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氧分压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

原创作者:小迪

插图设计:榫卯

血气分析是指测定血液中所存在的进行气体交换的氧(O2)和二氧化碳(CO2),以及测定有关酸碱平衡指标的参数,是观察患者呼吸氧合的重要方法。在血气分析结果中除了看酸碱度外,常看的指标还有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指标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的缘由。
什么是氧分压?
我们呼吸时,空气的总压力与大气压相等,而吸入的空气在经过呼吸道后被水蒸气饱和,所以呼吸道内吸入气的成分已不同于大气,各种气体成分的分压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吸入气氧分压(PiO2)约为150mmHg([PiO2=大气压-饱和水蒸气压]×0.21,其中饱和水蒸气压为47mmHg)。在进入肺泡后,由于肺泡里充斥着CO2,所以此时氧分压进一步降低,肺泡气氧分压(PAO2)约为102mmHg(PAO2=PiO2-PACO2/R。这里的PACO2(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均值38mmHg,R(呼吸商)指的是人体呼吸过程中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肺泡中的气体在进入动脉后,氧分压又会进一步降低,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反映外呼吸状况的指标,是机体缺氧最敏感的指标。它反映了肺毛细血管的摄氧状况,正常值大约是80-100mmHg,均值为90mmHg,[PaO2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为年龄越大肺脏的生理功能就会越衰退,所以参考值也会越低,计算公式为PaO2=100-0.3×年龄(岁)±5]。
如上图所示,而实现这一环节的重要动力来源就是两者气体之间的分压差。因为肺泡内的氧分压高于血液中的氧分压,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内氧气向血液中扩散,血液中的氧分压升高直到与肺泡内氧分压达到平衡。从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动脉血氧分压就是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主要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肺外呼吸功能。
1g/dl的血红蛋白大约可以运载约1.34ml的氧,在血气中检测的血氧饱和度就是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主要取决于溶解在血液中的动脉血氧分压,受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氧离曲线上段,氧分压在60-100mmHg时,氧离曲线比较平坦,在这个区间,即使氧分压有些许变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也不大,血液中血红蛋白仍可以结合足够的氧供组织利用。当动脉血氧分压达到100mmHg时,血氧饱和度约为98%。为什么正常人无法达到100%,这是由于血浆中还存在着少量物理溶解的氧。当动脉氧分压为60mmHg时,血氧饱和度仍可以达到90%以上,血氧含量和组织供氧量并没有显著减少。氧离曲线中段,也就是氧分压在40-60mmHg时,氧离曲线比较陡直,氧从血红蛋白中解离更容易,能更好的释放氧气到组织细胞中,这是我们人体气体运输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存在呼吸衰竭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就会明显影响机体的氧合以及组织细胞氧的摄取。

所以通常将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提示我们在治疗呼吸衰竭中,给予氧疗时,尽量将动脉血氧分压提高到60mmHg以上,这时即使动脉血氧分压轻度上升,也可使血氧饱和度大幅度上升,以保证组织细胞的供氧。
是不是可以只看PaO2,不看吸氧浓度(FiO2)?
我们在看一份血气结果时,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为118mmHg,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正常80-100mmHg吗?这是因为在抽取动脉血时患者应该正在吸氧。前面在讲氧瀑布时,我们正常吸空气时的氧浓度是21%,所以到达动脉的氧分压均值约90mmHg。因此都是90mmHg的氧分压,一个吸空气抽的血,一个高流量吸氧时抽的血,两者的氧合状况肯定是不一样的,从吸入气到动脉血的这个过程会受吸入氧浓度的影响。所以这时我们不光只看动脉血氧分压,还要看吸入的氧浓度。这就要看我们血气结果中的另一个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

如在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时,ARDS柏林定义根据PaO2/FiO2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200mmHg<PaO2/FiO2<300mmHg
中度:100mmHg<PaO2/FiO2<200mmHg
重度:PaO2/FiO2<100mmHg。
因此,在临床上进行血气结果分析时一定要根据患者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解读判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