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2 糖尿病筛查、初诊及随诊简要方案
一、筛查通过对危险因素的非正式评估(附表1、2)或使用评估工具,如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附表3)筛查糖尿病患者,指导临床医师识别糖尿病前期及未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其进行确诊检测,使更多患者从糖尿病预防工作中获益。建议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至少每年监测1次血糖相关指标,以明确糖尿病前期是否进展为糖尿病[416]。附表1 成人中筛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工作定义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超得及肥胖(BMI≥24kg/m2 )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怀腰围≥85cm);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行高血压治疗);HDL-C≤0.91mmol/L和(或)TG≥2.22mmol/L;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初始结果异常者,应考虑更频繁的检测。注:IGT:葡萄糖耐量异常;IFG:空腹血糖异常;BMI:体质指数;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1 mmHg=0.133 kPa附表2 在无症状儿童中检测2型糖尿病标准:超得(体重理想身高的120%)加上以下任何两个危险因素:家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症状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病症(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症,或小于足月出生体重产妇有糖尿病史无前或患有妊娠糖尿病发病年龄:10岁或青春期发病,青春期提前检测频率:每3年1次注:18岁以下的人群或糖尿病前期的工作定义a附表3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492]评分指标分值年龄(岁)收缩压(mmHg)体质指数(kg/m2)20~24<110<22.00110~11922.0~23.91120~12924.0~24.9325~344≥30.55130~1396140~1497150~159835~39≥1601040~441145~491250~541355~591560~641665~7418 二、初诊1. 为确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初诊时就应进行完整的医学评估(包括初诊和后续随访评估、并发症评估、心理评估、合并症管理以及整个过程中患者的参与情况),要详细询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症状、了解糖尿病的家族史。对已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复习以往的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以下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附表4)[73]。(1)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计算BMI、腰围、血压和足背动脉搏动。(2)化验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TC、TG、LDL-C、HDL-C、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和年龄>50岁的妇女测定血清TSH。(3)特殊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及神经病变相关检查。若条件允许,应检测尿白蛋白和尿肌酐。(4)糖尿病心理健康评估[493]。2. 制定最初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综合患者的年龄、心血管疾病史等情况,确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的最初目标。帮助患者制定饮食和运动的方案,肥胖者确定减轻体重的目标。建议患者戒烟、限酒。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处方合理的降糖药物并指导药物的使用。教育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如血糖测定的时间和频度,并做好记录。告诉患者下次随诊的时间及注意事项。三、随诊查看患者血糖记录手册,分析化验结果如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讨论饮食及运动方案的实施情况,询问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及副作用。确定下一步要达到的目标和下一步治疗方案。对于血糖控制平稳并达标的患者建议每年测定2次HbA1c;对于治疗方案改变或血糖控制没能达标的患者,建议每季度测定1次HbA1c。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每次随访都要测定血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降压药的副作用。附表4 糖尿病综合医学评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