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诗的好坏,让我们在漫天垃圾的诗坛中去伪存真?

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

若要写好一首诗,必先要学会鉴赏诗,只有知道什么诗为好诗,才能按照相应的鉴赏标准去写出好诗。那么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呢?

其实这个问题,这位朋友的理解是正确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写诗的最重要条件”的文章,讨论过关于鉴赏能力的问题。

鉴赏能力的形成会抬高诗人的欣赏水平,在写诗的过程中自然会使用相对应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那么,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

新诗和旧诗词之分别(鉴)

就中国诗词目前的状态来看,最好是根据诗歌区别来进行区分,即古诗词和现代诗的鉴赏。

古诗词使用文言文作为语言基础,有格律的底层作用。用今天的一些诗人的话来说,形式大于意境,鉴赏自然要从形式入手,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再看内容和意境。

而现代诗以白话作为语言基础,虽然也要求清朗流丽,但是没有格律限制,同时也不需要了解文言文语法,对于文字的安排除了特殊的修辞之外,基本上都是一看就懂,所以现代诗的鉴赏就更加着重于情感和意境。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古诗词不讲内容意境,只是形式打底,所以实际上古诗词的鉴赏要比现代诗更难——你首先得过语言关,要学习“诗家语”,接着要了解诗词意象,才有可能真正从赏读到理解再到鉴赏。

鉴赏鉴赏,其实是鉴别、赏析。鉴别有去伪存真的含义,也就是说鉴赏,不光只是欣赏分析,还要能提出批评——很多诗评人都不一定真正能发现古诗词的问题,也不敢提出批评。

真的鉴赏不仅仅是夸赞。

现代诗因为格式的相对无限和语言的没有隔阂,表达诗人心中情感是可以非常直接、饱满的——这是现代诗的长处,诗人得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朦胧、虚化、美化自己的内容和意境上面,而结果则随着诗人的文采发生变化,有度的则是精妙无比,失控的则是晦涩艰深。

对于现代诗的高级思维来说,精妙无比有时候也需要解释,晦涩艰深就基本上属于垃圾了。

有朋友就会很不平,为什么古诗词晦涩艰深可以原谅,甚至很多人去钻研,而现代诗的艰深则被认为是垃圾?

因为古诗词的艰深有可能是意象艰深,主题晦涩——那么这种作品同样是垃圾。但是有很多只不过是当代读者文言文知识不够,历史用典知识狭隘,所以才导致理解困难,认为是作品晦涩罢了。在喜爱诗词并愿意花时间琢磨学习的人眼中,可能这些作品一点都不艰深——好的诗歌,在当时代都是口口相传的。

诗歌实际上都是文字化的口头文学,相对于散文或者其他文体,诗歌才是真正的平民文学。

所以,现代诗如果写得让今天的现代人读不懂,就是垃圾。

可能你认为你的作品是自我意象的最高表达,也许茫茫人海中总有你的知音,但那只是你们两个交流的内容,无法成为大多数人认同的作品,这种“诗”,其实就没有意义。

所以鉴赏好诗的第一步,是区分出这首诗是现代诗还是旧体诗。

形式之上内容鉴赏(赏)

现代诗直接进入第二步,旧体诗则区分出近体诗、古体诗,将那些不合规则,胡乱堆砌意象,今古逻辑混乱的作品直接剔除出去,如果是近体诗,则把不合格律的也剔出去,然后再进入第二步。

作了形式上的筛除(鉴别)之后,现代诗和旧体诗又回到了同一起点,作内容和意境的欣赏。

对于不讲究形式的朋友来说,第一步就可以完全忽略——现代诗爱好者们就可以这样。

因为我们对诗做出鉴赏,形式是第一步,但是对诗的共性作出欣赏才是鉴赏诗的真正目的,也是我们得以在一篇文章中同时鉴赏新、旧诗体的原因所在。

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只要是诗,就有诗的共性。我们的欣赏,其实正是诗的共性,而非彼此之间的差别——差别是用来挑毛病的,不是用来欣赏的。

诗的共性:诗是韵文,诗以言志——这不论旧体诗、现代诗都符合这两个特征。

换句话说,“诗”就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思想或见识。

“欣赏”是“因为喜欢而观赏”,本身就带了喜欢、认同的意思在里面。

一首诗怎样才能让我们喜欢呢?

第一是要价值观、是非观一致,我会从根本上认同你,第二就是你要让我觉得“有意思”。

这个“有意思”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有意思,一是表达上有意思。

说到底就是价值认同外加表达有趣——实际上就是内容和修辞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说什么,怎么说”。

内容上有意思,取决于诗人的情感、思想和见识;表达上有意思,表现为诗人塑造的意象的新奇性。

在这一点上,现代诗和旧体诗没有任何区别,也因此我们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

无论旧诗、新诗,都是在内容主题上有意思,才能触动读者,在表达方式上有意思,才能打动读者。

主题上的契合认同,让读者心中一宽:“这正是我想说的啊。”

表达上的新奇独特,让读者眼中一亮:“原来还可以这样说啊?”

这两方面做到了,就绝对是一首好诗,不论新旧古今。

附例

比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标题主题明确,直指乡愁。这是能够引起无数海峡对岸读者共鸣的心事,同样也契合大陆希望游子早日回归的心思。不论公私,这份诗意就成功拔高到政治层面,又符合个人读者。

首先,无论个人还是官方,我们都对他这首作品的主题认同,这是这首作品成功的最大加分。

其次就是表达方式,用四段乡愁的不同演绎,重章叠唱,步步递进,最终落实到海峡两岸的故乡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形象化成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对人在不同时期情感变化表达得丝丝入扣。

这种表达方式是奇特的,未见过的,他让我们知道,原来“乡愁”可以这样浅吟低唱地具象化啊?不但形象,而且贴切。

所以,这无疑是一首好诗。

以上作为鉴赏诗作好坏的一个例子,并不全面,只是个人角度。

古诗也是一样的。

比如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别诗的主题自然是离别伤感,合乎大多数羁旅在外之人的心思。

从“送君不觉有离伤”这里,就开始用新奇的写法来吊读者胃口:你明明写送别离愁,怎么会“不觉有离伤”?这就是一种欲擒故纵的写法,让我们有兴趣继续往下读。

结果他通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创造出这些不论什么地方都相同的景色,来告慰别离者,咱们共有一道青山云雨,共有一轮明月,算不上离别,所以不用伤感啦。

通过想象,创造各种形象,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主题是老主题,可是让王昌龄通过新奇的表达方式写出新意来,这种特殊而巧妙的构思,让读者眼前一亮,这种新奇而恰当的想象,打动了读者。

这就是表达上的“有意思”。

这首作品自然就成为千古名作。当然这其中还有古诗词的特有格式、音韵问题,这个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第一步鉴别问题,与后面的境界内容赏析关系有,但是不大。

鉴赏的标准

诗歌的章法结构,语言文字,修辞方法,体式的散化和整饬,甚至连韵律节奏,都不是打动读者的关键。

打动读者的,要么是思想情感的独特性,要么是表达方式上的奇特性。

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一直在变化,但诗的本质永远不变。诗的形式和语言,并非诗的本质,也并不能决定作品是不是一首好诗。

欣赏一首诗,最重要是看作者表达了什么,怎么表达出来的,不分新诗和古诗。

从这一点上来说,新诗、古诗的欣赏并无本质不同,所以才能一起讨论。

记住,鉴赏分为“鉴”和“赏”。

鉴,是看这些文字算不算得上一首诗,是否高低有致,有节奏感,有没有韵脚。

赏,是看这首诗说的是什么,表达得怎么样,划分出好诗、差诗、恶诗。

这两点无论古诗还是新诗,是可以共同对待的,只不过古诗在“鉴”的方面更加严格一些罢了。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带着这个鉴赏标准进入风云诡谲的现代诗坛,去大杀四方了。

不管什么“体”,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写的是什么东西,在“我”的评判标准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0)

相关推荐

  • 『古诗词鉴赏』古诗大全5

    古诗大全 楚江怀古 (马戴)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没蕃故人 (张籍) 蜀先主庙 (刘禹锡)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阙题 (刘慎虚)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 ...

  • 『古诗词鉴赏』古诗大全1

    木兰诗 长恨歌 (白居易) 离骚 (屈原) 山行 (杜牧) 将进酒 (李白) 滕王阁序 (王勃) 陋室铭 (刘禹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蜀道难 (李白) 孔雀东南飞 师说 (韩愈) 锦瑟 (李商隐 ...

  • 『古诗词鉴赏』古诗大全8

    至后 (杜甫)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井泥四十韵 (李商隐) 判春 (李商隐) 夜饮 (李商隐) 微雨 (李商隐) 江陵愁望寄子安 (鱼玄机) 登池州翠微亭诗 (岳飞) 忆梅 (李商隐) 寒夜 ...

  • 『古诗词鉴赏』古诗大全3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碛中作 (岑参) 子夜秋歌 (李白) 江南曲 (李益) 绝句漫兴九首 (杜甫) 无家别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古柏行 (杜甫) 潼关吏 ( ...

  • 『古诗词鉴赏』古诗大全4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山石 (韩愈) 送陈章甫 (李颀) 列女操 (孟郊)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 贼退示官吏 (元结)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宿业师 ...

  • 庄晓明/《冶春诗刊》序

    冶 春 诗 刊 本期主版编辑:雨佳欣喜 1 <冶春诗刊>之 序        言 作者:庄晓明 2 当初,三个世纪前,创立"冶春诗社"的先贤们是自信的,他们是社会的精英 ...

  • 2021《心潮诗词》(评论版)8月号目录

    2021<心潮诗词>(评论版) 8月号预告 卷首语 架起古今融通桥梁的中华诗词研究 陈国恩 20世纪中华诗词的研究,要有一个大的格局,即要从中华文化,包括语言的现代转型背景中来考察中华诗词 ...

  • 一首好诗的四个品相

    鲁文咏 一首好的新诗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往大里说无非两点--语言和意境,而这两点又是相互依存.共荣共生的.无论你的诗歌语言是新奇华丽的,还是质朴平素的(甚至完全是口语的),它所呈现出来的诗意.诗境,是 ...

  • 【诗论纵横】何 鹤:浅议“新诗思维”对旧体诗词创作的影响

    何   鹤:吉林农安人.书画家.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责任编辑.曾获全国诗词大赛第一名十余次,一.二等奖近百次.著有<诗词速成手册><何鹤诗 ...

  • 每日鉴赏|诗蕴四季青

    1751年,乾隆皇帝御定"燕京八景".其中的太液秋风.琼岛春阴.玉泉趵突都在北京市海淀区一个叫"四季青镇"的地方. 谜家余波尔先生创作了一则和"四季青 ...

  • 宋瓷的风雅,是一种生活态度,五首鉴赏诗分享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很多另后人 ...

  • 诗歌鉴赏:写诗和鉴赏诗都要懂得诗贵含蓄的艺术手法

    一.什么是诗的含蓄. 有的诗我们读了一遍就感到淡然无味,不想再读第二遍了,而有的诗我们却百读不厌,就像吃橄榄似的,越嚼越有味道,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前者太直太露,没有给读者留下回想的余地,后者含蓄 ...

  • 高考诗歌鉴赏“诗眼”复习导学案

    视频选集 (1/256) 自动连播 P10-1-1_唐詩的特色與價值09:34 P20-1-2_尊重與了解06:21 P31-1_背景介紹與基本釋義05:51 P41-2_陳子昂的復古理論10:16 ...

  • 如何评价一首诗的好坏?主要在“感发”二字,什么叫“感发”?

    诗词创作中的赋.比.兴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赋比兴是诗歌创作的3种主要表现手法,更准确地说,最早是<诗经>运用的3种表现手法,<诗经>作为五经之一,从来就被儒家重视,孔子整理诗 ...

  • 【鉴赏诗声】琴墨:春的线索····

    作者简介 琴墨,女,本名郝红艳,密云作家协会理事.爱好文学,酷爱诗歌创作.著有诗文集<白月亮>,<纸上水声>等.诗歌征文多次获奖,有诗歌百首散见于报刊书籍之中. 荐赏理由:琴墨 ...

  • 辛弃疾看着江水写了一首诗,气势强大无人可挡,堪称词中瑰宝

    "词中之龙"辛弃疾是一位集刚猛与柔情.彪悍与细腻.粗放与婉约于一体的热血男儿,他年少立志,誓言报国,曾经是一个孤胆英雄,凭着一身武艺和侠肝义胆成了诗人中少有的"武林高手& ...

  • 【禅诗赏析117】下午百合:赏析何建中的诗《秋山一瞥》

    禅诗赏析 秋山一瞥 何建中 枫叶 红得不能再红时 就落了 有风时 是一阵阵落 无风时 是一片片落 看不出 枫树有多伤感 只感觉 落着落着 林子就空了 [下午百合赏析] 我们与自然的对话,往往在一瞥之间 ...

  • 【暗香如沁】谷雨:始信杨花无去处,漫天飞作雪中诗

    古琴禪修 巫娜 - 天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七绝·晚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