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果阿战争:印度碾压葡萄牙,终结400多年殖民史

印度军队

印度的果阿,犹如中国的澳门,都是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产物。

1947年英国人从印度撤离之后,葡萄牙人仍然盘踞果阿等地,拒绝撤离。

1961年12月,印度在反复交涉失败后,不顾西方世界的普遍反对,出动海陆空三军武力开进果阿,终结了葡萄牙在果阿400多年的殖民史,也终结了西方殖民者在印度400多年的殖民史。

这是冷战时期印度的最高光时刻,印度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自信心炸裂,社会上对外强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举目所致,皆是咖喱。

10个月后,中印战争爆发······

印度军队

01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启了人类大航海时代。

西班牙一路向西,他们发现了美洲大陆,葡萄牙则紧盯着东方,他们绕过非洲好望角,先后到达了亚洲的印度、马六甲海峡以及中国沿海。

1498年,达·伽马首次“发现”印度后,葡萄牙人的足迹,逐渐遍布整个印度半岛海岸。

达·伽马和他开辟的新航路,图中Goa,即果阿

1510年,葡萄牙人攻克果阿。作为里斯本到葡属印度贸易航线的终点,果阿于1530年成为葡属印度首府。

此后,葡萄牙人以果阿为前进基地,继续向东,攻占了马六甲海峡,澳门,甚至延伸到了日本长崎。

整个16世纪,果阿是葡萄牙连接东西方贸易的最重要港口之一,是葡萄牙海上帝国在东方的中心。

时间再往后,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纷至沓来,在印度半岛展开角逐,最终英国人力压群雄,控制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英国殖民者和印度人

英国吃肉,葡萄牙、法国也能喝点汤——它们依然在印度拥有零星。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西方殖民统治开始动摇。

1947年,大英帝国被迫向印度人移交统治权力,黯然离场。但法国和葡萄牙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因此,如何将这些小块收回,成了摆在印度政府面前的难题。

搞定法国人比较顺利。

法国本来是不想归还的,但它陷入了印支战争的泥潭,有心无力。

北越军队攻陷奠边府

在印度的外交攻势下,1954年10月,法国同意向印度政府归还本地治里(地名),1956年正式移交。

搞定葡萄牙人一波三折。

与法国人“识时务,好说话”,形成鲜明对比。葡萄牙在问题上,很不识时务,很不好说话,态度异常强硬,丝毫不肯让步。

葡萄牙在印度的包括:果阿地区、达曼-第乌地区、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三地统称葡属印度(习惯上统称果阿地区),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当时人口约63万。

果阿地理位置

早在印度独立之前,果阿地区就不断有人起来,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1938年,印度国大党卷入其中,支持果阿独立运动,还建立了果阿支部。

1946年,果阿人发起了一场甘地式的“非暴力不合作”示威运动,遭到葡萄牙殖民当局镇压。

非暴力的路子走不通,“果阿自由党”、“果阿人联合阵线”等武装团体涌现,开始搞武装斗争。

独立之后,印度政府开始支持“果阿自由党”等武装团体,给予其财政、后勤、军火等援助。

示威游行,标语上写着:葡萄牙放弃果阿

这些武装团体把基地设在印度境内,在印度军警的庇护下,经常越境袭击果阿地区,扒电线,毁道路、炸桥梁,破坏葡属印度的经济和秩序。

当然,这一时期武装骚扰是小打小闹,不是斗争主流,主流还是外交谈判。

02

1949年,印度在里斯本设立了公使馆,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协商解决果阿问题。第二年,印度正式要求葡萄牙将果阿地区归还给印度。

葡萄牙拒绝了:果阿地区是合法获得的,是葡萄牙国土的一部分,它们成为葡萄牙国土时,印度共和国还不存在,所以,这个问题没得谈。

为了让印度死心,1951年葡萄牙修改了宪法,把海外改称海外省。

这样,葡萄牙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在印度没有,果阿地区只是葡萄牙的一个海外省,葡萄牙和印度之间不存在问题。

既然没有问题,那就没有什么可谈的。

帝国主义果然是大大滴狡猾,变着法子欺负老实人。

印度政府强烈谴责葡萄牙,总理尼赫鲁称:在这些地区维持殖民统治是不合潮流的,而且一定会导致不断的摩擦。当印度是一个主权国家时,没有理由允许这些外国飞地存在。

葡萄牙人耸了耸肩,摊开双手:Who care?说完,关闭了印度设在里斯本的公使馆,把印度外交使团撵了回去。

简直奇耻大辱!

印度决定以牙还牙。它们制定了对果阿居民进入印度的签证管制,印度码头工人对通往葡属印度的船舶实施抵制。

1954年,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果阿地区的武装团体,收回了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此举大大鼓舞了印度人收回果阿的信心。

葡军中的黑人士兵

一年后,约5000名印度志愿者试图进入果阿地区,支持这里的独立运动,葡萄牙殖民当局出动军警暴力阻截,打死21人,打伤30人,逮捕了几千人。

印度人彻底怒了,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游行和抗议示威,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手段收复果阿。

面对汹汹舆情,尼赫鲁给爱国者们浇了一盆冷水,他下令禁止游行示威,竭力制止事态升级。

有人骂尼赫鲁太软弱,尼赫鲁是这样回复的:如果印度人可以采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那它就不能否决其他国家也有如此的权利,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尼赫鲁

解释一下:当时印度的人设,是独立于美苏两大阵营之外的和平力量,在一众亚非拉国家中很有号召力,哪里有战争危机,哪里就有尼赫鲁,他是“和平的调停者”。如果印度用武力收回果阿,以后就没法打人设牌了。

为了增强说服力,尼赫鲁还举了中国澳门的例子,他说:中国并没有因为澳门仍是葡萄牙的而变得焦躁不安。······它们的军事实力并不弱,如果它们选择武力解决,那只是小菜一碟。

然而,尼赫鲁的讲话没能压制住印度人的狂躁,随后印度政府还是宣布:不允许葡萄牙人经过印度领土;对果阿地区实行贸易禁运;停开果阿与印度之间的火车。

1955年,印度关闭了葡萄牙在印度各地的领事馆,两国外交关系中断。

相互伤害

外交解决的大门被堵死,战争还会远吗?

03

众人皆醉,尼赫鲁独醒。除了印度的人设之外,他还担心别的问题。

冷战时代,任何重大国际关系变动,都绕不开美苏两极格局,印度和葡萄牙的关系亦然。

以印度土地之广,人口之众,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葡萄牙人。

既如此,弹丸小国葡萄牙为什么仍然有恃无恐,这不值得深思?

葡萄牙总理是萨拉查,一个和西班牙佛朗哥比较类似的人,他1932年上台,铁腕统治葡萄牙长达36年,为人精明强干。

二战时期,萨拉查脚踏两只船,让葡萄牙躲过了战争,战后他倒向英美。

亚速尔群岛位置

1949年,葡萄牙加入北约,献出了亚速尔群岛的拉日什,作为北约的军事基地。从此傍上了北约这条大腿。

葡萄牙在果阿问题上如此强硬,原因有三:一是它有北约当保护伞,二是葡萄牙在世界其他地方还有,担心从果阿撤出,引起连锁反应,三是维护萨拉查政府的威信,毕竟,独裁者都特别看中面子。

这意味着,在果阿问题上,印度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葡萄牙,还包括给它撑腰的北约集团,其中,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

美国对果阿问题没有明确的态度——葡萄牙是美国的盟友,印度是美国的朋友,得罪谁都不好,更何况,这种小事与美国没有利害关系,美国懒得参和。

萨拉查

所以,当葡萄牙要求美国支持自己、谴责印度时,美国拒绝表态。

艾森豪威尔建议葡萄牙学习英国,要懂得放弃,还说人口近200万的葡萄牙,不足以强大到保住大量海外领地。但是,葡萄牙拒绝了这个建议。

1956年尼赫鲁访美时,艾森豪威尔明确告诉尼赫鲁,美国在果阿问题上,持中立立场,不支持也不反对某一方。

不过,美国也说了,希望两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这就很难办了,葡萄牙是不会主动归还果阿的,尼赫鲁又不愿冒险用武力解决,这得拖到什么时候?

艾森豪威尔与尼赫鲁

时间进入60年代,尼赫鲁对葡萄牙的耐心,逐渐消磨殆尽,他开始向外界频频暗示:印度不排除考虑武力收复果阿。

尼赫鲁如此转变,不是因为他想通了,而是国际环境变了。

首先,印度获得了苏联阵营的支持。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印度和苏联的特殊关系。

冷战时期,苏联和印度关系很好,从1955年赫鲁晓夫访印,直至苏联解体,苏联对印度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不间断援助,帮助印度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国防工业和科研体系,两国还结成了准同盟关系。

因此,苏联在果阿问题上态度很鲜明,无条件支持印度。

尼赫鲁与赫鲁晓夫

1955年,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访问印度,两人到处演讲,在果阿问题上说起了相声。

布尔加宁:哎,你听说了吗?

赫鲁晓夫:听说啥?

布尔加宁:时代变了,葡萄牙还保留在果阿的,简直是文明人的耻辱。

赫鲁晓夫:谁说不是呢,今天还有些国家,像虱子一样叮在健康人身上······

布尔加宁:等会儿,你说的有些国家,是哪些国家?

赫鲁晓夫:嘿,你明知故问,当然是葡萄牙啊,它不愿退出果阿······

布尔加宁:是啊,地球人都知道,果阿是印度领土,殖民者应当滚出去。

赫鲁晓夫:很明显嘛,葡萄牙是窃贼,果阿是贼赃,贼赃必须物归原主,还要加上利息······

尼赫鲁与朱可夫

两人在台上纵情口嗨之时,台下的印度人发出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随着苏联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尼赫鲁在果阿问题上的底气越来越足。

04

印度和苏联打得火热,引起了美国的不安。

为防止印度滑向苏联阵营,美国调整了轻视印度的政策,开始向印度示好。

肯尼迪上台后,声称“一个强大的印度比一个虚弱的印度更有利于美国的利益”,他决心把印度打造成对抗东方阵营的堡垒和亚洲民主橱窗。

肯尼迪与尼赫鲁

这一时期,美国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投印度所好——当然,果阿问题除外。

苏联和美国争相拉拢印度,印度在冷战格局中地位蹿升,尼赫鲁更拽了,对葡萄牙北约成员国的身份,渐渐不放在眼里了。

他明白,美国人不可能为了小小葡萄牙,而放弃战略地位更加重要的印度。

最后一点, 60年代,全球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殖成了时代主题。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谴责殖民主义的决议,拒绝了葡萄牙提出的将海外改为海外省的主张;1961年,葡属安哥拉,爆发了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武装起义;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一致要求彻底废除殖民主义。

国际形势非常有利于印度收回果阿。尼赫鲁抓住时机,开始搞事情。

60年代,反殖反帝运动风起云涌

从1961年1月开始,果阿地区的武装团体,再次活跃起来,他们以游击战的方式,到处袭击警察局,进攻军事据点,伏击巡逻队。

据葡萄牙军官回忆,他们遭遇到了最老练的游击战争,游击队成员大部分并不是果阿人,而是参加过二战的英印军老兵。

显然,这背后是印度政府在操作。

1961年8月,印度举行全国性会议,决定在年内结束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尼赫鲁重申了印度的立场:印度不能容忍在其领土上的外国基地存在!

不久,他询问军方人士:武力解放果阿,有无困难?

军方回应:一切顺利的话,只需24小时,反之,最多48小时。

尼赫鲁和军队

印度日趋强硬,葡萄牙看在眼里,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1961年11月,驻安吉第乌岛的葡萄牙军队,向印度客船“萨巴尔马蒂”号开火,导致1死1伤,开火的原因是,葡萄牙军队风声鹤唳,担心这艘船装载的是印度士兵,来骗,来偷袭。

这次事件让印度人炸了锅,群情激愤,纷纷要求政府对果阿地区采取军事行动。

印度政府通过第三国使馆,强烈谴责了葡萄牙的暴行,还在安理会上血泪控诉,争取国际舆论同情。

葡萄牙嗅到了战争气味,紧急从本国空运了2000名士兵到果阿,印度顺势从海陆空包围了果阿地区。

12月7日,尼赫鲁发表演讲,称印度隐忍克制了14年,果阿必须回到印度怀抱。

这传达的意思很明显了,约等于“是可忍,孰不可忍”。

05

此时,美国已经清楚,战争将不可避免。

中情局专门分析了尼赫鲁的处境:

面对印度高涨的民族主义、反对党的抨击、军方的压力,面对亚非拉国家的指责(反殖反帝太怂),中印边境冲突的压力,以及即将到来的大选。尼赫鲁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强硬到底。

但是,美国并没有强力制止尼赫鲁,只是劝告他不要使用武力,肯尼迪给尼赫鲁写信,说使用武力会损害印度“世界和平战士”的形象。

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分别给尼赫鲁和萨拉查写信,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但两人都不鸟他。其他的国家调停,也没能动摇尼赫鲁的决心。

联合国秘书长吴丹

美国不会干涉印度,苏联又在安理会上否决一切不利于印度的提案——已经没有人能阻止印度人的星辰大海。

1961年12月18日凌晨,印度启动了代号为“胜利行动”的军事计划,3万多印军越过边境,开进果阿。

与此同时,印军还出动2艘轻型航母,2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4艘扫雷艇,以及几十架轰炸机和战斗机。

果阿地区的葡萄牙陆军有近4000人,海军200人,装备1艘护卫舰,3艘巡逻艇,此外,还有2架运输机。

“维克兰特”号航母是印度的首艘航母,也是二战后亚洲国家装备的第一艘航母

虽然力量对比悬殊,但萨拉查还是命令果阿总督席尔瓦,要求葡军战至最后一人。试图保住古老殖民帝国最后的荣光。

要脸,还是要命,只能选一个。葡萄牙士兵选择要命。印军所遇到的抵抗,微乎其微。

19日晚,果阿大部被印军占领,席尔瓦宣布投降,战斗只持续了36小时。

此战,印军阵亡22人,受伤54人,葡军阵亡30人,受伤57人。

印军收回果阿

印度武力收回果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毁誉参半的评价:西方世界普遍表示遗憾、震惊、沮丧,苏联阵营则表示支持,认为印度的行为是正义的,合法的。

印度武力收回果阿之际,正值中印关系恶化之时,两国边境摩擦不断,战争一触即发。

即使如此,中国对印度收回果阿,还是表达了支持:印度人民采取坚决的行动来收复自己的领土果阿,是完全必要的,正义的。

武力收回果阿,把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推向了高潮,朝野自信心爆棚,舆论一片狂热,纷纷要求对中国采取同样手段。这一切,大大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终于,1962年10月,战争爆发。

【参考资料】

《果阿非化与美国的反应》

《浅析苏联在1961年果阿事件中的角色》

《尼赫鲁对果阿问题的处理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

《文化碰撞视角下的印度果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