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收藏夜话(19)

一罐“生坑红锈窖藏钱币”的故事(中3)

一枚生坑红锈的“大定通宝”背“当十”

《食货志》是古代历史典籍专门记载“货币史”的部分,而《金史.食货志》是目前所知,唯一记载金代“货币史”的历史典籍,虽然它记载的金代货币只有四种“正隆通宝”、“大定通宝”小平钱,折十篆书“泰和重宝”钱和“承安宝货”银铤等四种金代货币,但是仔细研读这部著作,对于我们这些金代钱币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仍然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如“金初用辽、宋旧钱,天会末,虽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重宝」亦用之。”,这句话虽然简单,说明了金代初年,金代并没有铸造货币,而是使用“辽、宋旧钱”和刘豫铸造的伪齐货币。
又如“海陵庶人贞元二年迁都之后,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这句话,说明了在金代,主要的货币形式是“交钞”(纸钞)。
又如“正隆二年,历四十余岁,始议鼓铸。……,三年二月,中都置钱监二,东曰宝源,西曰宝丰。京兆置监一。曰利用。三监铸钱,文曰“正隆通宝”,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字文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
这句话,说明了金代第一次铸造铜质货币是“正隆通宝”小平钱,“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字文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
笔者之所以将“货币”与“钱币”区分开来,原因是在东北金源之地出土的许多“出谱钱币”,可能不是“货币”,而是“改元更铸”制度下,象征性铸造的就有纪念性意义的钱币,类似今天的纪念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熟知内情的钱币收藏爱好者,都知道,在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中,很少发现当年宋徽宗铸造的折十“大观通宝”,而折十的“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可以说着比比皆是,成为出土量最多的北宋钱币。
而折十“大观通宝”通常是以罐藏形式出现,而多与折十“泰和重宝”共存。
而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也可以得到解释。“初,新钱(大定通宝小平钱)之未行也,以宋大观钱作当五用之。”

上面是东北出土的薄锈“大观通宝”折十钱。
上面是折十“大观通宝”铁母。
在《金史.食货志》中,“大观通宝”与折十篆书“泰和重宝”钱是金代政府明确规定币值的铜钱(金属货币),而折十“崇宁钱”就不再其列,根据考古发现金代罐藏钱币中“钱串”,折十“崇宁钱”只是作为折二钱使用。
另外一个例证是在京郊大房山金陵故地,在金世宗的陵墓附近发现两个钱币陪葬坑,一个是普通窖藏,出土钱币2255枚,其中有折十“崇宁通宝”、“崇宁重宝”钱,也有“正隆元宝”、“大定通宝”小平钱,
唯独没有折十“大观通宝”钱,另外出土一罐“泰和重宝”钱,显然是金章宗祭祀祖父之用!
由此可见,金世宗确有铸造虚值大钱的想法,而明令固定“大观通宝”钱为“当五”虚值大钱,就是一个预兆。可能是金世宗铸造大量的“大定通宝”小平钱,加之强行实行限钱令,推行纸钞,使得铜钱的缺少危机得以缓解,没有真正的铸造大定虚值大钱,而到了其孙,金章宗时代,这一缺少铜质流通货币的形式越发严重,最后发行了“承安宝货”银质货币,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发行当十的虚值大钱“泰和重宝”。
在这罐“生坑红锈”钱币中有一枚“大定通宝”背“折十”钱:
其直径、重量与折十“大观通宝”钱相差无几:
笔者认为这枚钱币是金世宗准备铸造“大定通宝”折十虚值大钱的试制品或样钱。
下面是这枚“大定通宝”背“折十”钱与两枚“大定通宝”小平钱的对比图。
有人认为这枚生坑红锈“大定通宝”背“折十”钱的钱文写法与小平钱写法不同,必为赝品。
其实这种钱币应该是铸造在金世宗初年,而“大定通宝”小平钱铸造于“大定十八年”。
笔者还收藏有一枚“大定通宝”背“当五”钱:
其钱文、直径与折十钱差不多,也是出自信州。
其实“大定通宝”折十类大钱,在东北窖藏钱币中早有发现,下面是一种细缘“大定通宝”钱:
这种钱币与折十“阜昌通宝”曾经被传统钱币收藏界一同被称为“赝品”,而恰恰这两种钱币的东北窖藏钱币中有明确的发现记录。
下面是东北吉林信州遗址附近,农民的田间劳作时候捡拾到的一枚折十“大定通宝”背“申酉”钱:
还有折十“大定重宝”钱:
在百多年钱。此种钱币已经被儒学大师,著名的金石专家罗振玉老前辈收藏!
发布于 02-20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

  • 大观通宝折十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种藏品之一

    宋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当今人们观赏.收藏的一大财富.宋元大观通宝是由徽宗御题的钱文.硬币穿郭整齐,铜色稍深.<大观通宝>一字纤细,气韵贯通,"通"字是宋代方 ...

  • 旋读的太定通宝小平钱

    我有一枚旋读的太定通宝小平钱,百度搜索显示,太定通宝是明弘治年间,云南大理国的钱币,而且是对读的,没有说有旋读的太定通宝钱币,这一枚好像是例外,是旋读的. 请大家给认一认,应该是哪个时间的.

  • 古泉收藏夜话(15)

    一罐"生坑红锈窖藏钱币"的故事(上)       一.金代窖藏钱币现象 在东北原金源之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古城遗址,在古城遗址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 在古城遗址中可以捡拾到各种破破烂 ...

  • 古泉收藏夜话(16)

    一罐"生坑红锈窖藏钱币"的故事(中1) 这罐"窖藏钱币"的组成,或者称为"成分"是非常奇怪,回忆起来,大致有有些几类钱币: 这个罐藏大部分为 ...

  • 古泉收藏夜话(17)

    一罐"生坑红锈窖藏钱币"的故事(中2) 这批"生坑红锈"钱币中北宋钱币,除去极个别属于一般行用钱外,北宋收藏的篆书钱与记值钱都属于出谱钱范畴. 但是就其笔者收藏 ...

  • 古泉收藏夜话(18)

    一罐"生坑红锈窖藏钱币"的故事(中3)      这批"生坑红锈"钱币是金代罐藏钱币,但是其中的金代钱币并不多,笔者只是收藏到三枚,它们是折二篆书"皇 ...

  • 古泉收藏夜话(20)

    一罐"生坑红锈窖藏钱币"的故事(下1) 这批生坑红锈钱币中,除去金代.北宋钱币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钱币,如南宋纪值钱,如"嘉定通宝"背"折十" ...

  • 古泉收藏夜话(23)

    一枚"淳佑通宝"背"折十"待考大钱 在传统两宋钱币收藏中,南宋钱币以大钱而著称,其"大宋通宝"背當拾."淳佑通宝"背当百 ...

  • [泉界往事] 中国古泉收藏集会之始——中华泉币学社

    .. 中華泉幣學社合影: 前排左起:張絅伯.諸葛韻笙.丁福保.張翼成.鄭家相. 後排左起:楊成麒.戴葆庭.王蔭嘉.張季量.陳亮聲.羅伯昭.馬定祥. 辛亥革命以后,近代著名古钱大收藏家,蜚声海内外者有南 ...

  • 【名家专栏】孙仲汇:古钱收藏是门学问(二十一)— 泉界传奇张叔驯

    名家专栏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古钱收藏热潮已离我们远去,但通过这些名家旧藏,仍能一窥泉界传奇人物之遗风. 作者  孙仲汇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是古钱学家们聚集之地,他们结泉社.发刊物,兴起了一波收藏热潮. ...

  • 孙仲汇谈古钱收藏:泉界传奇张叔驯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古钱收藏热潮已离我们远去,但通过这些名家旧藏,仍能一窥泉界传奇人物之遗风. 作者 孙仲汇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是古钱学家们聚集之地,他们结泉社.发刊物,兴起了一波收藏热潮.其时高手如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