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为师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首先,人是为了获得生存技能而读书的。就拿我来说,2015年,我突然想学烘焙,于是,立刻网购了烤箱、工具和材料,难道这样你就可以开始烘焙了吗?不是的,对于我来说,我不想参加培训班,不是怕花钱,而是没有那个时间。最方便的是,买一套烘焙书。于是,我买了君之的四本烘焙书。在这些书的指导下,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实践,我现在烘焙的东西已经有模有样了。
同样的,你想学烹饪,却不读烹饪书;你想学会计,却不读会计书;你想学种树,却不读种树书;你想学电脑,却不读电脑书……很难想像你能成功。
在技能的传承上,人类显然比其它生物要先进一些。因为其他生物除了本能和模仿外,基本上没有其它办法了。而我们人类发明了书这种既可广泛传播又能方便存储的东西。真是方便至极!
还有,凡是能够写书的,尤其是技艺等领域的,一定是这个领域的高手。那些糊涂蛋写的书,禁不住市场和时间的考验都被淘汰了。所以,看书,看经典书籍,是获得生存技能的方便途径。
其次,读书是为了愉悦精神,或者干脆叫消遣。人活着,除了吃喝拉撒等基本生理活动之外,总要整点消遣来愉悦精神。不然,活着是不是太无聊了?所以,人类发明了唱歌跳舞,发明了戏剧电影,发明了电脑网络游戏等消遣方式。当然,读书看报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消遣方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三,读书是为了寻求真理。这个世界太纷纭复杂,各种学说纠缠对立,到底哪种是对是错?比方说吧,《论语》中的某句话,可以有好几种解释。表面上看,哪种解释都对,但你不能说它们都对吧?如果你多读一些书,往深层次去想,你会发现有一种解释最合理。什么是真理?合理的解释就是真理。
我说这些和当老师有什么关系呢?
慢慢来。
人为什么要找老师呢?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生于世,总会产生一些疑问。有些疑问,在当代,读读书就可以解决了,但有些疑问你读书也找不到答案,这时候就需要找老师了。
那你会找什么样的老师呢?打个比方吧,假设你得了病,是找普通医生治呢还是找比较厉害的医生治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同理可证:找老师,当然我们会找比较厉害的老师了。
那些比较厉害的老师是怎样养成的呢?方法途径有很多,比如脑子好使,好学,参加培训,等等。其中我认为最方便最经济的办法是多读书。
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这个社会,什么人都可以不读书,但老师不能不读书。”不读书的老师很可怕而且有害于这个社会。以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条上有这样一项:“书报费”,而且据说会随着你的资历增加而增加。现在没这一项了,其实我觉得是一种倒退。应该给老师单独设立这么一项。很有意义。
看武侠小说,经常看到里面有这样的话叫“遍拜名师”。一个人要想成为武林高手,只学一家还不够,总要多多益善多拜几个师傅。现在的学生上六年小学,只跟着一个语文老师,这有点不好。应该尽可能让不同的语文老师来教,这样学生可以学到各个语文老师的优点。这叫“转益多师”。
当然,在现有体制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努力提高每一位老师的本领,让“一”个老师足以应付某一阶段学生可能提出的所有疑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样的老师很危险。所以呢,话还得说回去,老师应该多读书,尤其是语文老师。有次我听小学语文课,在讲《卢沟桥的狮子》,老师放了一段“七七事变”视频后让学生谈感想,有小学生回答说“八路军很勇敢”之类的,老师竟然无动于衷不加纠正。那里哪有八路军的什么事呀?这都是读书少的缘故造成的,发现不了学生表述的错误之处。
当老师,当比较厉害的老师,就得多读书。学生进学校求师,是为了解惑,是为了追求真理。老师多读书,也是为了解惑,也是为了追求真理。
之前看了一遍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有些地方我觉得不甚明朗。现在在看傅佩荣的《论语之美》,刚看了开头,有些说法就觉得很过瘾,仿佛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光一本《论语》,你只看一种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