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最容易丢分的题?那是你还没有掌握这三个技巧
在高考中语文是门什么样的学科?是学生吐槽最少的学科,是“最没有感觉”又有些无可奈何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我早已经习惯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特别是在高三这一年。这也是情有可原之事,毕竟语文它“太稳定”了,但这种稳定有时候却是在低分徘徊,因为有些题型学生是无可奈何的,比如古诗词鉴赏。
对于当下的学生,古诗词鉴赏是难度最大的语文题目之一,读不懂写不对是常见现象;逢做题必扣分,做一次伤一次后,一些学生彻底将其放弃。第一道选择题凭感觉,第二道主观题要么不做要么胡乱写些以应付过去。总分十一分,不算少,丢掉太可惜,更严重的是你的总分会因此和别人拉开差距。
不能也不应该让古诗文鉴赏题成为语文最大的丢分题,要突破古诗文鉴赏瓶颈,以下三个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抓题目,尽可能把握诗歌内容,树立积极鉴赏意识。
题目,目者眼睛。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睛我们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眼神是心理活动的外化。而诗歌的题目也扮演着这样重要的角色,对题目我们不能简单放过,一读了之,而要进行研究。一番研究,可以从简洁的题目中读出很多信息。我们以一首《邯郸驿中》为例,此诗被某一年高考所选。
邯郸为地名,可见诗人是漂泊他乡,由此便可看出诗歌是抒写羁旅之愁的诗。那么,此时就要迅速联想到此类诗作常见的内容和写法,漂泊多和功名有关,而功名则可能是功业未就、英雄迟暮等等。而随后的“驿”非常重要,他说明诗人因公在外,此时住在驿站里,除了孤单,更有对家人故乡的思念。那么,他的这些感情该怎么表达呢?这就涉及到表达手法,除了情景交融,还应该有想象,想象家里的情景。
以上是基本的做法,但可以看出,对题目内涵进行分析挖掘,先入为主,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了解,变被动为主动。从题目窥见诗歌内容,预判诗歌手法,这是题目的重要作用,不可被忽视。
第二、抓意象,运用联想突破诗歌内容,为鉴赏奠定基础。
读不懂诗是几乎所有畏惧古诗的共同表现,读懂一首诗确实需要一系列的能力储备。首先要有大量的积累,多读诗才能更好的读懂诗,如果你养成每日一首诗的好习惯,即使每次都读的不是很懂,那也是极有意义的。其次、初步了解诗歌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只是了解便足够。最后不妨多读些诗歌赏析类文章,很有必要。
然后我们就把重点转移到意象上。读懂了意象,基本就读懂了诗歌,注意是基本。仅从意象上,我们便可以把古诗区分出高下来。当我们在高中赏析一首诗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至少十年的古诗词阅读经历,各方面的积累肯定有一些,因此要自信。那么,关于意象,我要关注的是意象系统。所谓意象系统,指的是由一系列意象组成的表情达意形式。因为一首诗由好多个意象构成,故而是一个系统。
我们在读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来自于某个或者某几个意象。既然它们是成系统的,也就意味着在表达的含义上是有关联的,或者相似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触类旁通,由已知的意象含义去推敲未知的意象含义,由此可以打通读懂关。
意象之外,还要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即和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关系密切的词语。它们不一定是意象,可能本身是个普通词语,但在这首诗中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而要重视。
第三、抓答题过程,专门而系统的训练不可缺少。
首先要说明,这第三个环节必须要建立在前两个环节基础之上,若没有它们做前提,这所谓的技巧就发挥不了作用。
这几年在诗歌鉴赏中,答题模板大受欢迎,老师学生都很认可,视其为诗歌题的救星,不过当真正面对一道题的时候才发现,它的作用并没有想象的或者宣传的那么大。因为这是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功利性太强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技巧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所谓瓜熟蒂落,自然而然。
如果我们在一定的能力之上进行系统而专门的训练,类似答题模板的东西才会发挥它的价值。其实,所有诗歌鉴赏的主观题都是围绕着三个问题而展开的,即“这首诗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效果如何”。如果我们把这三个问题都能解答,然后再进行必要的解题过程训练。在解题训练中,我的建议是多研究历年真题,并且完善答题环节,尤其要分点作答,答案结构完整,把“这首诗诗人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从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个基本要求全面体现出来,然后结合所问,具体突出其中的某个方面,这样的答案一定是合乎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