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冻后恢复好,高效春管正当时
去年秋播,我省小麦基础较好,适期播种面积大、播种出苗质量好,越冬期(12月20日)一、二类苗合计占78.44%,比上年增加2.77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最高。但是越冬以后遭遇“跨年”寒潮和小寒后寒潮,造成小麦冻害面积之大、程度之重为历史少见。据统计,全省小麦冻害发生面积达2040.92万亩,占56.68%,但大多是一、二级的叶片冻害,对产量影响不大,对产量可能有影响的三级以上严重冻害面积仅占3.47%(124.85万亩)。此后,气温快速回升,于1月19日回升至日均温3℃以上,提前20天达到了常年2月10左右返青期的气温指标,并持续偏高,加之各地施用恢复肥、(返青)接力肥的面积达1174.4万亩(32.7%),使得在田小麦得以恢复生长并快速转化升级,目前大面积小麦长势良好,总体苗情达到或超过冬前和上年同期的历史最好水平,部分早播小麦已提前进入拔节阶段。
当前,“雨水”已过,“惊蛰”将至,我省小麦从南到北将逐步进入拔节期,是抓好春季高效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各地要加强技术服务和宣传引导,切实抓好各项春季田管措施落实,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江苏省在田小麦早春(返青)苗情综合研判
全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判
据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月20日小麦苗情调度汇总分析,返青期苗情特点表现如下:
1、苗情素质相对较好。据2月20日统计,全省小麦平均叶龄6.6叶,较温高旺长的上年减少0.3叶,比越冬时增加2.5叶;亩总茎蘖71.1万,比上年减1.8万,比越冬时增25.0万。其中:一类苗亩总茎蘖数达77.9万(比上年增0.7万)、二类苗亩总茎蘖数达68.2万(比上年增2.7万)、三类苗亩总茎蘖数达47.4万(比上年减1.6万);单株分蘖数2.3个,比上年增加0.1个,其中3叶以上大分蘖1.3个,与上年持平;单株次生根6.6条,比上年减少0.4条。总体上呈现个体大小和群体多少指标数值更趋合理,已接近10年来最好的去年同期水平。
表1 麦苗个群体生长情况
2、一、二类苗比例高。据全省推广系统2月20日苗情汇总排队分析,全省旺长苗、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分别占4.3%、38.2%、43.4%、14.1%,分比上年减少4.5、减2.8、增3.3、增4.0个百分点,其中一、二类苗合计81.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越冬初期提高3.2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最高(详见下表)。
表2 2011-2021年早春(返青期,2月中旬)苗情排队表
3、生育进程明显加快。秋播以来的天气,总体呈现积温高、变幅大的特点:播种出苗期温度较高,越冬初期降温快、幅度大,1月下旬以来气温回升快。据气象资料汇总,秋播(10月份)以来全省累计积温1276.0℃,比常年同期高206.4℃(与异常暖冬的上年同期比低116.0℃),其中越冬期间全省总积温300.6℃,与常年同期相比高150.6℃(比上年同期低36.0℃),高出的积温相当于冬前主茎出生2叶的所需的积温(但寒潮冻害后有一个停滞、“休养”的过程才能恢复生长,所以实际出伸叶片数达不到理论数值)。
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研判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在田小麦生产和长势情况,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要求34个示范展示基地,统一于11月10日/25日、12月15日/25日、1月20日、2月10日/20日、3月10日/20日、4月10日、5月10日,定时定点[确定5种类型田块:①适期早播(比适期略早),②适期播种,③适期略迟(比适期迟10天以内),④迟播(比比适期迟10~20天),⑤过迟播(比适期迟20天以上)]查报《示范展示基地苗情调查表》。
图1 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基地分布图
2、一类苗和二类苗占比大。推测全省3大片区苗情分类比例基本相似,旺长苗和三类苗占比较小,一类苗和二类苗占比较大,3大片区略有差异,淮北和苏中一类苗多于二类苗,苏南二类苗略多于一类苗。推测全省小麦旺长苗占2.6%,一类苗占51.8%,二类苗34.9%,三类苗10.7%。一、二类苗合计占比86.7%,比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汇总的数据占比高5.6个百分点。
淮北地区2月20日小麦平均叶龄为6.89叶,亩总茎蘖数88.58万,单株次生根8.02条,与2月10日相比,叶龄增加0.99叶,亩总茎蘖数增加13.28万,次生根增加1.32条。
表7 淮北小麦关键时期苗情情况及阶段气象数据统计表
▲图3 连云港迟播稻茬麦,跨年和小寒寒潮时3叶1心,出伸的3张叶均冻伤但心叶完好,2月12日4叶1心1分蘖,恢复生长良好。(王兵供图)
▲图4 东海县张湾乡种植大户李迎来淮麦40麦田严寒后冻害(1月16日)(左), 1个月后恢复生长后的长势长相(右)( 2月16日,王兵、李迎来供图)
苏中地区2月20日小麦平均叶龄为6.35叶,亩总茎蘖数66.12万,单株次生根6.23条,与2月10日相比,叶龄增加1.05叶,亩总茎蘖数增加10.72万,次生根增加0.83条。
表8 苏中小麦关键时期苗情情况及阶段气象数据统计表
▲图6 金湖基地2月9日各处理小麦苗情长势
▲图7 海安市适期播种的稻茬小麦2月16日长势长相,适期早播的已经拔节。(林昌明供图)
苏南地区2月20日小麦平均叶龄为6.64叶,亩总茎蘖数66.16万,单株次生根6.58条,与2月10日相比,叶龄增加1.04叶,亩总茎蘖数增加9.36万,次生根增加1.98条。
表9 苏南小麦关键时期苗情情况及阶段气象数据统计表
▲图8 江阴基地2月8日反映:今年小麦分蘖太多了,平均每株带5~6个分蘖,苗数高的超过100万/亩,以前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寒潮后温度偏高,所以生长量大:迟播的51万/亩,适期的108万/亩。(王坚纲供图)
二、当前小麦生产问题与隐患
1、在田小麦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由于各地气候条件、茬口、品种类型、播种质量和播期等差异大,造成苗情不平衡性差异大。目前旺长面积有153.2万亩,特别是弱小苗面积有505.1万亩、比上年增加150多万亩。
2、病虫草害隐患较大。去年秋播多晴少雨,封闭化除比例不高,1月中下旬以来温高光足,有利于杂草滋生及部分病虫害的发生。据全省农技推广系统统计,目前已有1563万亩小麦田杂草基数较大、达到防治指标,小麦纹枯病达防治指标田块已达204万亩,沿海、里下河部分田块麦蜘蛛虫量偏高,部分地区反映今年蚜虫基数(虫卵)较高,未来防控压力大、任务重。
3、局部地区土壤墒情不足。因少雨,目前淮北部分高亢地区、沿江东部局部地区偏旱,全省小麦受旱面积383.3万亩,其中轻旱374.1万亩,重旱9.2万亩,早春旱情为近6年来最重。
4、后期气候条件不确定。据省气象部门预计,24-26日有一次较明显的降雨过程,中雨量级,23-24日长江以北最低气温2~4℃,长江以南4~5℃,25日后略有回升,2月下旬多阴雨天气,对淮北地区来说补充土壤墒情是有利的,但淮南地区可能产生渍害。后期气候条件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拔节后仍然有低温导致冻害发生的风险,尤其3月~6月上中旬的天气状况,对拔节孕穗肥施用、赤霉病等防控、灌浆结实及最终产量品质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春季高效田管技术意见
春季小麦田管要以“足穗争粒增重”为主攻目标,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突出“一促”(促弱转壮)、“两控”(控旺长、控病虫草)、“三防”(防冻、防渍、防旱),强化各项春季田管措施落实,力争夏粮丰收。
1、清沟理墒,防渍防旱。我省属于南北过渡地带,既可能遇连阴雨又可能遭遇干旱,影响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因此一方面要做好及时做好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田内外沟系排水通畅,做到雨止田干;另一方面,目前局部地区旱象已显,要结合施肥及时灌春水,缓解旱情。
2、促弱控旺,壮苗稳长。一般情况下,一、二类苗不宜施用返青肥。对迟播弱小、群体偏少、预期穗数可能不足,或者前期施肥不足、有脱力落黄现象的麦田,宜立即追施接力(返青)肥,可亩追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对秸秆还田量大、苗情过弱的宜每亩再加施5公斤尿素,尽早促弱转壮,争穗争粒。对于叶龄偏大、群体偏多、有提早拔节趋势的田块,不宜施用返青肥,且要在拔节前进行适度镇压或适当化控,控旺促壮防倒。
▲图11 旺苗化控、镇压
3、适时化除,绿色防控。对前期化除效果差,目前草害达标田块,要根据草相特点在拔节之前及时选准药剂、用好药量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早春茎叶处理,宜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小麦拔节前(拔节后化除易导致药害),可选择唑啉草酯(爱秀)、炔草酯或二者混剂(大能)、啶磺草胺、苄嘧磺隆、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二甲四氯、氟氯吡啶酯等药剂防除,但要注意避开低温寒流,掌握在施药前3~5天后5~7天日均气温不能低于8℃,防止低温药冻害。
4、因苗制宜,适时重施拔节孕穗肥。重施拔节孕穗肥是小麦高产高效的关键。拔节肥施用时间,淮南地区通常在3月上中旬,今年要提前到2月底至3月上旬;淮北地区通常在3月中下旬,今年要提前到3月上中旬;具体时间还要根据苗情、墒情、返青肥用量等因素适当灵活把握,早拔节早施肥,肥水结合,提高肥效。对返青时群体过小、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力落黄严重麦田,提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用尿素5~8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10~15公斤,培育壮秆大穗。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高产田提倡施用孕穗肥,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施用,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一般亩追施尿素5~8公斤。对弱筋小麦,施氮要前移,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孕穗肥。
▲图14 小麦拔节肥看苗诊断特征
5、防御冻害,及早补救。春季气候“孩儿脸”,常遇倒春寒天气。小麦拔节后尤其是拔长两节后,遇到气温0℃以下,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就会冻死冻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低温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灌水,可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层小气候,缓冲地表温度变幅,减轻冻害发生。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要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受冻程度迅速增施恢复肥。仅叶片冻害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左右,不必施肥;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应迅速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亩增施2.5公斤尿素;主茎幼穗冻死率80~100%时,最多亩增施15公斤尿素,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才能减少产量损失、尽可能获得正常产量。要注意增施的恢复肥跟正常施用的拔节孕穗肥互不抵消。
▲图16 倒春寒后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冻伤
—————— END ——————
[排版编辑:黄梅 丁锦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