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光宗:做年轻长者,过阳光暮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越来越重,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老年人在信息不对称的世界中受贩卖健康或者经济焦虑、时政假新闻信息忽悠的情况亦不少见。但这不是他们的错,全社会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和价值需求。
老年或者老龄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年龄-功能-心态-价值),是立体多面的社会存在。老龄化过程包含了年龄老化、功能老化、心态老化和社会老化。年龄老化就是日历年龄增加的过程。年龄是相对的概念,老年的起点即初始年龄不是一成不变的,譬如我国现在是60岁,国际是65岁。功能老化即生理躯体机能的退化、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逐步丧失过程。心态老化即心理老化的过程,不再有梦追梦圆梦,对事物失去好奇和兴趣,终日无所事事,等吃等睡等死的不良状态,展示的不过是“被动老龄化”的暮气。社会老化即退出工作角色和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参与和社会关系式微或者中断的过程,退休就是社会老化的一个节点而非终点,更多是再社会化的转折点。
年龄老化只是个体老化的表象,老年人的功能老化、心态老化和社会老化才是人口老龄化治理应对的关键和核心,因为后者才决定了老年到底是财富还是包袱、是资源还是负担。除了年龄老化不可逆外,其他三种老化都是可控可逆的,这使我们看到了挖掘和释放老年人口红利的可行空间和潜力所在。年龄老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三种非年龄老化同时发生,或是严重者如失能失智的功能老化,或是思想僵化、心灵闭塞、情绪灰色及生无可恋的心态老化,或是与社会隔阂隔绝、不关心不参与社会发展的社会老化。恰如德裔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所言:“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这是对老年的精神性定义。
如是观之,成功老龄化就是要打破年龄枷锁和年龄偏见,积极看待老年,努力保持精神上的年轻心态、行为上的活跃老化——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奉献到老,永远追求精神上的“青春”(精神上找不到一丝皱纹),不知老之将至已至,控制身体功能老化,延缓社会参与老化。年龄与功能不一定同步,年龄老化并非功能老化、精神老化和社会老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幸福的老年不仅需要精神赡养,家人和社会给予老人人格尊重和精神关怀,而且需要精神自养、自求多福,追求长寿同时要赋予寿命以质量和价值,即给岁月以生命(健康与能力),给生命以意义(老年价值实现)。
借鉴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发现在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中隐伏着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特别是有健康、有能力、有知识、有追求的长者无不希望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甚至老有所成。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的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实现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讨论,老年人须融入积极社会化的时代潮流,做有志气有追求有贡献的“年轻长者”,成就一个个的“阳光暮年”,实现“积极老龄化”“产出性老龄化”和“高质量的成功老龄化”。(作者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