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张军峰:《最后一个匈奴》读后感
《最后一个匈奴》读后感
文/张军峰
经朋友介绍,拿到《最后一个匈奴》这本书,我是几天时间一有空就拿起它如饥食渴的把它读完。
《最后一个匈奴》分为上篇和下篇,我更喜欢上篇,作者的笔锋纵横,文采飞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十分精彩。上篇如同一个传奇故事,读来更引人入胜,上篇中的人物因而塑造的更饱满鲜明。下篇进入解放后,小说中作者思辨的成分、叙述加多,虽然思考的深度和对文化现象的挖掘变深了,可是人物的塑造却显得单薄和程式化,几乎让人误解为下篇的写作是另外一位作者了,下篇的基调是主旋律的,很遗憾,对于文革这段历史和改革开放后的十年的描述,没有路遥《平凡的世界》描述的精彩细腻。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吸引了我,而我却是不太喜欢长篇小说的。然而我钻了进去,不但在于它的故事情节,更在于那故事后面的大背景大时代以及陕北黄土高原的特有的风情。那史诗般的画面,再现了二十世纪黄土高原上的历史巨变和岁月的沧桑,很让人心血澎湃。书的上卷是以主人公杨作新为主线,展现了杨投身红色革命的赤子之心,给人一种边远地区独特的革命风情。书的下卷则主要以文革后及后来的经济大潮为背景展开的。下卷的主人公是杨作新的儿子杨岸乡,他深受文革的迫害,使得他的才能遭到埋没。但文革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知识储备----数卡车的书,尽收眼底。这为他后来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开始慢慢觉醒,发展意识也开始慢慢加强,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片曾被遗忘的高原,以及这个早已陌生了的世界。他们开始为家乡的建设而奋斗而奔波,作为这块土地的子女,他们要把这伟大的母亲重新丰润……
总的来说,这部书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30年前的冬天老师的带领我们搞毕业创作,我第一次踏上那片广袤地、满怀崇敬地革命圣地。工作后也曾去过几次,但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受,黄土高原的风貌随着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正在孕育着新的生机。通过读这篇小说它让我回味了那个时代的钟声,更让我这个关中平原的平凡子弟了解了那片曾被遗忘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土高原,这里朴实的风土民情,不由得不让你赞叹人类的原始的纯野和坦然。尤其是那动人的陕北民歌,唱出来人类最真实的感受,并着高亢的唢呐声,更是让人们的心灵为之震撼,让灵魂为之荡漾;而那优美凄清的高原画面,更是让人向往之。这样的画面就像《延安、延安》中所描绘的一样。
作为一部高原史诗,它是没有开头和结尾的。它给人的是追思,它把人从现实带到几千年前的动荡年代;它给人的是留恋,深深为它的景色所沉迷;它也让人们向往和憧憬,思索着它的未来和前程。它又是一部描述人性的大作,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体例。这本书有强烈的作者的主观意识融入其中,也可以说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和感情世界的投射,虽然我没有去查资料,但我认为,这本书几乎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或者是家族史,因而融入了强烈的朝圣一般的作者的感情,这种强烈感情让读者在阅读时,常常必须游离于故事之外,随着作者第三人角度的剖析和叙述,稍微削弱了读者对于故事主人公的命运的关注。
高建群在使用陕北民间口头语和信天游上,显示了高超的功力。而在现代诗的创作上,也表现了不凡的手段。非常喜欢下面这首书中的诗,摘录如下:
但过去的每一个淡泊的日子
都似一颗颗饱满的种子
生动得令我们流泪。
你大概,已从地球上逝去
不然,怎么收不到你的波段
我的呼唤,坠毁深渊
忍不住送你一个吻
竟把你整个淹没
作者系大荔县教育局体艺卫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