取西法之严密逻辑分析与相对完整句式,得中体之约博宏深及简劲直捷感觉。俗生感遇但能触动心弦,必予捋理构架以成篇章,且是文无定法,任凭意兴发挥。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