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卫灵公篇(十二)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12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释     解
老师说:“纵观从古至今笃仁弘道的志士仁人,我还没有见过好德的从政者像好色的人那样,让感觉左右自己的行政之道,使其为政教化停留在追求外在物质利益之上,停留在满足民众百姓的放纵感官的享乐之上的。志士仁人在实现民众的庶之、富之、安之之后,通过'放郑声,远佞人’的引导,让民众守礼而束身,通过近忧远虑的弘仁的行政,让民众反身自明而从仁好德。”
释     字

已(巳)

《说文》:巳: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凡巳之属皆从巳。详里切。段注:《律书》曰:“巳者,言万物之巳尽也。”《律历志》曰:“巳盛于巳。”《淮南·天文训》曰:“巳则生巳定也。”《释名》曰:“巳,毕布巳也。”辰巳之巳,旣久用为巳然、巳止之巳,故即以巳然之巳释之。……《小雅·斯干》笺云:“似读为巳午之巳,巳续妣祖者,谓巳成其宫庙也。”此可见汉人巳午与巳然无二音,其义则异而同也。

《释名》:巳:巳,已也,阳气毕布已也。于《易》为“巽”,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

汉字“已”本作“巳”,后分作已、巳。甲骨文像初生孺子之形,头大于身。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注:“巳,似也。象子在包中形,包字从之。孺子为儿,襁褓为子,方生顺出为𡿮(古文子的倒形),未生在腹为巳。《广雅·释言》:'子、巳,似也。’” 假以为已然之已,又假借以为干支字。《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中释解:“吴大澂氏以为'古文已巳为一字。’……《韵补》以'古巳午之巳亦读如巳矣之巳’;《增韵》以'巳……象阳气既极回复之形,故又为终已字,今俗以有钩挑者为终已字,无钩挑者为辰巳字,是盖未知其义者也’。按已巳古本一字,音义并同,后世别之为二,形声随音而异,俗以左上半缺而有钩挑者读'以’之音为终已字,而以左上不缺且无钩挑者读'似’之音为辰巳字,今当从俗以示别。”本义为怀孕已毕,引申指停止、完结,又引申表示过去、已经。

素     说

前一章通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教导,让人们体悟志士仁人的近忧笃仁之心,把握君子“言忠信,行笃敬”的忧己弘道的一贯之虑。本章通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教导,让人们体悟好色之情的不可制的人性自然与好德之心的克复自明的天命自然,从而把握“放郑声,远佞人”的忧道弘仁的力行教化之道,把握仁者的教化之道起之于外在气质之情的“好色”之快乐,达之于内心反身致诚的“好德”之愉悦。

老师说:“纵观从古至今笃仁弘道的志士仁人,我还没有见过好德的从政者像好色的人那样,让感觉左右自己的行政之道,使其为政教化停留在追求外在物质利益之上,停留在满足民众百姓的放纵感官的享乐之上的。志士仁人在实现民众的庶之、富之、安之之后,通过'放郑声,远佞人’的引导,让民众守礼而束身,通过近忧远虑的弘仁的行政,让民众反身自明而从仁好德。”

本章需要注意区别和《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教导的面向不同。《子罕》篇(点击查阅)的“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承接前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教导,是让弟子体悟圣贤的仁德境界始之于“好色”,继之于“好德”,“仁德”境界的修行是“不舍昼夜”的不息不止而无止息的终点。而本章是承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教导的继续,是让志士仁人在行仁实践中把握“好德”者忧道不行的笃仁之心,体悟行道实践不可止于外在感官上的“好色”,而在于追求“仁之为人”的为政旨要。“好色”是生理、情理的需要,而“好德”则是社会、人情的驱使。前者是人的自然行为,后者是人的意识追求。把“色”理解为“美色”并进而把“色”理解为“美貌的女人”是牵强附会。事实上,这里的“色”和“德”同时出现,它并不表明“色”与“德”的对立,而是教导人们“德”是“色”克复回归后的超越,是由外表的快乐而深达于内心的愉悦。本章的“已矣乎”不是“算了吧”的叹息,而是通过从古往今的圣贤和志士仁人进行追思探寻后的总结之语。

(0)

相关推荐

  • 近忧和远虑:你知道自闭症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儿童科精神专科的候诊走廊,熙熙攘攘. 有些孩子蜷在角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的大喊着救命要跑出医院,还有的被爸妈抱在怀里,专注的转动着手中汽车的轮子. 一对夫妻从诊室走出来,妈妈蹲在走廊上嚎啕大哭,爸爸 ...

  • 人无远虑必为近忧

    ​很喜欢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看起来不难理解但是仔细一推敲,又会犯糊涂.我想了很多次,觉得给它改一个字比较好理解:人无远虑必为近忧.管他出自论语还是哪里,反正孔子已经死了好多年.没有远虑,可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0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释     解 老师说:"好德有位的君子总是要求自己能尽职尽责地行仁德之道,努力做到不辜负民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二)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2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释     解 老师说:"好德的君子总是自觉地让道义贯穿于自己的整个行政实践之中,以彰显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四)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4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释     解 老师说:"好德君子通过亲民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五)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5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释     解 老师说:"对于历史人物的毁誉评判,可以通过百姓的口碑和史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六)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6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释     解 老师说:"好德君子深明毁誉之言不是在毁誉的言说中,而是在民众的安康幸福中,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八)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8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释     解 老师说:"道本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不以人的喜好和献媚逢迎而改变,人只有随顺于道而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九)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9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释     解 老师说:"好德君子以弘扬'仁之为人'的仁德之道为己任,善察情感好恶背后的道义,善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

    一.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02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二.释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一)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1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释     解 老师说:"好德有位的君子总是以'仁之为人'的仁德道义之心尽自己教化引领的职责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三)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     解 子贡请教老师:&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