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生痰=抑郁!一张方子,疏肝化痰,治好抑郁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痰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这篇文字,我给你聊聊抑郁症。

我想说的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他们之所以得病,用中医视角来看,就是肝郁生痰。

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容易理解,也是最常见的类型。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全懂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孩,当时才17岁,是一个学生。

最初,他在学校里住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在学校经常被人殴打和讥笑。

眼看在学校待不下去了,这孩子就休学回家了。

可是,从那以后,这孩子就不正常了。不说话,不笑,表情淡漠。有的时候眼睛盯着某处发呆,一坐就是大半天。偶尔,他也会自言自语,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别人听不懂的话,有的时候还说自己有罪,是罪有应得。

由此同时,他想不起来吃饭,给就吃,不给就不吃,不知道饿。大便溏薄。

孩子家里人一看,吓坏了,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于是带他四处求医。经过诊断,说是抑郁症。但是经过针对性治疗以后,发现根本无效。

就这样,家里人决定带他看中医。

刻诊,见小患者面色晄白,脉弦滑、苔白腻、舌淡,而且反应迟钝,目光无神。在了解过往的经历以后,医家开了一张方子,如下:

制半夏、郁金各10克,陈皮、柴胡、甘草各6克,茯苓、白术各15克,生姜3片,香附12克,石菖蒲9克。

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结果,患者连续用药4天以后,诸证大有好转,接着再用三剂,患者恢复正常。此后,改用成药归脾丸后续调治20天,随访2年未曾复发。

这是一张比较典型的,治疗肝郁痰阻型抑郁症的案例。我希望你能多读几遍,把它理解透彻。

这里的前因后果,到底是如何的?

你看这个小患者,最初发病,就是因为在学校里头受人讥笑和责骂,甚至打骂。这个事儿,出现在他的身上,带来的后果,就是精神的抑郁、苦闷,甚至是自责和自我怀疑。

我们中医讲,肝主情志,这类负面的情绪体验,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导致肝郁气滞。

肝属木,脾属土。肝郁气滞,则脾土受克,于是脾运化之能受损。脾虚,不能很好地输布津液,于是痰湿内生。与此同时,由于患者肝郁,气机不畅,这就让痰湿的聚积进一步加重。

痰湿这个东西,它在引发疾病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蒙蔽心神。对上文这个小患者来说,显然就是痰湿蒙神,导致其出现了抑郁症。

小患者脉弦滑、舌淡、苔白腻,就是痰湿内阻的表现。脾虚,气血不能化生,所以他就面白。

这个时候怎么办?疏肝解郁、健脾化湿。肝郁和痰湿这两件事,必须一起解决。

我们来看看当时医家开的方子:

制半夏、郁金各10克,陈皮、柴胡、甘草各6克,茯苓、白术各15克,生姜3片,香附12克,石菖蒲9克。

这个,确切讲,是二陈汤的化裁。二陈汤,你知道吧?它的组成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其中陈皮行气除湿,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它号称治痰之总剂,是中医治疗痰湿证的主要方剂之一。

在这个基础上,郁金、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白术和生姜,燥湿健脾益气,固护中焦脾胃。石菖蒲,能化痰开窍醒神。

总体来说,它的结构是比较精简、明了的。

等到这个孩子,痰没了,肝气顺畅了,心神不被蒙蔽了,他自然也就恢复正常了。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个案例,以及这个方子,真的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都属于一般操作。但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它却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因为在生活当中,很多抑郁症患者,他们的发病路径就是这样的:先是肝郁气滞,接着脾虚生痰,然后痰蒙心窍,这个人就不正常了。这个时候怎么办?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开窍醒神。我觉得,这种中医思路,比西医西药要强一些,更人性化一点。

当然,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难以完全掌控的。我这里所说的,也只是代表一部分人的情况,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是,它作为业界普遍承认和重视的规律,值得向大家科普说明,让更多人对此有充分的了解。

其实,生活在当下,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周围处于抑郁状态,或者确诊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啊?除了资讯发达,我们知道得多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激烈社会竞争下,不少人心态的失衡。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国人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摆正心态。物质生活的丰富,工作压力的加大,自我期许的提高,这些最容易引起攀比、自卑、焦虑等心理失衡状态。所愿不得,其结果,就容易引起肝郁气滞。这是引发心理疾病的根源。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跟你说这么多吧。我不希望我的读者里头,有抑郁症患者。但是,如果此时此刻对你,确实为抑郁所困扰,那不妨对文中所述配伍加以留意。可能的话,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专业读者朋友,我希望你能认真思考一下。它所体现出来的治疗思路,还是很有广泛意义的。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