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一篇:苏轼传之长江万里行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一篇:

苏轼传

第一章   读书做官

三 长江万里行

嘉祐四年(1059)十月,苏轼一家老小,从眉山县城脚下的玻璃江边上 船,入岷江至宜宾,开始了长江三峡之行。
苏轼的乡土感情极深,这一次是弃家赴官,要离开生他的宅屋和熟悉的花鸟竹木,离开列祖列宗的坟茔和母亲长眠的墓地,离开一起长大的童年伙伴们,到一个迷蒙神秘的世界去。秋末冬初,玻璃江晶莹澈碧,乘坐小船120 里到嘉州渡口,改乘岷江大船。“美不美,家乡水”,故乡再也望不见,苏 轼诗思如潮,写下了南行第一篇——《初发嘉州》:
朝发鼓阗阗(tián),西风猎画旃(zhān)。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
从乐山大佛的脚下绕过去,看到岷江冲积的平原地带,像一面张开的扇 子,向东南铺过去。对面青山碧树掩映着一所楼观,那是有名的犍为王氏藏书楼,此时江边日出,雾气飘散,绮窗画阁已经暗旧,想必楼中藏书也被尘 封。苏轼暗思,若能在这里住下来,安安静静的读书该有多好。
船过宜宾,进入川江即长江上游了。风大浪高,另是一番景象。长江出川以高屋建瓴之势奔腾而下,大船如一片黄叶,人身完全失去了自主,苏轼切实感到自己飘流在了大江中。船过乱山峭壁,在牛口渚停泊。
黄昏时候山民三五一簇围拢在古柳树下,儿女们打打闹闹,咿呀乱叫,欢笑声震荡着山谷。苏轼上前与人闲话。一壮汉说,白日入城,薪炭价好,沽酒回家,菜蔬快煮熟了,请客人共饮。苏轼连忙谢绝,独自沿着沙石滩漫步。仰望新月皎 洁,山川一色,四野八荒,渐无声息,只有大江浩浩荡荡不停的奔流,适才所见山民,生在蛮荒之地,一生与麋鹿为伴,自足自乐。他们哪里知道,玻 璃江、瑞草桥、白鱼紫筍、香稻桐花,那才是景致宜人呢。往年高榜得中, 一时风光,诸多委屈只有自己知道,今日举家赴官,绝了退路,无拘无束的 日子永远没有了。这是何苦呢,吟道: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富贵耀吾前,贫贱难独守。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船下渝州,两岸高山夹住大江,水势湍急。山势陡峭直立,树木葱葱。过了涪陵,山上的林木渐稀,秃光光的乱石崩云,连一棵绿草都看不见。苏轼与子由坐在舱口联句,请父亲起头。老泉想了一想,起句:“江上看山如走马。”子瞻接口道:“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嵯(cuó)牙忽变态。”子 由联道:“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云斜缭绕。”子瞻想借用“仙师采药” 之句,欲变七言,一时措词不及,只听后舱王弗道:“上有行人高缥缈。” 老泉连声称道:“联得好。只是这一换韵敞了开来,怕要犯拖,就此收住方好。”子由想了多时,不得佳句,子瞻回头见保姆正在引着迈儿嘻笑,早把那起承转合忘得干净。老泉探身出舱接口道:“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日上峰巅,云飘雾散,人们出舱来到船头取暖。听船翁讲述神仙故事, 指点两岸古迹。从仙都观讲到屈原祠,讲到望夫台、白鹤寺,一串故事令人神往。苏轼问船翁船已到什么地面?船翁说是忠州。苏轼不解:忠州是巴国故地,怎会有屈原祠?船翁不知所云,竟自唱起歌来。楚声楚调,听不清。老泉说是竹枝歌,每年端午楚人祭奠屈原唱竹枝歌。将近峡口,水势缓和,船翁指点道:“南岸半山腰的琉璃墙,是张飞庙,北岸是白帝庙,梅河口那边不远,还有诸葛亮布下的十万神兵。”苏轼请求船翁拢了岸,父子三人下船一游。
白帝城因李白一首诗名闻天下,苏轼向往已久。时在黄昏时分,山上没有彩云。白帝山陡峭孤峙,当年公孙述王蜀据以为城,如今满是荒芜野草, 并无人烟。白帝庙在山顶上,庙前有石笋柏柱,古树野藤,气象甚古。唐时 碑刻妙绝。苏氏父子观赏多时,不忍离去,苏轼吊古伤怀,吟道:
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
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
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
……
正吟咏间,不经意俯视山下,忽见那汹涌的江流,直如一条银带,一泓清水,不禁别生感慨:方在舟中,惟觉长江可怕,堂堂七尺之躯,不如一块浮木。一经弃舟登山,居高临下,再看长江也不过如此。他这样一走神,诗思中断。只听父亲说道:“天明入峡,要早作打点呢。”便下山开船了。
原来峡口夔门,两山夹抱,石壁直立云端,天然门户。长江上游的千万条支流总汇成万顷波涛,夺此门而入,其势锐不可当。偏有一座巨石,如虎豹雄踞江心,截住激流,长江于是大怒,咆哮起来,骤发万钧之力,祭起滚滚霹雳,欲摧巨石而毁之,巨石却巍然不动,从而构成天下奇观:滟滪回澜。这巨石便是那“滟滪堆”,有民谣道:“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 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狗,瞿塘不可游;滟灏大如龟,瞿塘不可窥。”对于航行在长江的舟船来说,这实在是一道“鬼门关”。
入夜,前舱挂起围灯,老泉取出从眉山带来的陈年烧酒,与船家共饮, 船翁述说着“滟滪堆”的凶险。苏轼道:“丈人入峡几回了?”船翁大笑 道:“老汉今年六十有二,从十五岁起,每年至少要打两个来回。”苏轼 道:“一样平安无事呢!”船翁道:“吉人天助。人呐,愈险愈上,就是这个脾气。”
苏轼自幼“犯酒”,有一回老泉喝酒他在一旁玩耍,竟被酒气薰醉。成年后,人事往来,近酒时多,但酒量极小,一杯就醉。每逢酒醉,便不能读书作字写文章,仰倒大睡酣声如雷。此刻一家挤在舱里,恐怕震惊了孩儿, 他便不敢近酒,独自探身出舱,立在船头瞭望。时值严冬,江风翻卷,怪石狰狞环立,冷月泛着清光,凄鹘(hú)悲鸣,猿啼狼嗥,静夜涛声,勾起子瞻诗兴。不禁唱道:“大江从西来,上有万仞山……”

天明,要过滟滪堆了。峡口从无日出,只见白云光亮。船翁铁青着脸, 把牢船舵,向前驶去。巨浪如山,一排排向着滟滪堆压了过去,轰然一声撞得粉碎,如同风暴卷起白雪,船在暴风雪中出没,如离弦之箭射入夔门。滟 灏堆平安通过了,老泉吐了一口气。回看二子神情自若,二妇面带余惊, 连同50岁的保姆,襁褓中的婴儿,也经历了这一场惊险。老泉最初主意走水路,只是出于无奈,冬日蜀道,妇孺随行,既不能坐车,又不能骑马,如何出得栈道,越得秦岭?于是只好凭侥幸冒着风险上船。殊不知,这万里长江以其险峻壮丽、古人足迹、风俗人情,构成独有的长江文化,偏是这苏氏父子兄弟,天赋文心,一入长江,便被富如江水的千古文明所吸引,竟把风波之苦、生死之忧,一概置之度外,整个身心都融合在了长江文化之中。这一次长江万里行,对苏轼兄弟极其重要。阅历涵养人,造就人,这一次的阅历,使苏轼兄弟终生难忘。

船过瞿塘峡,方觉平稳,行不多时,忽然涧谷幽深,如沉江底,阴森森寒气直透后舱,船翁高叫道:“巫峡到了,神女在等候呢,相公可要看仔细了。”苏轼对这巫山十二峰向往已久,今日到近前岂能错过?他央求船翁,停泊在巫山脚下,父子三人离船上岸,奋力攀登。这巫山山势凌厉,险峻峭拔,寒崖苍碧间隐现出神女庙。传说大禹劈山开峡,遇到鬼怪,西王母让女儿瑶姬帮他降伏了,世人感戴神女的功德,修了祠庙来供奉她。护庙吏卒见这一老二少非官非民,看那衣着神态分明是读书人的模样,便引领他们朝拜玉容,登奇探胜。仰望绝顶,峰连崖断,怪石峥嵘。云雾缥缈间,神女峰端然矗立,发髻如生,帔服如绣,纤丽绮俏,绰约如神妃仙子,俯首向着人间。苏轼道:“天生圣洁美玉无瑕,闹有许多的无知妄说,将神女玷污了。”十二峰俱在虎狼不到之处,游人难以攀登。吏卒遥指峰巅说道:“峰背有黄杨,生在石中,木贵如金,有那贪心少年,攀了绳索上去采折,不知多少人填了涧谷。”苏轼北望山外,神鸟“乌鸢”一群群飞向村落,问道:“昭君村很远吗?”吏卒道:“你是说香溪?不远,四十里处。”原来昭君在家做女儿时,下田劳作,常在村旁溪边洗手,人传溪水尽香,因名香溪。
日落风紧,父子三人遂即下山。“巴东三峡巫峡长”,船在幽廊中行走。有时水转山移,太阳出来和人见上一面,方感到还在人世。这一霎时看清了峡谷峭壁的面目,层层岩石折叠起来,像一摞书函,旁有一支石柱,自上而下倒插江中。船翁说,此是兵书宝剑峡,张良退隐时,把他的兵书和宝剑藏在了峡谷之中。后来诸葛亮读了此书,帮助刘备争雄,三分天下。忽然,南岸峰巅有白烟升起,愈升愈高愈浓,变作乌云,把日光淹没,峡谷又陷入阴暗之中。不知走了多少时日, 峭壁出现巨大的缺口,天光明亮起来。船翁说道:“当心,新滩到了。”
新滩,西陵峡险滩,是一处暗礁群,也是三峡最后的险滩。不知什么年月,山崩石裂,跌落江中,以致暗礁林立,毁船无数,唐时碑刻记有舟船受害情形,官府着令自十月至二月,冬春枯水季节,禁止行船。
嘉祐三年(1058),归州知州赵诚,兴工役疏凿通航,依然险不可测,幸船翁久历艰险,熟悉航路,把舵灵活,船像一条大鱼,摇头摆尾,迂回曲折,在暗礁中安然穿过。新滩脱险,老泉悬着的一颗心松弛下来,怀抱孙儿,洒下两行清泪。
偏是天不作美,越过新滩,北风骤起,愈刮愈大,弄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岩谷震响。船不可行,一连停泊三日。子由冒着风沙,出鱼腹戍上岸,沽来村酒。苏轼化开冻笔,追记着入峡以来所闻所见,及随时所得诗 句,整理着《白帝庙》、《巫山》、《神女庙》、《过巴东闻莱公遗迹》、《昭君村》、《新滩》诗稿,构思《滟滪堆赋》和《屈原庙赋》。风势一杀,远远望见一座山头,像一头大牛卧在那里,船翁说那是黄牛山,山上还有座黄牛庙,庙里供着黄牛神。苏轼笑道:“黄牛也能成神?”船翁道: “为什么不能?没有黄牛田如何种?”前边有一巨石,从山根伸向江中,活 像一只大蛤蟆,山壁露出岩洞,洞内一汪清泉,泉水从蛤蟆口中吐了出来。 船翁把船摇到近旁,提起一只梢桶,接了满满一桶水,回身叫道:“相公取 水。这水煎出茶来,最是甘美。”苏轼从后舱取来水壶,又向船翁借了坛 罐,灌得满满,准备带到汴京,馈送欧阳修,曾听他说到过:“夷陵石鼻山 下‘蛤蟆碚(bèi)’,其水煎茶为第一。”过了蛤蟆碚,忽然南岸的大山退走了,现出长天半幅,再走二三十里,北岸的大山也消失了,天宽地阔,大 江收敛起神威,平平层层,像一面巨大的明镜,映照着江南江北景色如画。
船翁高唱:“出峡喽……”船上的人们,如同从地狱走了一遭,重返人间。
船翁取出烈酒,约老泉共饮。苏轼赋《出峡》,记述当时情形:
入峡喜巉(chán)岩,出峡爱平旷。
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
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
落诗尚遗略,不录久恐忘。
……
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上半月,苏轼一家在荆州下船。自十月从眉 州入嘉陵江,历经巴楚11郡36县,在船上生活了两个月。一家人受尽风霜之苦,王弗妯娌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老泉心力交瘁,懒于动弹,兼以汴京又无亲眷,北方正值隆冬,子瞻兄弟恣意,就在荆州传舍住了。
这一次苏氏父子长江万里之行,一路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触景生情,于谈笑之间所发之咏叹,所得之诗稿,就在荆州传舍,由子瞻整理润色,子由誊录抄清,凡一百篇,老泉题为《南行集》。此时,诗坛主将苏舜钦已死,梅尧臣新亡,王安石、曾巩悉心从政, 欧阳修虽然雄健,但也老气横秋了。《南行集》以文为诗,别开生面,初试锋芒即显示了清雄豪放的诗风。《南行集》行世,给北宋诗坛增添了异彩。
腊月二十三交年,荆州太守王兵部,命都官张维送来迎春礼物,苏轼一家就在传舍度岁。正旦前后,张都官邀苏家父子出柳门吊古荆王故宫,踏废城,访古姓,登象山,游惠泉,遍赏江陵风光。楚地开阔,一马平川。荆州地处南北之交,往来之冲,当年太祖平荆南高继冲、征后蜀孟昶(chǎng), 都从这里出兵。如今承平百年利尽长江上下,其山川之胜,风物之美,人口之稠密,俨然是一个大都会。其民俗从腊日(腊月初八)起,腰鼓队陆续 入城,村民们扮作金刀力士,驱疫逐祟;岁前12日,家家具菜肴于街巷,饷人以饭为“去故纳新”;正月初一,鸡鸣而起,在庭前放爆竹,以辟山魈恶鬼。楚地风情使子瞻耳目一新,仿杜诗“秦州”韵味,作《荆州十首》。
嘉祐五年(1060)正月初五日,苏轼以书作别王太守,女子乘车,男 人骑马,朝发利阳,北临汉水,凭吊一番。采风襄阳,谒刘表墓,登鹰台,作《乐府三首》。西去20里,游访隆中,洒泪凭吊诸葛草庐。过宜城,食鲂鱼,饮竹叶青,花百钱买雉鸟一对,和鸡肉一起烹煎,饱尝汉沔(miǎn)风味。过唐州,访得知州赵尚宽,发卒修水利,“溉田万余顷,贷民官钱买耕牛,三年,废田尽为膏腴。流民自归,淮湖之民至者万余户”。一入河南, 在许昌沐细雨,游西湖见残梅已落,游人纷纭,池台宏丽,自是中州气象。 至尉氏县,愈近北地,忽降大雪,一家人留在驿馆,苏轼携子由,冒雪出城,登临阮籍啸台。阮籍处乱世能以自存,全凭酣饮昏醉度日,有时醒来便登高长啸,以发胸中之气。苏轼极赞赏阮籍的狂达,回到驿馆,作五言古风一首,以抒发这种感慨。苏轼一家,迎着新春余寒,进入中原大地,一路行吟,于二月十五日到达汴京,寓于西冈。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

  • 【张战学】雨游长江记​

    作者\张战学 雨游长江记 四月二十二日-- 晨简单用早餐,即乘公交过名扬一时的武汉长江大桥,参观有江南三大名楼之号的黄鹤楼,昔人已去,黄鹤在天,高楼曾毁但八一年重修的楼宇依然古风犹存,坐恃龟蛇,雄瞰大 ...

  • 陆游笔下的长江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陆游被朝廷任命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闰五月十八日,陆游拖家带口从山阴县出发,从水路前往夔州赴任.一家人沿着运河,一路舟行,经萧山,进临安,过秀州.吴江.常州.丹阳,抵 ...

  • 屈原故里千年归州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南宋诗人陆游路过秭归时,在楚王城遗址写下一首七言绝句<楚城>,表达了他对华夏诗祖屈原的敬仰和追念之情. 归州曾经是秭归县 ...

  • 诗词飞花令:长江

    诗词飞花令:长江

  • 坐游轮,游三峡(上)

    whitedog 关注 坐游轮,游三峡(上) 2020-03-17 阅读503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兴建,长江三峡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虽多年前我已参观游览了三峡大坝,领略了大坝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一篇:苏轼传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一篇: 苏轼传 第四章 诗神东游 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杭州,历代名城.秦置钱唐县,后人筑塘防海,亦称钱塘.隋置杭州, 唐修湖凿井,五代吴越王钱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七篇:苏轼传之​苏辙退出条例司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七篇: 苏轼传 第三章 致君尧舜 二 苏辙退出条例司 苏轼原为京官,还朝不久,参照原职,授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苏辙原为齐州军事推官未赴.此时变法初起,神宗皇帝下求言诏,朝野议论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三篇:苏轼传之太白山下早行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三篇: 苏轼传 第二章 致君尧舜 二 太白山下早行 二月,朝廷下诏"减决囚犯".仁宗贯例,每遇水旱灾荒,即命被灾 州郡给在押囚犯减刑.凤翔自去岁九月大旱,秋禾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篇: 苏轼传 第一章 之“伯乐”欧阳修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篇: 苏轼传 郑熙亭 第一章   读书做官 二 "伯乐"欧阳修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三月,苏洵.苏轼.苏辙进京应试.程氏夫人强打着精神,送他父子三人上路 ...

  •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一篇: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三)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一篇: 一曲沁人心脾的韵歌 --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 郑熙亭 三 泛爱众而亲仁   作家的笔,一下跳到1937年.柳弗达由学士帽换上了大英帝国的博士帽.国 ...

  •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一篇:读李尔重《新战争与和平》札记(三)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一篇: 一曲伟大民族精神的壮歌 --读李尔重<新战争与和平>札记(三) 郑熙亭 三 写环境具有社会深度.写人具有思想深度.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充分显示了现实 ...

  •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一篇: 刘邦怀疑一切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一篇: 刘邦怀疑一切  郑熙亭 刘邦的成功,实非偶然,多种因素,包括秦的"失鹿"和项的背时.然 ...

  • 郑熙亭文存之七诗歌篇:读史(外三首)

       郑熙亭文存之七诗歌篇: 四十自寿 郑熙亭 人到不惑年,渐知世事艰. 回首堪一笑,稚幼实可怜. 百行德为首,德在直如弦. 立身何为则,求实最当先. 不为名利动,不因穷困迁. 有失亦有得,甘愿此磨难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九篇:苏轼传之上皇帝书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九篇: 苏轼传 第三章 致君尧舜 四 上皇帝书 春寒消退,暑热未来,正是汴京好时节.宜秋门外皆高槐古柳,远离尘嚣.槐阴下,苏家小院一派生机.苏轼公余闲暇,在家课童种菜,颇有山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