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2讲 期中专题二 考前冲刺易错题

1、直角三角形各重要边长辨析题组

1)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4,求斜边长______

2)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4,求第三边长的平方______

3)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4,求斜边上的中线长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3,4,求斜边上的高长______

分析:

如果看到题目中说的是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就要注意了,其中给出的较长的边,既可能作直角边,也可能做斜边,很多时候就会有两解.

解答:

1) 4或5

2) 4²-3²=7,4²+3²=25,7或25

3) 2或2.5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斜边可以为4,也可以为5)

4) 2.4

(利用面积法,直角边×直角边=斜边×斜边上的高)

2、三角形内外心辨析

1)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分析与解答:

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即到各边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想到中垂线.

到三边距离相等,即到每个内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想到角平分线.

选D,A

补充: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的圆心.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的圆心.

2)若点O是△ABC内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70°,则∠BOC的度数为______.

分析与解答:

点O为角平分线交点,利用结论,“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夹角等于90度加第三角的一半”,则∠BOC=90°+35°=125°

3、手拉手模型再过关

1)如图所示,已知△ABC和△BD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D、CE,若∠BCE=39°,

那么∠CAD=______°.

分析与解答:

手拉手模型需满足等线段,共顶点.

这里的△ABC和△DBE是共顶点A的双等边三角形,

则不难得到△EBC≌△DBA,

∠BCE=BAD=39°,

∠CAD=60°-∠BAD=21°

2)如图,AB=AC,AD=AE,∠BAC=∠DAE,∠1=25°,∠2=30°,则∠3=_____°

分析与解答:

不难得到这是共顶点A的双等腰三角形,

△ABD≌△ACE,

∠ABD=∠2=30°,

∠3=∠1+∠ABD=55°

4、斜边中线相关题型反复练

1)陆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过直线l外一点A作l的垂线.(用尺规作图)
小淇同学作法如下:
(1)在直线l上任意取一点C,连接AC;

(2)作AC的中点O;

(3)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B;
(4)作直线AB.
则直线AB就是所要作图形.
你认为小淇的作法正确吗?如不正确,请画出一个反例;如正确,请给出证明.

分析:

本题只需证明∠ABC=90°,由作圆可得OA=OB=OC,因此,转化为证“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中线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答:

在△ABC中,

∵OA=OB,∴∠1=∠2,

∵OB=OC,∴∠3=∠4,

∵∠1+∠2+∠3+∠4=180°,

∴∠2+∠4=90°,AB⊥BC

2) 变式(原创题):如图,直角△ABC中,AB=5,AC=4,BC=3,若在直线AC上有点P满足AP=BP,有点D满足AB⊥BD

(1)求AP的长,AD的长.

(2)不通过计算,证明AD=2AP

分析:

1)显然,求AP长,即为求BP长,放在Rt△BPC中,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要求AD长,只能放在Rt△ABD中,设为未知数后,可表示BD边的平方,在Rt△BCD中,同样也可表示BD边的平方,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2)即证AP=PD=PB,最终只需证BP=PD.

解答:

解答:

2)

∵AP=BP,∴∠1=∠2,

∵∠1+∠3=90°,

∠2+∠PBD=90°,

∴∠3=∠PBD,PB=PD,

∴AP=PD,AD=2AP.

3)变式:如图,在△ABC中,CE平分∠ACB,CF平分∠ACD,EF BC,CM=5,求EF的长.

分析:

先根据“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证明∠ECF=90°,再根据基本模型“平行线+角平分线,构造 等腰三角形”,证明EM=MC=MF,则EF可求.

解答:

∵CE平分∠ACB,∴∠1=∠2

∵CF平分∠ACD,∴∠3=∠4

∵∠1+∠2+∠3+∠4=180°

∴∠ECF=∠2+∠3=90°

∵EF BC

∴∠1=∠5,∠4=∠6

∴∠5=∠2,EM=MC

∠6=∠3,FM=MC

∴EF=2MC=10

5、典型易错多解题大网罗

1)如图,∠C=∠CAM=90°,AC=8,BC=3, 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M上运动,且PQ=AB.当AP=_____ 时,△ABC与△PQA全等.

分析与解答:

由于没有出现全等符号,因此需要分类讨论,这里已经有∠BCA=∠PAQ=90°,则点C与点A对应,只可能是△BCA≌△PAQ,则PA=BC=3,或者△BCA≌△QAP,则PA=AC=8,综上,AP=3或8

2)已知等腰△ABC周长为8,AB=3,求BC=_______.

分析与解答:

这里要对AB的位置进行讨论,可以为底边,也可以为腰,BC亦然.

综上,BC=2或3或2.5

3)△ABC中,AB=17,AC=10,AD⊥BC,AD=8,求BC的长.

分析:

因为△ABC的各边中,BC边的长度未知,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不能确定,而AD作为高,可能在形内,可能在形外,因此需分类讨论.

我们可以先求出BD,再求BC.

解答:

如图,

在Rt△ABD中,AB=17,AD=8,∴BD=15

在Rt△ACD中,AC=10,AD=8,∴CD=6

若AD在形内,BC2=BD+C2D=15+6=21

若AD在形外,BC1=BD-C1D=15-6=9

附: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所有内容:

暑假特辑10 《轴对称》之“将军饮马”问题(上)

暑假特辑11 《轴对称》之“将军饮马”问题(下)

暑假特辑13   有趣的《勾股定理》及证法

暑假特辑14   勾股树与勾股数

八上第一讲  全等证明格式易错分析(附“捆绑旋转”秒杀一类全等填空题)

八上第二讲 全等辅助线(1)截长补短

八上第三讲 全等辅助线(2)倍长中线

八上第四讲 全等辅助线(3)见角平分线作垂直

八上第五讲 中垂线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书写的规范

八上第六讲 初识手拉手模型

八上第七讲 涉及等腰三角形边角计算的2个思想

八上第八讲 四道中考小题 展示折叠精彩

八上第九讲 关于等腰三角形分割的探究

八上第十讲 18图化繁为简,再谈等腰三角形分割

八上第11讲 期中专题一 将军饮马类题型全覆盖

END

(0)

相关推荐