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资敌的女汉奸 名噪一时的交际花 绿茶表面隐藏着的骚荡
说起投身于汪伪政权下的女汉奸,最水性杨花,令诸多汉奸和日本要人神魂颠倒,并来者不拒的非詹芳子莫属。
詹芳子是当时上海大律师詹纪凤女儿,根据她的老师勤孟在1947年4月1日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描述:1932年还在上海小沙渡路培成女校读书的詹芳子便已经美如天仙,无论身材,谈吐举止都是一等一的美人胚子。
十六七岁的詹芳子便已经凭借自己的美色,在上海的交际圈名声大噪。与当时风头正盛的蓝妮、王文兰等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候的詹芳子便经常与情人开始了在外幽会,而她的父亲詹纪凤不想着如何去管教自己的女儿,却利用“捉奸”的借口对与詹芳子来往的男子大敲竹杠。
随着汪精卫投敌叛国后,詹纪凤也乘机帮助汪伪政权窃取上海旧租界法院。詹纪凤自告奋勇帮助汪伪政权拉拢“人才”,做计划,事后更以“接收法院的首领自居”。
詹纪凤在一面为汪伪政权表功的同时,也派出了女儿詹芳子四处活动,竭力展现她特有的媚人手段。
汪伪司法行政部长李圣五就是詹芳子需要“俘获”的第一个对象。在事先安排下,经过一番精心打扮的詹芳子与李圣五一见面,李圣五便垂涎欲滴,惊为天人。在美色面前,李圣五遂大动脑筋,大献殷勤,一来二去,在半推半就中李圣五最终如愿以偿。两人便在当时上海国际饭店楼上连续销魂多日。
这以后詹纪凤认为自己有了靠山,打着自己“女婿”李圣五的招牌四处招摇,一时间詹家父女俨然成为了把持整个上海司法界一等一的红人。一大批为了在汪伪政权下升官发财的群丑汉奸纷纷寻着门路前来投靠。
不过让詹纪凤没有想到的是,上海旧租界法院虽然属于司法行政范围,但因其在租界内,又牵扯到了汪伪的“外交问题”,最终由伪“外交部长”褚民谊出任了接收委员会委员长,詹纪凤只落得一个委员头衔。一时间詹纪凤大为扫兴,而褚民谊也因为詹纪凤此前在上海招摇过甚大为不满,因此两人之间摩擦不断,最后甚至差点闹翻。最后还是在李圣五的调解下才算暂时平息。
经过这一闹,李圣五为了安抚詹氏父女任命詹纪凤为伪司法部首席参事,詹芳子为主任科员,两人也就此离开上海滩前往南京伪司法部任职。
到了南京后,詹芳子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媚人本事,加上她天生丽质,交际手腕又好到极点,做得面面俱到,很快整个南京伪政权里的“新贵”便被詹芳子迷得神魂颠倒。
汪伪特务机关76号的头目丁默邨是出了名的好色之徒,在见过詹芳子之后便决定想方设法要弄到手里好好把玩一番。于是丁默邨命手下早已经与詹芳子有染的红人孙育才去给自己一手包办。果然,詹芳子是来者不拒,没过几天便借孙育才位于南京牯岭路的公馆作为了与丁默邨勾搭的场所。丁默邨与詹芳子在这个临时温柔乡中缠绵长达一周。在尽兴之后,丁默邨送给詹芳子汽车一辆,钻戒一枚。另据1945年11月15日出版的刊物披露,电影《色戒》中汤唯扮演的原型,军统特工郑萍如原本与詹芳子曾是中学同学,郑萍如后来遭丁默邨枪决与詹芳子也大有关系。在搭上丁默邨这条线后,丁默邨在自己玩够之后也不忘记让詹芳子去与日本人大搞“亲善”。当时詹芳子与在南京炙手可热的一位日军大佐打得火热,不但经常出双入对,还在南京福昌饭店同居长达一个多月,所有费用由丁默邨的特务费承担。当时这一段以肉资敌的丑事在当时南京几乎是家喻户晓。
后来在南京,詹芳子选择了一名叫做陈伯陶汪伪局长结婚。詹芳子之所以放弃众多汪伪红人,而选择陈伯陶结婚的原因就是结婚后她有着绝对的自由,陈伯陶不能加以干涉。所以即便结婚以后,詹芳子仍然在南京周旋于达官巨宦之间。
可以说詹芳子的父亲詹纪凤和哥哥詹小凤在汪伪政权中的高官厚禄,无一不是靠詹芳子通过自己的交际和身体换回来的。
如果仅从外表上看,詹芳子绝对是淑女风范,仪态相当的文雅大方。但其骨子里借用民国时的报道总结就是四个字“骚、浪、淫、荡”。
詹芳子后来又从南京回到了上海。此时的詹芳子在上海交际圈中依然风头不减,一大帮急色的公子哥围着她疯狂追逐,她也整日沉湎于歌舞声中。
有天詹芳子突然与做黄金投资起家的中国工业银行经理帅拍春暧昧在了一起。此人原本是上海近代著名的金融界,当时中国金融界的泰斗,被称为上海滩最后的大亨朱博泉的外甥女婿。但自从与詹芳子勾搭上以后,两人明来暗去,最终帅拍春和詹芳子都丢掉原来的妻子和丈夫,席卷着所有的细软消失不见,去继续琵琶别抱的继续上演那粉红色的绮梦。
抗战胜利以后,曾经销声匿迹的詹芳子1947年在香港又再次被人发现。当时她经常与帅拍春一起前往格罗士打大厦吃茶。不过此时的詹芳子的风韵已经大不如前,曾有人当时问她是否回沪,她表示还要再观察一段,看时局再定。不过至此以后,便再也没有了詹芳子的消息,她也就此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