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茶汤中的“自然生成论”

之前聊过“自然生成论”,那有些话说出来就不会显得唐突了,就比如 ——

“每款茶的汤感呈现,是应该自然生成的 … … ”

其实很多朋友觉得呈现为何种茶汤滋味是应该假手于人,我说了算的,——  “不然还要我干嘛!这茶里还有我么事!”

说的也是哈!—— 还有你么事儿

记得当初我在早市上,正拿着一本“当代欧楷”翻得起劲儿,还跟旁边的人说:“这字写得多规整齐净啊!”

没想到人家白了我一眼,“你写字么!—— 您看的那是美术字!”

“… … 这美术字好啊!跟写的似的!!”

人家不理我,自顾自的翻书去了 … …

很久,我也没弄明白这规规整整、齐齐刷刷的究竟有什么不好。

直到有一天,老师说:“真正的书法是自然生成的 … …”

我才恍然间若有所悟 … …

再往下听,“所谓'用笔千古不易’,其实是指笔法传承的'千古不易’,我这里特指的是’古法' … … “

”… … 当你掌握了这种古法用笔后,虽然笔法是相同的,但基于每个人的指掌、手臂、肌肉,还有身体结构的细微差异,各自对笔端锋颖体验的不同感受,以及各异的精神世界,也将最终在各自笔下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形质风韵,—— 虽然笔法是一样的。

这便是一种自然生成,一种遵循着某种合道之法的自然生成。“

豁然开朗 ~ ~

很多人都努力在一道茶中去展现自己的风格。但我说过,”没有两道完全一样的茶“,那在当下的那道茶汤中你又如何去展现自己的风格呢?是把它们泡成一色的浓苦,还是一水的清甜呢?

显然,当你在思考如何呈现个人风格时,那道茶就已经成为了你展现风格的辅助工具,—— 换句话说,那道茶的究竟滋味如何对你来说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否有助于展现你的风格。

… … 而你的风格对我来说,

不,

重,

要。

我们要喝的是那道茶,而不是茶汤中你的风格。

我们更愿意为那道茶买单,而不是为你的风格买单,—— 毕竟我是把茶买回家,而不是把你买回家。

所以,请丢掉你自以为是的风格,去研习一种能够客观呈现所有茶品特点的冲泡方式吧,我们暂且称其为”标准开汤“,—— 那应该也是一种”合道之法“。

当你掌握笔法后,你笔下字里行间的韵致也将自然呈现;

当你习得”标准开汤“,你那道茶汤中的真如之味也将得以自然生成 … …

聪明的你应该发现了,追求汤感自然呈现的”标准开汤“是要比去彰显自己的特定风格难多了!!

所谓”道法自然“,但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法得自然的。掌握古法的书家自魏晋开始,一路算下来也不到二十位。志在呈现”茶之真味“的”标准开汤“也不是满大街是个人就成的。

庖丁解牛,目无完牛,终得游刃而有余也。标准开汤,茶中无我,方得真味之自然呈现之。

无我,有甚?

有的是你对茶本质的熟悉与了解:品类、产地、树种、树龄、工艺、仓储、冲泡器皿、冲泡用水、个中滋味之析出速率、如何达到标准浓度 … …不一而足,—— 庖丁眼中都看到些什么,你开汤时也就应该看到些什么。

而这些细节又是怎样在影响着最终的汤感表现?这些都是需要你去研习的,直到对这些细节的掌控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标准汤感“的呈现也就真的自然而然了。

到了那个境界,你会发现,相对于您之前那所谓的风格,自然生成的茶之真味更魅力多彩!更打动人 … …

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汤感之自然呈现”,一种建立于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之上的“自然呈现”。

我一直在标榜”开汤美学“,但美学的基础是坚实的理论与技术,—— 没有理论体系,请不要妄谈什么茶学 … …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