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驯化的相互性

此前提到过,人类与对象之间的驯化本质上都是相互的。就比如人以为自己驯化了一部分狼,使其成为了狗,但事实上这些狗也在以一种被动的姿势在驯化着人,使人最终习惯了有狗陪伴的生存状态。

再一个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谷物了,人类先民偶然发现了一些野生的谷物可以食用,便开始有意筛选果实颗粒大、收成高的品种开始栽种,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收获,“农耕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人们以为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驯化了谷物,但放眼地球,谷物的占地面积及其总重量早已远远超越了其野生状态下的亿万倍不止。你能说不是谷物在借人类之手扩大自己物种的体量么?

还不仅仅于此,长期兼食谷物也使得人类大脑被塑造成为一种有别于单纯食肉或食草动物的结构,—— 地球上最富于思考的大脑,但也是最耗功的,—— 你需要不断地吃。所以,你说是你驯化了谷物,还是谷物驯化了你?

其实,就是相互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被人类驯养的家禽、家畜,哪个不比它野生状态时的种群数量多呢,果蔬植物也概莫能外。它们也一样对人类进行着一定的“反驯化”。

铺垫这些还是为了说茶。

你现在应该不会盲目认为是人类单方面驯化了茶,而是在思考茶究竟是如何在反驯化人类的,—— 尤其是中国人 … …

之前说过,国人对于茶的需要不是基于摄取能量的目的,而是一种本质上汤感对神经的作用效果。对神经有作用效果的植物全世界有不少,从咖啡、可可,到大麻、罂粟,但作为一种由贵族统治阶级主导推崇,并最终自上而下推广开来的恐怕就只有茶了。这让它在华夏大地适宜种茶的区域得以广泛栽种,—— 地盘有了。

当饮茶成为了一种风尚,惠及市井百姓、出口世界,它的消耗量与产量自然也就上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最为特别的 —— 中国茶追求的是品饮价值,而品饮价值最大的体现则是风味的独特性与差异化。

滋味不一样,喝着才有意思。千篇一律、百汤一味,体验相同,那不是中国人对茶的追求。

基于此,中国人被茶驯化出了一种注重内向的感性认知、追求对象特征的差异化、倾向于诗性表达的民族性,并依此建立了特定的价值观。

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特征。

所以,当先民研制出绿、红、青、白、黑、黄等茶类的制作工艺,当你或有性繁殖或无性扦插去栽培茶苗,当大家正在品饮一口或浓或淡的茶汤,可千万不要骄傲地认为是我们驯化了茶,—— 很可能恰恰相反,你我早已被茶深深地驯化了。

至此,有一点是我要拿出来单讲的。那就是对于差异独特性的追求也是一个被驯化的过程。

你会发现历史上在册的很多茶品,大都已经不见踪迹了。为何?

因为水土原因、气候骤变、工艺调整、口味变化,等等。但本质上就一条:

茶是一种具有自觉阶段性迭代演进特质的植物,—— 你不让它变,它自己都要变。这恰是一种进化的机制,—— 随时演进,随时适应环境。这当然是以有性繁殖的群体种多样性为代表的,这也使人们被动学会了欣赏茶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并进而渗透到国民性。

可见历史上很多著名茶款的消失,那是必然的;与其共生的冲泡方式的消失也将是同步的;基于西方工业思想开始追求中国茶之生产、制造、汤感的一致性,显然也是个误区。

所以提个醒:不要一味的崇古,也不要一味的崇洋,对茶要有点恭敬心,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的茶、喝好当下的茶才是根本。

最后扯远点儿,说些你可以出去唬人的:

宇宙的起点是一种原始的混乱 —— 混沌,宇宙的终点也将是一种终极的混乱 —— 热寂。“混乱”才是宇宙的常态,而“有序”只是作为工具在推动“混沌”逐步发展到“热寂”

举个通俗的例子,你作为精子与卵子时处于某种混乱,而当你寿终正寝、身归尘土后又处于另一种混乱,而在你有生之年是在追求并保持某种有序。这种有序就是你从一种混乱走向另一种混乱的工具与方式。

再说回茶,生长、加工阶段其实就是将某种无序构成某种有序,而开汤品饮过程其实就是在呈现体验这种秩序。作为茶人,你能体悟到茶中存在着何种程度的有序呢?你又能将其呈现到何种程度?体验者又能感知到何种程度?这才是关键。

所以喝茶,我们是在感受某种独特的有序

能够意识到这个层面,同样也是被茶驯化的结果。

行了,反正也听不懂,索性再多说两句:

从更高层面上来讲,所有独特的有序本质上也是为了去构成某种终极的混乱

所以学会欣赏那一道道无常的轮回吧 … …

我是空山,在来说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

  • 从野草到米饭,“谷”往今来,餐桌上的粮食都经历了什么?

    "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是华夏传承千年的祝福语.认识五谷.认识耕种,可谓认识东方文化的一种方式.然而,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对谷物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风吹麦浪>和& ...

  • 北京东胡林遗址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分析

    前言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坐落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高出现在的河床25米,海拔高度约400米.当地环境属于清水河中游斋堂盆地边缘地带,遗址东部面向河谷,西南为山坡,背 ...

  • 开汤哲学:再谈“双向驯化思维”

    此前在<空山物语>栏目谈及"双向驯化"后,逐渐意识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决定再于<开汤哲学>栏目中花些篇幅进一步深入. 之前是从宏观与纵向在对"双向驯 ...

  • 开汤哲学:采茶为何要保持鲜叶状态?

    这是制茶阶段的问题,早有定论,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阐释. 昨天给孩子削梨时手一滑掉在了地上.立刻捡起,发现着地的那块儿已经阴了.继续削好后把阴了的那块留给自己,剩下的喂给了孩子. 阴了的那块口感疏松 ...

  • 开汤哲学:自然生成论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 "--<道德经> "世间万物自然生发消亡,繁衍生息,迭代演进.遵循着物竞天择的天道自然规律 - -"这是人类给世界作出 ...

  • 开汤哲学:茶汤中的“自然生成论”

    之前聊过"自然生成论",那有些话说出来就不会显得唐突了,就比如 -- "每款茶的汤感呈现,是应该自然生成的 - - " 其实很多朋友觉得呈现为何种茶汤滋味是应该 ...

  • 开汤哲学:吸烟对于品感的影响

    我泡的茶总被那些有抽烟喝酒习惯的茶友评价为"过淡",但他们的浓度我也确实消受不起,只剩下了苦涩. 我在思考与寻找着其中的原因,直到我读到了亚伦·卡尔所著的<STOP SMOK ...

  • 开汤哲学:呈现者与体验者

    前几天去拜访一位业界前辈,交流有关春暖花开之际环境因素对汤感表现的影响. 边喝便唠,我忽然神游别处提了一个问题: "您说,这茶的至高境界是取决于冲泡者呢还是品饮者?" 前辈略加思索 ...

  • 开汤哲学:论汤感中获得终极体验的可能性

    冥冥之中,总感觉有那么一个终极的问题需要解答,那就是: "如何在汤感中去收获终极体验 - - " 可    能    性 所谓"终极体验",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 ...

  • 开汤哲学:体验的完整性

    记得还是在学生时代,一进寒假,也不知道是谁从哪儿弄来了那一年的大片资源,-- 二.三十部!几百个G!! 看吧 - -,可是我还有很多别的安排,-- 有办法!! 快进 ~ ~ 哎,开打了!开打了!-- ...

  • 开汤哲学:体验的完整性(续)—— 奢侈的仪式

    <体验的完整性>那篇文章推出后,有朋友问我: "所有体验都去追求完整性,-- 我哪有那工夫啊!!" 他说的极是,连嚼块儿馒头都要嚼到舌下生津才罢休,那这顿饭也就甭吃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